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装技术课程自我诊改报告

电气安装技术课程自我诊改报告本文简介:电气安装技术课程自我诊改报告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弱电做为建筑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开设电气安装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建筑设备专业的同学了解并掌握一些电气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方法。目前该课程的诊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后续诊改还在进行中,具体诊改情况如下表。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诊断项目诊断要
电气安装技术课程自我诊改报告本文内容:
电气安装技术课程自我诊改报告
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
弱电做为建筑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开设电气安装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建筑设备专业的同学了解并掌握一些电气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方法。目前该课程的诊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后续诊改还在进行中,具体诊改情况如下表。
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自我诊断意见
改进措施
改进成效
专
业
课
程
质
量
保
证
课程质量保证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及课程的基本建设不够完善,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完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及课程的基本建设,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把握产业发展态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时与行业发展对接。课程质量保证制度开始具体执行。
目标与标准
课程标准的规范性与完备性尚需完善;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需要持续深化;课程建设的目标层次需要细化。
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细化分解为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
授课教师负责课程建设质量的自我诊改。
诊改制度实施与效果
课程诊改初见成效,但课程实施诊改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构建规范、完整、高质量、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规划体系;
教师对诊改的重视程度与课程质量有一定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保证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教师知识及时更新,对电气新技术新规范熟悉,及时调整讲课速度与内容,但是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程度还不够高。
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操水平。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对接水平。
电气专业课教师负责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工作,编制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标准,依据课堂教学实时诊断数据开展自我诊改。
课堂质量监控制度与诊改
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未完全到位;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使用成效一般。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制定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及基本要求;加强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考核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工作规范、认真、高效,并能做到教书育人;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良好,教学秩序稳定,各环节质量标准齐全且执行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