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测试是扼杀孩子灵魂的屠刀?

云去云来 教育新闻
精选回答

近期,中国的学龄儿童前往医院测试智商的越来越多。据北医三院的专家介绍,前来预约智商测试的已经排到25天以后。很多家长和孩子也纷纷热衷于网上智商测试。原本针对特殊人群,主要是大脑先天发育不足患儿采取的诊疗措施,现在已经堂而皇之进入普通孩子的生活,并开始左右这些孩子的悲欢。
测试者的目的很功利。
前来测试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前来“发掘神童”的家长。有家长明确表示,孩子要幼升小或者小升初,一张高智商的检测证书可以成为孩子进入重点学校甚至超常实验班的敲门砖。
而另一类就复杂了。有的是被老师建议提供检测数据,目的是“便于依据智商指数,有针对性地协调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潜台词翻译出来就是,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我教的不好,而是他天生愚笨。进一步说,我的班成绩不好也不是我教得不好,而是被一个或者几个先天不足的弱智学生拖了后腿,跟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一点关系都没有。有的家长对这类建议很抵触,但居然也带孩子来测试。一位家长说:“我带孩子来检测,是为了证明我孩子的天资并不愚笨。果然,我们孩子的测试结果在100分以上,我要当面质问老师,看他还有何话说。”
测试的内容很局限。
据一些专家介绍,智商测试不外乎计算,识字,阅读,表达等知识为主要元素的知识。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类智能共分为8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就是说,人的智能是多侧面,多种类的。一个人不善于表达,未必不长于计算;读书能力弱,不等于动手能力差;书面成绩低,不等同于身体智能低下。因此,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薄弱与缺失,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就不可救药了。何况,智商也是一个动态的范畴。有的孩子早期智商很高,但后天教育培养没能及时跟进,结果不还是“泯然众人矣”,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伤仲永”的故事给我们的沉重启示。
有的早期智商并不出色,但通过个人不懈努力,照样成就一番大事。爱因斯坦小时成绩很差,老师认定他是一个弱智。爱迪生小学成绩最下等,几乎被老师赶回家去,医生断定他大脑发育不全,然而他们不但成功了,还成了所在领域里的顶尖人物。这说明,一个人的成功,来自先天的遗传因素比重不大,来自后天的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兴趣,志向,毅力,习惯,心理素质等等。
测试的归因很无厘头。
经过智商测试,分值高的就成了天才。分值低的就成了笨蛋。这样归因合理吗?稍有教育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些孩子因为反应快捷,思路清晰,表达完整,书写计算快速准确,回答问题准确无误而获得高分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异禀,而是主要得益于早期教育的科学与得当。比如家长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然和谐的成长环境,使得孩子的手,眼,嘴,脑等感知能力得到平衡发展,学习能力自然形成。比如给孩子以最大程度的爱的陪伴与赏识,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形成了明晰确切的自我认知,构筑了强大的内心世界,专注力,自制力,探索求知能力很强。比如。家长注重习惯养成,孩子学习起来专注认真,成绩自然就高。还有,那些注重教学艺术的老师,能够激发和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这样老师的班里,学习被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孩子测试的结果能低了吗?
智商测试,与其说是对孩子天分的衡量,不如说是对家长早期教育成果的检验以及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再看那些智商指数低的孩子又是如何造就的呢?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顽皮好动,一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身毛病使得孩子无法安心学习;有的孩子识字阅读困难,记忆力差,源于幼年时家长没有让孩子充分爬,跑,跳,耍,导致孩子出现“统感失调”;有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作业拖拖拉拉,源于从小家长过于溺爱,包办过多,孩子的手脚大脑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学习能力才这般低下。有些孩子因为厌学表现出来的反应迟钝,成绩差,纯粹是教师水平低,管理失当的直接后果,跟孩子的天赋风马牛不相及。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迟滞儿童人数相加,也不足全部儿童的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孩子都是在正常范围。就大脑本身来说,大多数人是没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的,一个人的成败跟先天遗传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跟后天的努力,跟家庭的养育方式,跟家长老师的教育方法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才是真正值得老师家长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
测试的后果很可悲。
经过一道莫名其妙的测试程序,这些先前还在一起热议奥特曼的孩子,蓦地被撕裂成两个阵营,从此步入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那个智商指数在130以上的孩子,从此以天才自居。或自负张狂,不再刻苦用功,单等天上掉肉包子;或陷入了无尽的压力,在身心崩溃的边缘徘徊。那些天才家长呢,象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起来,制定了更加宏伟更加严格的“英才计划”。心急的估计立马就会搬迁到清华北大附近。若是家产丰厚,会早早把孩子送到异国他乡,去接受更精英化教育。结果是,孩子玩耍时间更少,家教辅导更繁重,课外项目更多,与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几乎没有,朋友交往的可能更是想也别想。美好的童年被一再压缩,挤兑,天真烂漫的孩子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即使在多重督催下学习成绩优秀,考上名牌大学,心理人格上的缺失却无法弥补,情感上的失落,社会性的薄弱,已铸成了孩子的悲剧性格。当年名噪一时的中科大少年班大学生里,宁铂出家为僧,谢彦波,干政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患,就足以说明,天才未必有好下场。更有甚者,有的而孩子熬不到高校录取那一天,如花的生命象吹曝的气球,崩溃成一地碎片。沉迷网络,早恋,出走,跳楼,甚至磨刀霍霍向爹娘,成了那些被天才孩子挥之不去的梦魇。
那些被贴上“弱智”标签的孩子的下场会更悲惨。他们从此被打入另册,陷入了自卑的深渊。老师同学嘲讽的语气和家长悲苦的目光,足以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把孩子的自尊杀死。于是,他们慢慢认可了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评价,不再看得起自己,不再发奋进取,自暴自弃成了他们最后的选择。
被功利绑架的智商测试,成了扼杀孩子灵魂的屠刀。本想为孩子成器铺就一条捷径,没成想折腾半天的后果却是害了孩子。

平凡人生 2022-05-15 01:33:39

相关推荐

turn into用法及例句

turninto的意思是“变成”用法例句有:Neverletyourpersistenceandpassionturnintostubbornnessandignorance(永远不要让你的坚持和激情变成固执和...
展开详情

often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often的比较级是moreoften,最高级是mostoften。often是一个英语单词,副词,作副词时意为“常常,时常;往往,大多”一般用在主语后情态动词后实义动词前。一、often读音英[?fn]美[?...
展开详情

either与neither区别用法

either与neither区别用法:中文意思不同、用法不同。either中文意思为或者……或者……而neither中文意思为两者都不…&h...
展开详情

齐齐哈尔大学是211吗

齐齐哈尔大学不是211大学。该校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不仅是黑龙江省属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还是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一、黑龙江省有几所211院校黑...
展开详情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校训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校训为崇理敬文、拓美创新、博爱育人、美育中华。该学院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省总工会分校,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备案成立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基本信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贼不走空什么意思

贼不走空是指爱偷东西的人不论走到哪儿,都要偷点儿东西带走。
出自张孟良《袁文会与刘广海》十一:“老人又从锅里端出一碗杂花米粥,里面还掺了些山药,热乎乎的,递给他喝。袁文会一面往下灌,一面偷偷地用小眼睛四下洒打,这是做贼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总想偷点什么。所谓‘贼不走空’。他一眼瞥见头上有个篮子,用一根铁丝钩儿悬挂在房梁上,小鼻子嗅了嗅,闻到一股香气。他几口把粥喝完,又把碗舔干净,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该回家了,不知道我爹娘怎么惦着我咧。’”
造句:
1、小偷坚信“贼不走空”,盗走空运货车。
2、不过,怀抱“贼不走空”之志,还是去看看。
3、看来“贼不走空”果真是小偷的惯例。
4、窃以为,玩收藏必须得具备“贼”的一个潜质,俗话称其为“贼不走空”。

三春晖的意思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 chūn 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百步笑五十步什么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寓意:
梁惠王对自己迁灾民和运粮救灾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来,这只能说明他的做法比邻国国君好一点,因为这样做只是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来。因此,魏国远没有像梁惠王以为的那样好,能够吸引别国的百姓蜂拥而至。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一百步的人,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毋庸人云亦云什么意思

毋庸人云亦云意思是:不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自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近义:随声附和、拾人牙慧。
反义:自成一家、直言不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示例:
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人云亦云”造句:
1、关系人家名节的事,你怎可人云亦云不去查证?
2、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像他这种人云亦云的个性,是不可能把公司给管理好的。
5、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失去自我判断的信心及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