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专业是个怎样的专业?

作为中南大学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我想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数字出版在全国内开放的站点:
2019年数字出版专业统计数据如果估测我国的大学数量大致为2500所,则开放这个专业的学校仅占总数的0.64%。
很明显,数字出版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并且其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以我的学校为例,下面将会介绍我在中南大学数字出版学习三年的心得体会。
【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的数字出版设立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下,毕业后拿到的是文学学士的毕业证。
在中南,数字出版专业属于文学大类,新闻传播学类,因此发展方向更多的是传媒、互联网这一块。
课程设置的广度很大,有文学类课程——外国文学经典;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C++);也有艺术类课程——三维动画设计。
从课程开设角度来看,不难看出数字出版是一个交叉学科。
但关于交叉学科的说法,即使它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知识受面,却也并未像大家预期的那么乐观。
数字出版专业强调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但说法本身是一个悖论。
因为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在中国的社会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往往作用并不高。
并且,“学而不精”这个词我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求职也好,升学也好,企业和学校往往需要的是一个准确的匹配度,而不需要一个“什么都会,却只会个皮毛”的人。
【学习氛围】
即使是一个交叉学科,数字出版的课程任务却并不轻松。
例如,三维动画设计课上,学生需要做三个动画小作业,一个动画大作业。老师在授课时会教授相关的动画制作知识点,但大多时候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软件基础,才能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实践氛围强是数字出版学科的一大特点。每一个学期,课程中都会有一两个课程实践作业,从网页设计项目到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每一个实践作业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数字出版由于是“数字”作定语,也象征着这个专业的更新能力极强。
老师不会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在数字出版知识体系下不断结合实例去探索知识。因此,数字出版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弱。
我所在的大学三年,学习氛围都是很好的。同学们会一起做PPT,一起讨论项目,甚至于主动组队去参加学校内的一些比赛,态度都相当积极。
【师资力量】
由于是交叉学科,专业的老师来自于很多研究方向,以系主任为例,其研究方向为广告学。
加之数字出版与计算机院,建艺院的合作,艺术专业的老师也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也有。其师资构成属于交叉学科的典型情况。
从职称来看,整体的师资力量仍有待提高。作为文学与新闻传播院下的专业,系内老师的师资相对广电、中文专业仍有差距。
接下来来做一个自问自答,整理一下这些年自己对于该专业的思考:
Q:当初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专业?/p>
A:事实上,数字出版专业是我的调剂专业。由于分数不够其他专业的分数,因此被学校调剂到了该专业。通过对同班同学的了解,被调剂专业的同学大概占据专业半数。
Q: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到底是什么?/p>
A:对于该专业,其实有很多学长学姐的优秀例子。互联网领域是一个很大的切入口,适合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主要是在产品类和运营类两大类工作。2014级的学长和学姐很争气,拿下了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的OFFER,在就业方面得到了院里的大力表扬。
Q:什么样的人适合学数字出版?/p>
A:数字出版的培养思维更偏向于一种“求变”思维。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求变,专业在课程上已经给了很多学生对不同领域探索的机会,学生需要抓住自己的兴趣点,通过自学不断努力。
Q:会推荐学弟学妹来吗?/p>
A:事实上,数字出版在我们这一级的男女比例为1:9。男生如果想走技术流的话,是不推荐来数字出版的,你有计算机院更好的选择。但如果是喜欢做新媒体,亦或是想走传播方向的话,我会推荐数字出版,因为它能给你一个良好的文学积淀和基本的软件操作能力。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正在选择数字出版专业的同学,或是想要转专业到数字出版的同学。同时也欢迎大家提出专业的相关问题,我会尽量在评论里回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