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中饮酒礼,客里行路难。清洛云鸿度,故关风日寒

醉里挑灯看剑 唐代 李颀
精选回答

行人惜寸景,系马暂留欢。昨日辞小沛,何时到长安。
乡中饮酒礼,客里行路难。清洛云鸿度,故关风日寒。
维将道可乐,不念身无官。生事东山远,田园芳岁阑。
东归余谢病,西去子加餐。宋伯非徒尔,明时正可干。
躬耕守贫贱,失计在林端。宿昔奉颜色,惭无双玉盘。

乐知天命 2022-06-06 17:23:14

相关推荐

aa出行为什么总是资料审核中

aa出行总是资料审核中原因如下:第一、看下自己报考地区是否属于现场审核,话说你都没去指定现场提交资料,怎么会给审核通过呢,现场审核通过后报考系统里面才会显示通过的状态的。第二、再检查下自己的提交信息,特别是照片...
展开详情

一般什么号码在114有登记

要想在114登记企业的电话号码,需签定个性化协议。在114登记电话号码有以下三种方法:1、直接找对应的客户经理或社区经理2、在网上预登记,客户经理上门服务3、拨打电话至114台进行预登记,客户经理可以上门服务。...
展开详情

电压220伏电阻八十欧姆功率是多少

问题:电压220伏电阻八十欧姆功率是多少解答:电压220伏电阻八十欧姆功率是多少,求此题功率应先计算出电阻上的电流是多少,然后再用电压乘以电流就可得出功率是多少,电压220伏除以电阻80欧等于2.75安,电压2...
展开详情

社保卡已入库未审核是什么意思

一般是指在社保信息系统中,社保未审核人员已经进行了参保登记,但是还没有审核通过基数或个人信息等资料的人员。2.建议您带上本人身份证去参保地的社保中心进行信息登记即可。社保卡已入库未审核是什么意思就是办理的社保卡...
展开详情

电阻1欧电压220伏电流是多少

在理论上,220伏电压加到1欧姆的电阻上形成的电流就是220÷1=220(安)。而在实际的电路中,不论是电源还是导线,都是存在着电阻的,电流会在这些个电阻上产生压降,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所以说电阻1欧电压2...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