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疾病结课论文

健康与疾病结课论文本文简介:健康与疾病结课论文班级:姓名:学号: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在上大学以前,我对“健康”,对“疾病”这两个词汇是没有概念的。那时候感冒几乎是我对疾病的全部印象,当身边人都是健康的时候,想永远都远离医院。可是,上大学后,老人到了最容易生病的年龄,先是奶奶因为脑血栓卧病,后是爷爷因为肺癌痛苦,当整个家庭因为这
健康与疾病结课论文本文内容:
健康与疾病结课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在上大学以前,我对“健康”,对“疾病”这两个词汇是没有概念的。那时候感冒几乎是我对疾病的全部印象,当身边人都是健康的时候,想永远都远离医院。可是,上大学后,老人到了最容易生病的年龄,先是奶奶因为脑血栓卧病,后是爷爷因为肺癌痛苦,当整个家庭因为这些疾病乱成一团,在医院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多时,我感到极度的痛苦与无助,知道家人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也无能为力。最终,奶奶爷爷在两年内相继离开,让我也对健康与疾病有了另一层认识。
健康与疾病是个很沉重的话题,避免不了,生老病死,其实很多时候在健康的时候得“珍惜”。爱护身体,预防着疾病。当疾病真正来临时,就只能靠意志与医疗技术来对抗了。
上课感受:
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讲糖尿病,布置了一份小作业,我后来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才了解到糖尿病的预防与危害,虽然舅奶也是患的这个病,可我却从未关心过这个病到底是怎样的,对它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以为不能吃甜食而已,现在才知道那种认识有多么肤浅。
讲中医学的那节课,老师开玩笑的针灸;老师帮一个同学治疗了一整节课都让我感受到这门课的生动,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对中医的认识及中医养生的看法:
爷爷的肺癌当时因为年龄太大难以承受手术所以采取保守治疗,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所以通过经常去看爷爷,对中医学有了小小的认识,发现现在医院大多应用的都是中西医结合,即采用西方的治疗手段也结合着吃中药,而且中药也改革不用每次熬制而是像西药一般袋装冲服。
本身对中国医学很感兴趣,所以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得到关于中医养生的信息:
中医的现代发展
1、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因此,聂文涛先生认为,这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还未实现理论上的结合。
2、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学者。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近30余年中医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其中的健康干预调整建议包括饮食养生、运动锻炼、足浴养生等。
影响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膳食平衡首选即个性化科学食疗,检查偏食后补缺食、限过食达到膳食平衡——异病同治。个性化科学食疗可以预防近百种常见身心智疾病,对于已病人群有促进康复作用。
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对健康与疾病的重新认识:
养生成为现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其实很多小细节都可以做到养生:保持心情愉悦,坚持运动,平衡饮食,少喝饮料,保证规律的睡眠,改变晚睡强迫症等等。
当然,健康与疾病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以后更加用科学手段珍惜健康,注重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