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迈向新时代招录改革见实效

那一抹阳光刺眼
精选回答

改革报告

编者按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教育部确定了“条块结合”的推进路径,选择上海市、浙江省以“两依据、一参考”考试招生模式为核心进行综合改革,发布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高考加分政策调整、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办法改革等四个配套文件推进专项改革,同时要求各省分别制定改革实施细则。从中央到地方,高考改革在系统、审慎地推进着。本报今天推出特刊,梳理三年来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新成就。

每一次关乎教育的讨论,总能牵动全社会的关注。而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所在,其改革将会引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方方面面的变化。

2014年9月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带来了被称为历史上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高考改革。顶层设计之后,各地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出台方案,错综复杂的高考改革,轮廓渐趋清晰。

突出选择性、多样化,促进科学选才

少年时的梦想随水而逝,当年的兴趣因考学的需要而永远放下。未来,学子将不会有这种遗憾。

2014年,上海市率先实施的改革打破了文理分科的格局,酷爱文史却一直在理科实验班的周东岩,终于有机会让历史成为自己的高考科目。

《意见》中提出的“3+3”,即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课程)和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中任选的三门共同构成。参与高中教学多年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教学副校长沈献章欣慰地说:“从改革的前景来看,文理不分、增加组合,为的就是让学生有机会去寻找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从“考三天”到“看三年”,从冷冰冰的分到活生生的人,科学选才、全面发展的方向愈加清晰。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的价值更加凸显。从思想品德、到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被分门别类纳入评测范围。在率先投入使用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记者看到,评价结果分A、B、C三等,分别代表“优秀”“好”“尚需努力”,平时客观记录、期末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后,形成档案。

科学的评价体系让每一名学子有了新的梦想,而筑梦之基则源于科学的高考命题。2014年,全国高考共有来自国家考试中心和自主命题省区市共14份试题,而随着改革走向深入,2016年仅有五省独立命题,26个省份都使用了全国统一命题。为解决分省命题带来的质量不一、高成本以及安全风险,越来越多的省区市选择了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高考试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从分省命题向统一命题的“回归”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和整体水平。“以统一命题为主,少数有条件的省份继续实行分省命题的大格局,最终目标是达到公平和效率的最大化。”

多种举措促进教育公平

2015年9月,凭借“自强计划”加分,来自甘肃平凉的小伙韩储银迈入向往已久的清华园。他表示:“十年后的我将致力于西部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础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农村孩子能否上好大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令人欣喜的是,一项项有力举措已经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来自国家的“福利”。为了让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上好大学,教育部分别建立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转向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生专项计划等等。韩储银便成为国家政策的受益者。还有许许多多像韩储银一样的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农村学子,通过专项计划圆了大学梦,甚至上了好大学,享受到了一流的高等教育。

“阳光”照耀到的不只是乡村娃,跟着务工父母进城的子弟一样能得到切实保障。过去,很多随迁子女跟家长在外地读到高中就要转回原籍。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逐步可在当地高考。2015年,29个省份实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惠及考生近8万名。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一个人感受社会的起点。高考改革就是要冲破藩篱,实现城市与农村、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在一系列均衡措施的支持下,“寒门学子”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限加分,减批次,招录改革见实效

公平的另一面,是程序公平、过程公平。记者统计,2009年至2014年媒体曝光涉及高考加分的负面案件有15起,11起是涉案人达两位数的群体舞弊。同时,加分政策驱使家长功利性地让孩子报班学特长,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走回了应试的老路,加剧了“分数崇拜”。高考加分中出现的不公平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

针对这一痼疾,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成为趋势。2015年1月1日起,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只保留扶持类的5个。同时,地方性加分将由2014年的95个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同时,加分分值不超过20分。“裸分”遏制了加分政策的不断扩容,捍卫了教育公平、人人平等的要义。

加分虽然没了,但孩子们的特长依然可以在自主招生中尽情施展。与以往按照平时成绩排行榜不同,在新导向下,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将成为自主招生政策的主要惠及群体。2016年,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明确将竞赛获奖等特长证明列为报考资格,清华大学则要求申请者在研究创作、突出才能、学科奥赛三大类别中有特长。2015年起,随着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之后进行,自主招生作为“掐尖”“小高考”的意味淡去,为真正选拔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作为高考的关键一环,招生录取的改革正在从表面走向深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杠杆,撬动起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链条。录取批次原是为了方便招生采取的工作方法,可是在社会上往往把批次当作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志。三本不如二本,二本不如一本,在升学、就业的社会评价中,二本、三本的学生承受着歧视和压力,甚至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另一方面,二本、三本学校的办学声誉也受到影响,即便有特色、就业好的学校也面临着声誉低、招生难的困境。广大学生和家长宁可将批次优先考虑,也不愿结合实际地考虑学校的真实实力。

2015年起,山东、天津、浙江、四川多省开始试点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到2016年,已有13个省份取消了三本招生,并入二本。上海更进一步将本科全部批次合并。批次合并免去了三本学校招生的难言之隐,提供了发展特色专业的可能,也促使二本学校根据自身特色改革发展。对学生而言,选学校选专业可以更加注重兴趣合不合、办学好不好,不必为批次伤神。

“据调查,规范加分是普通老百姓最欢迎措施,也是目前一系列措施中最成功的。但前路依旧漫漫,改革方案最大的挑战来自综合素质评价。诚信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评价落实非常难,很难保证没有弄虚作假。”刘海峰同时强调,“高考改革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涉及民生的重大议题,让各方接受,就一定要兼顾科学与公平。”

.wx-660{ width:600px; margin:10px auto;}.wx-660 .mar-r-27{ margin-right:25px;}.wx-660 .w-200{ width:180px; float: left}.wx-660 .w-200 img{ padding:14px;border:1px solid #DDDDDD; margin-bottom:10px;}
流逝的岁月 2021-04-18 13:09:08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

秋赏菊的前一句是什么

“秋赏菊”的全句是“踏秋赏菊去登高”,上一句是“重阳节,要敬老”。
出自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酯化反应可逆吗

酯化都是可逆反应,酯化在浓硫酸中进行,同时生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这样的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吗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