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质疑高考录取率:北京1/4考生能上一本

迷茫散尽
精选回答

3月8日,在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李光宇继续呼吁关注教育公平。他说,河南有全国1/13的人口、1/10的考生,国家应给河南办3所985大学、8所211大学,可河南现在只有一所211,他还在会场鞠躬,恳请媒体给教育部“捎句话”,让更多河南孩子获得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不仅河南如此,全国各人口大省呼唤多年的教育公平现状如何?先来看看2014年各省高考重点大学录取率。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类似山东、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和高考大省的录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四川省甚至是全国重点高校录取率最差的省份。

据媒体报道,除了上述数字,李光宇还列举了一组数据:2009年,河南有98.8万考生,北大在河南投放的招生计划为79人,录取率不到0.01%,而北京有11.8万考生,却投放了282个名额,录取率是0.24%。对比录取率,河南学生上北大的难度是北京学生的24倍;而2013年,河南75.8万考生,有85个北大名额,录取率仍然是0.01%,北京7.3万考生,拥有226个名额,录取率为0.31%。

“这个难度差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从五年前的24倍增加到了31倍!”李光宇发问:为什么差距越来越大?

代表委员建议:质量和公平是教育改革关键

除了关注各省份重点大学录取率,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们还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教育公平问题,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代表李光宇:录取比例增加要有五年计划并接受监督

要让考生切实体会到政策红利,就必须让985、211高校做出严密的招生计划。“北大在北京多招一点学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多招一些学生,我能理解,但只要几倍就好了,不要几十倍好吗?”李光宇呼吁,985和211高校应该直接制定出5年计划,比如从2015年开始,北大要在河南多投放多少招生计划?录取比例增加多少?与北京相比,入学难度缩减多少等,这些内容还必须进行公示,接受所有人监督。

代表王战:应加快改革步伐 取消高考分批录取

高校招生制度中分批次统一录取的规则,以及相配套的高考一考定终身、单一化录取机制作为高等教育计划体制的象征,在改革开放之后未能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其所造成的高校失责、学校分层、生源固化等问题,直接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的质疑。

委员钟秉林:提升质量和公平应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问题集中起来无非一个是质量,一个是公平。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所好的学校需要精良的教师队伍,这是需要几代教师长期积累才能形成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用钱堆砌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优质资源有限,怎么合理配置就是公平问题;而且公平跟质量问题有密切联系。没有质量的公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低质量的公平,老百姓也是不会满意的。

委员俞敏洪:建议让考生在当地高考户籍地录取

高考改革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不是考什么内容,怎么计算分数的问题,而是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权利。如果户籍问题暂时解决不了,可以考虑让孩子在当地参加高考,再回到户籍地录取。

委员娄源功:教育公平先要机会公平 须建立在人口基数基础上

建议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突破“一省一校”政策限制,以人口基数为参考,将中西部地区办学历史长、基础好、实力强的地方高校纳入“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并及时建立动态的进入、退出机制,考虑到投入和产出,彻底改变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

迈向教育公平:政策有待落实与检验

据《广州日报》报道,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时,谈及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改革等多个热点问题。针对委员的提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目前仍存在择校现象以及中西部大学生的录取率仍不高的问题,袁贵仁表示,正考虑把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摆在突出位置,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相比义务教育要扶贫扶弱,袁贵仁表示,高等教育不可能做到均衡、一个样,要强调各所学校的特色、优势和传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1月22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的讲话也释放了一系列推进教育公平的信号:“2015年,新增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进一步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据悉,2014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11.4%,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以上的目标。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去年招收了5万名优秀农家娃。教育部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招生数量不低于年度本科招生总数的2%。袁贵仁指出,今年还要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意见》中,教育公平问题受到了重点关注:

东部高校要为中西部学子留专门名额,部属高校严控属地招生比例。自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201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录取率达到70%,两者的差距已缩小至6个百分点。《意见》指出,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此外,改革还将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同时部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生”,不再让“寒门难出贵子”。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多种因素,农村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今后将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还要安排一定比例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并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夜色朦胧 2021-04-09 15:05:43

相关推荐

2022报考提前批志愿会对一批志愿有影响吗

在志愿填报期间可以填报。提前批没有录取也不会影响普通批的录取。报考提前批志愿会影响一批志愿吗在志愿填报期间可以填报。提前批没有录取也不会影响普通批的录取。高考的提前批次比普通批次要早,一般高考结束以后提前批次就...
展开详情

北京2022年下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报名时间及方式

2022年下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将于9月24日至25日举行,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5日9时至7日16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考生须密切关注各省疫情防控规定和相关通知,如局部地区发生疫情多点散发...
展开详情

2022高考提前批什么时候出录取结果 具体日期

各省市的高考录取结果的公布时间是没有统一的规定的,视报考院校而定,但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这段时间,高考录取结果的公布都是在完成各批次的录取工作之后,再按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公布。高考提前批录取结果日...
展开详情

新高考政策对复读生的影响大吗 新高考还可以复读吗

新高考改革不影响复读,如果你没有考好,可以选择复读,来年再考。高考改革不影响高考复读的,而且复读考生仍可选择物化生或政史地组合参加高考。新高考政策对复读生的影响高考改革后,大部分省市都陆续考试使用全国卷了,这就...
展开详情

2022专科批次志愿该怎样填报 有哪些技巧

专科考生在填专科批次的高考志愿时一定不要盲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数选择合适的专科院校。不要因为自己专科批次的分数低,就随意报考院校和专业,这种情况即使考生就读以后也会后悔。2022填报大专志愿方法低分段考生,优...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