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省们,为什么这么难?

迷风
精选回答

现在的教育,讲究的是从娃娃抓起。从早教开始,到为孩子买学区房,再到课外班补习,大众对于教育产品的投资,最终都会落到高考这个点上。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1031万人,而本科录取率只有42%左右。

作为“高考大省”之一,河北的处境一直很尴尬——在河北境内,没有一所985或211院校,唯一一所挂着“河北”名头的双一流院校河北工业大学,还建在天津。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怀来校区正式开建的消息引发了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河北“终于迎来985”。然而,北理工“落地”真能改变河北的高考难题吗?/p>

您可别逗了。

01

提起河北的学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衡水中学。在河北省内,衡水中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和它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是“军事化管理”和“高强度学习”。放到时下,可能还要再加上一个新词——“内卷化”。

所谓“内卷化”,简单说就是内部竞争。由于个体所分配到的资源越来越少,只能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获得与原来同等的回报。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内卷只会让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倘若不是没得选,没有人愿意主动趟入内卷化的浑水里。

就像衡水中学,虽然在教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世人对它一直褒贬不一。其实衡水中学只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缩影,往远点儿看,几个高考大省各有各的痛,各有各的内卷化。

2020年,全国共有1071万人参加了高考。其中,复读生的人数为242.2万人,占总人数的22.67%。换言之,每100个参加高考的考生里,就有22个复读生。应届生和往届生一起挤着过独木桥,共同在内卷化的环境里越陷越深。

发展到极致的可能要数河南,在“2020年高考复读生人数”统计中,河南2020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为115.8万人,其中复读生人数为46.75万人,占总人数的40.37%。

河北的复读生人数也不少,2020年复读生有16.86万人,占到高考总报名人数的26.98%。

回看10年前,2010年河南共有95.24万考生报名,其中复读生人数为34.7%。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复读生的比重正在越来越高。这些人里不乏高分考生——因为没有考上名校,于是选择了复读。

02

我国高校资源分布不均,这是明摆着的问题。以河北为例,省内重点支持的大学是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现在仍在向一流大学“进军”。而省内唯一一所双一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却建在了天津。

在高校资源的困窘上,河北并非独一份,中西部省份的处境更为尴尬。137所“双一流”大学里,中西部省份合计不到50所。其中,河南、山西、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均只有1所211大学。一般情况下,人口大省的高考内部竞争,一定会远超于其他省份。因此,“高考移民”也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今年高考结束后,“西藏学区房”的概念又被炒了起来。很多房产中介鼓吹,西藏每年只有2万多人参加高考,竞争压力小,而且录取分数上也相对较低,“孩子只需要买房落户到西藏,就可以轻松实现985、211的梦想”。

在“买西藏高考房,圆孩子重点大学梦”“拥有西藏学区房,清华北大轻松上”和“西藏学区房高考直降100分”的广告词背后,是高考大省家长们的普遍焦虑。

西藏教育资源虽然相对薄弱,但考生数量也少,因此每年的录取率实际并不难看。

西藏的情况,与高考大省截然相反。河南、河北等高考大省,教育资源并不一定明显领先于其他省份,但报考人数却遥遥领先,而且省内高校又少,这三点结合起来,最后就会造成一个结果:复读生增多,内卷化加重。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众会将梦想寄托在名校上了。因为本省高校的教育资源,一般都会倾斜本省的考生。所以北理工在怀来落地,家长和学生们才会欢欣鼓舞。这背后,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

只不过,北理工校区在怀来落地,并不意味着增加在河北的招生名额。河北多年来的高考难题,并不能简单因为一个高校分校区落地而改善。

03

无论是高考还是高校,最后立足的点都是城市未来的发展。

很多人报考大学最先看的是城市,其次才是学校和专业,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决定考生在4年后的去留。

以深圳大学为例,985、211的榜单上都没有它的名字,然而凭借着深圳一线城市的地缘优势,以及近几年深圳政府的大力扶持,深圳大学的排名扶摇直上,甚至超过了不少211和985大学,录取分数也是高得出奇,多省录取分数超过620分。

反观河北,2019年的GDP为35104.5亿元,名义增量-905.8亿元,名义增长率-2.52%。经济上的对比,似乎也昭示着高考背后的奥义。和楼市一样,和人相关的问题,背后的逻辑归根到底往往都是经济。

我们反过来看,或许能从城市房价中找到些蛛丝马迹。

随着北方城市房价的普遍回落,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房价进入上行阶段,前几年的“人才流入是房价上涨的根本缘由”似乎有了支撑的证据。早在2017年,百度地图曾经发布中国城市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所调查的49个城市中,深圳、广州等城市位列前茅。

从那些房价上涨的城市来看,具有强吸引力的城市18-34岁常驻人口占各自总流入常驻人口的很大比例,也正是他们源源不断的需求,支撑起了高房价。而这群人是什么人呢?是从大学步入社会的那一批青壮年。

2016年北京市教委宣布,“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然而在接受采访时,很多学生对转移校区表现得并不情愿。

通过高校搬迁、落地分校,河北可以承接北京大量的教育资源。但如何将这些高校学子留下来生根发芽,还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风生水起 2021-06-14 03:34:54

相关推荐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2022山东高考490分能上211吗 可以上的学校

山东高考490分不能上211。211大学2021年在山东投档分数线最低的一所大学为西藏大学,其对应的最低分为522分,最低位次为106395名。山东高考490分能上的学校名称批次平均分安庆师范大学本科494重庆...
展开详情

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

西安的艺术培训班也比较多,艺考生想要让成绩更好,可以去培训班,小编整理了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来看一下!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有哪些青卓学校西安博纳学校西安丹青艺考六艺传媒西安天艺影视培训学校陕西六艺传媒教育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