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奢香广场导游词

从头再来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古蔺奢香广场导游词本文简介:古蔺奢香广场导游词——周远婷亲爱的各位游客,请允许我代表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古蔺人民欢迎你们的光临。古蔺县位于川南边陲,这个幅回面积只有3200平方公里的小镇,却以它势如拔地而凌天的青山,美似钟灵而毓秀的清水孕育了一名奇好,她是我国的第一位彝族女政治家。她生于乱世,14岁从古蔺落鸿坝嫁给贵州彝族首领

古蔺奢香广场导游词本文内容:

古蔺奢香广场导游词

——周远婷

亲爱的各位游客,请允许我代表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古蔺人民欢迎你们的光临。

古蔺县位于川南边陲,这个幅回面积只有3200平方公里的小镇,却以它势如拔地而凌天的青山,美似钟灵而毓秀的清水孕育了一名奇好,她是我国的第一位彝族女政治家。

她生于乱世,14岁从古蔺落鸿坝嫁给贵州彝族首领霭翠,丈夫早逝后,她代夫行职,挑起了治理一方的重任;她气度非凡,以国家统一为重,接受明朝宣慰使、放农耕、举汉学、息兵事、开道驿,使领地日益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她协助明朝消灭了盘踞在大西南的残元势力,壮大了彝族的力量;她深明大义,亲帅兵马战胜了“彝独”势力,力助明朝完成统一大业,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正是这样一位女子,开创了我国西南彝族的全盛时期和彝汉一家亲的美好局面。

这就是奢香,一位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据史料记载,奢香,彝名舍兹,生于公元1361年,是永宁宣抚司即我们四川蔺州宣抚使、彝族恒部扯勒君长奢氏之女。

在古蔺,提起奢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奢香是唯一一位入选《辞海》的古蔺人。当地人对于这位少小离家的古蔺女儿倍感自豪,古蔺儿女曾提笔挥毫曰:蔺邑多奇女,奢香史独骄;安边通九驿,志比万夫豪!

为了表达对这位杰出女子的怀念与崇敬,2008年,古蔺县在百年县庆之际,修建了奢香文化广场。现在,就请各位游客同我乘601路公交车,到奢香广场去重温那段尘封的历史。

天下有多座城市,也许就会有多少个广场。但是,能像奢香广场这样依山傍水,充满诗情画意的却是屈指可数。或许你曾看见过那些气势恢宏的大广场,但四周高高的水泥森林让阳光也洒下单调的倒影,更别说能拥有一条河一座山的生动与灵性。

奢香广场曾是临河的一片开阔的菜地,终日用菜农辛勤劳作的影子。要感谢古蔺的抉择者们,把这一块当时已经看得出随着城市的延伸必然会处于市区中心的黄金宝地来规划建广场,而没有让商住的高楼有非份之想。小桥流水的意境,木制的休闲板楼,完频的户外高清,加上清清河水,苍翠青山的衬托,置身其间就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的交融,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然而,广场先是没有名字的,因为她处的位置叫“狮子坝”,于是大家就习惯称之为“狮子广场”。只是空喊之余,也都觉得形不似神也不似。后来是动员起整座小县城里的智慧神经,最终将广场这份厚礼送给了14岁从古蔺落鸿坝出嫁到贵州的水西安边治黔的能文能武的彝族古蔺奇女子。她的名字“奢香”也就成了广场的名字。

广场中央矗立着八根高大精美的浮雕石柱,镌刻着奢香习文、奢香习武、奢香出阁、协夫理政、无辜受辱、赴京告状、疏通九驿、安定西南边疆的传奇一生。另有这壁弧形浮雕与之相映生辉。奢香佩剑伫立的飒爽英姿,英武中透出秀雅。还有扶犁的田夫、纺织的夫妇、挥戈的猛士、翱翔的鸿雁……组成一幅古朴祥和的古代农耕社会生活图。

丰富而细致地展现了奢香夫人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雕塑均出于中央美院的大家之手,栩栩如生,它们矗立在这古蔺县中心,在现代化的车水马龙中诉说着奢香精神的代代流传。

各名族亲如兄弟、融合共赢是奢香夫人终其一生的信仰,而这博爱的精神在古蔺大地上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新时代的古蔺人民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使之焕发了勃勃生机,共同繁荣昌盛。

奢香这样的奇女子,是天地千年才可造化的,因而能用奢香命名,那是广场的福份。有了名字的广场就如真被奢香点化过,顿时充满了生命的灵气,一如佳人展示着曼妙的风姿。看吧,那些婀娜多姿的垂柳,那些迎风作响的翠竹,那些修剪精致的草坪,总会给你带来一份好的心情。看吧,那些追逐白云飘扬在天空的风筝,那些贴着河面绕着山脊翻飞的白鹤,那些排队掠过天空的雁群,不经意间就让你找到了回归自然的感觉。如果是夏夜,邀三五家人或好友在临河用木头搭建的板楼上,呷两杯生啤,品一盏清茗,瞬间忘记了城市的喧嚣,身心在高天明月间自由地舒展开来。是啊,美丽的奢香广场用大气包容而温情脉脉的胸怀迎接着我们,每一棵对,每一株草,每一个人置身其间都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今天我刚解说到这儿就结束了;愿您的“孕奢香,蕴奢香”广场文化之旅,能为你扫去心中阴霾,带来一颗轻盈的心。

总之一句话:来古蔺就对了,让人耍得安逸,让人舒服惨了!

红缘醉 2022-06-26 20:44:51

相关推荐

人不如旧 衣不如新的意思

人不如旧,衣不如新的意思是: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旧的好。(因此旧的东西或朋友不可轻易舍弃)形容事物的前后比较。“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以用作宾语、定语,一般常用作书面语。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晏子春秋·第五卷内篇杂...
展开详情

无人与我是什么

无人与我,意思是:没有人和我一起。“无人”,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没有人才、没有人、没人在的意思,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展开详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春天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收,一天最宝贵的时间是早晨。这句话一般用于激励人刻苦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出处有:1、南朝·梁·萧绎《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展开详情

集中注意力的基础是

集中注意力的基础是对大脑进行科学的锻炼,促使脑神经变得发达和强壮。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
展开详情

古人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并从中借鉴一些好的读书方法。1、董遇:“三余”读书法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声母有哪几个

声母共有23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声母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中国的发明有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孔明灯等等。
1、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3、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4、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5、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声母是什么?

声母(Initials)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而辅音则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阻碍所产生的声音,发音的过程即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韵尾ng属于鼻辅音,但普通话发音系统中,此音已不再作首辅音,故不在普通话声母的范畴内,但在一些方言中,可以声母形式出现。

寇准是哪个皇帝时期的

寇准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真宗赵恒时期的人。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