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三本院校可否“国有民办”

梦情夜星
精选回答

在竞争的压力下,转型后三本院校才会把精力和资源放到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上,专业设置才可能真正面向市场。这样就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三本院校,实行优胜劣汰,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刘云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质量与就业率相对较高的教育部直属名校(主要是“211工程”与“985工程”大学)扩招幅度较小,而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收费却较高的地方三本普通院校扩招幅度最大,有的扩招了几倍,其毕业生就业难度也最大。其实家长和考生也都知道这一点,可为什么仍有不少学生选择报考三本普通院校?

普通高校本科生每学期收费5000元左右,一学年收费10000元左右,而所收学费往住连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半都不到,得靠国家巨额财政拔款来弥补亏空。一位本科生四年大学所交的学费为4万元左右,而学生实际培养成本至少在8万元以上,也就是说每个本科生大学四年至少可享受4万元以上的“免费教育午餐”。

表面上看来,学生踊跃参加高考是为了争抢有限的高校录取名额,实际上还在争抢4万元以上的“免费教育午餐”。这也就不难理解,明知三本院校就业难,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报考,图的就是4万元以上的“免费教育午餐”。

笔者认为三本院校教学质量较差、过度扩招、涨学费冲动强烈与其毕业生就业难这四大问题尽管性质不同,但可用同一办法来解决,可谓“一举四得”。笔者建议把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按“国有民办”的模式运转。“国有民办”是笔者创造的一个新词,顾名思义,“国有民办”是指三本院校借鉴并采用民办大学办学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靠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和国家少量投入来维持运转。这类转型为按“国有民办”模式运转的三本院校与现有民办大学所不同的是,其固定资产、设备、办公教学楼都是国家投资形成的。这些教育资产所有权属国家,可作为国家股投入,国家具有对学校的控股权、管理权,这是与民办大学的不同之处,所以称之为“国有民办”大学。

将地方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是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长期以来,“皇帝女儿不愁嫁”几乎成为所有普通高校根深蒂固的共同心理。普通高校对国家有着较强的依赖,高校内部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能力十分脆弱,高校之间没有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通过“国有民办”的转型,将迫使地方三本院校调整心态,主动自觉地接受市场考验,力争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使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三本院校扩招过度,毕业生已连续多年“滞销”,但招生数量却只增不减。值得注意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口号高校已经喊了多年,为什么至今成效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普通高校所需经费多数来自财政拨款,学校没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设置专业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和动力。

在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情况下,国家投入应大幅度减少,转型后三本院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所收学费,其培养成本、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和收入。高等教育收费所形成的教育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在竞争的压力下,转型后三本院校才会把精力和资源放到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上,专业设置才可能真正面向市场。这样就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三本院校,实行优胜劣汰,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现在一提到“民办”两字,我们往往只强调公益性,把“不盈利”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办学原则。然而,三本院校转型后要按“国有民办”的模式运转和经营,就不仅具有公益性,而且具有盈利性。没有盈利性就不可能正常运转和经营,更谈不上发展。所以,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后,应允许其按教育成本加一定利润的标准收取高额学费,同时在招生、师资聘任、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干部任免上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从而使转型为“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面向社会的自主办学法人主体。这样的话,“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像民办大学一样认真研究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和趋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拳头专业,从而激发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把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按民办大学模式运行,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那么全国数百所“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所形成供大于求的激烈竞争的后果之一是,无法像过去一样以多收费、乱收费方式向学生和家长转嫁其过高的办学成本,必须像民办大学那样竭力降低和控制教育成本,使其收费标准在教育市场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否则就不会有多少学生来报考。

如果三本院校转型为“国有民办”大学,实行自主招生、自费上学,甚至允许学校有一定盈利,上大学没有目前的“免费教育午餐”,大学四年学费至少会高达8万元。那样大家就不会争着去上三本院校,而是去算8万元学费即教育投资的产出投入账。如果部分家长、考生认为8万元上大学热门文科不能得到理想的回报,譬如不易找到回报相对高的工作,倒不如把8万元用于投资、买房首付、开公司、做小生意等其他项目投资,那么三本院校入学人数将大大减少,用高考限制三本院校入学就完全没有必要。有的三本院校,很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读。那时学校就只能在学生、家长面前“装孙子”,千方百计恳求学生入学。如果那样的话,三本院校再也不可能在地域、户籍上歧视学生,更不敢高收费、乱收费,否则招生会严重不足,学校也难以办下去,那么招生中地域、户籍歧视、收费过高等老大难的问题起码在“国有民办”的三本院校可有效解决。

你我致辞中年不遇 2021-06-23 09:03:54

相关推荐

SCI会议论文的附件会查重吗?

SCI会议论文的附件会查重吗?我们都知道在撰写SCI会议论文时应该注意避免抄袭或引用他人的内容,以免被检测出抄袭行为。但是有一些朋友感到疑惑,在写SCI会议论文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附件,这附件部分需要进行查重的吗...
展开详情

高校对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有要求吗?

高校对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有要求吗?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已经成为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高校中,对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高校对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有哪些要求呢?本期ae...
展开详情

Scopus会议论文前三名作者能加分吗?

Scopus会议论文前三名作者能加分吗?其实对于作者朋友们来说,能够被Scopus会议收录并发表,是一种荣誉和认可。在Scopus会议论文的作者排名中,前三名作者能加分吗?其实这涉及到学术论文评价和奖励机制的问...
展开详情

没有单位可以发IEEE会议论文吗?

没有单位可以发IEEE会议论文吗?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成果,它代表着作者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在学术界,论文的发表和评价往往与作者的单位密切相关。一些作者朋友开始好奇,没有单位可以发IEEE会议论文吗?本...
展开详情

怎样修改Scopus会议论文?

怎样修改Scopus会议论文?修改Scopus会议论文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纠正Scopus会议论文中的错误和不足,提高Scopus会议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但是要如何才能有效地修改Scop...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