曹刿论战古今异义
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2022-06-02 17:40:09

《曹刿论战》的古今异义:

1、间:

古义:参与。

例句:又何间焉。

译文:你又何必参与呢?

今义:隔开不连接。

例句:两岸中间间隔着一条长长的河。

2、狱:

古义:案件。

例句:小大之狱。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

今义:监狱。

例句:昏暗的灯光下,这里仿佛是一座牢狱。

3、加:

古义:虚报夸大。

例句:弗敢加也。

译文: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今义:增加。

例句:爸爸加上妈妈和我,我们一家总共三口人。

4、信:

古义:言语真实。

例句:必以信。

译文: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今义:诚信。

例句:爸爸告诉我做人一定要讲信用。

5、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例句:牺牲玉帛。

译文: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例句:他的光荣牺牲,让所有人记住了他。

6、鄙:

古义:目光短浅。

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例句:他是个卑鄙小人。

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例句:可以一战。

译文: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今义:能,行。

例句:你可以跟我一起回家。

8、再:

古义:第二次。

例句:再而衰。

译文: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例句:这是我第二次回答这个问题了。

9、情:

古义:实情。

例句:必以情。

译文: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今义:感情。

例句:有情人终成眷属。

10、忠: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例句:忠之属也。

译文: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例句:他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11、属:

古义:类。

例句:忠之属也。

译文: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例句:我们都是刘家这一属的。

12、安:

古义:养。

例句:衣食所安。

译文: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今义:安稳。

例句:我想在这里安家立业。

13、专:

古义:个人专有。

例句:弗敢专也。

译文:不敢独自享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例句: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14、福:

古义:赐福,保佑。

例句:神弗福也。

译文: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今义:幸运。

例句:遇见你我真是太幸福啦!

15、伐:

古义:讨伐。

例句:齐师伐我。

译文: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今义:砍。

例句:这片森林不允许伐木。

16、虽:

古义:即使。

例句:虽不能察。

译文: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

今义:虽然。

例句:虽然我很饿,但我要克制住。

《曹刿论战》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的《左传·庄公十年》。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注释:

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4、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5、谋:谋划。

6、乃:于是,就。

7、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8、弗:不。

9、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10、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1、以:按照。

12、察:明察。

13、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14、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15、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16、败绩:军队溃败。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19、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20、伏:埋伏。

21、靡(mǐ):倒下。

赏析: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第一段:从开头至“战则请从”。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这一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第二层记述曹刿要庄公作好战前的政治准备,这是第一段的重点。

第二段:从“公与之乘”至“遂逐齐师”。先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后写两军交战的实况。

第三段:从“既克”至结尾。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既克”二字,意味着战役的高潮已经过去,气氛顿时缓和下来,该是莫名其妙的鲁庄公问一个究竟的时候了。曹刿的回答可分为两方面。

一是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

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反映了曹刿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曹刿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爱问教育
2022-06-02 17: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