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翻译
刘春美
2022-11-29 15:10:03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翻译:谢安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见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仍然摇船向前。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谢公泛海》。

原文为: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释义: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见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注释:

1、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盘桓:徘徊;逗留。泛海:坐船出海。
2、唱:提议。
3、神情:精神兴致。王:通“旺”。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4、说:通“悦”指愉快
5、承响:承,应声。响,声音。

赏析: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司徒府佐著作郎,称疾辞,隐居会稽东山(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复出仕,官至宰相。卒赠太傅。

这次泛海,原是朋友之间的一次聚会兼旅游,在开初想必是本着欣赏大海的壮丽美景而去的,所以大家兴致很高,互相嬉戏。小船在长天碧海上轻轻滑过,作伴的又是当时文人之冠,玄言诗代表作家孙绰(314-371)和书圣王羲之(321-379)等人。在仰对水天无涯之际,正是谈玄、作诗最佳时机,抒发一下文人雅兴,沉入物我两忘悠远之境,岂不妙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平静的海上,突然风起浪涌。这风浪究竟有多大,文中没有交代。但可以从“孙、王诸人”都神色惊慌,呼唤着赶快回船,可得知船已经处在怎样的剧烈颠簸之中,有了这一节文字的。烘托,再看谢安的反应,自与孙、王诸人不同︰“太傅神情方王(旺),吟啸不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所以继续摇着船向前去。

本文在这里用了对比手法,谢安的不寻常的表现说明他是一个遇事冷静,沉的住气的人,在他身上有一种面对大风大浪处惊不变的镇定和沉静,他把风浪当做这是一种“经风雨,见世面”的挑战和考验,其襟怀之雄迈,在诸人中,鹤立鸡群,虽然孙绰和王羲之也是人中之俊杰,并非等闲泛泛之辈,但和谢安相比,缺少了一种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

作者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爱问教育
2022-11-29 1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