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10LV变电站用电部分设计-开题报告

某厂10LV变电站用电部分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某厂10KV变电站用电部分设计姓名:石林学号:201106010321指导教师:冯引安班级:电气113所在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某厂10KV变电站用电部分设计课题来源教师拟定课题类型工程设计类指导教师冯引安学生姓名石林学号201
某厂10LV变电站用电部分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开题报告
题目:
某厂10KV变电站用电部分设计
姓
名:
石林
学
号:
201106010321
指导教师:
冯引安
班
级:
电气113
所在院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某厂10KV变电站用电部分设计
课题来源
教师拟定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类
指导教师
冯引安
学生姓名
石林
学
号
201106010321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1、
课题的意义:
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力已经成为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动力,并广泛运用到一切生产部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电能有许许多多的有点:首先,可以简单有效的转化成另一种的能量形式;其次,电能可以通过高压的形式进行传输,方便了电能的传输,容易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电力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建国以来,我国电力行业还在飞速的发展中,变电站等基础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备,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电能传输、电压等级转化自动化等方面,电力系统实现调度自动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建设的迅速崛起,供电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全面、系统,工厂用电量迅速增长,对电能质量、技术经济状况、供电的可靠性指标也日益提高,因此对供电设计也有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设计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基建投资、运行费用和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也会反映在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生产方面,它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设备人身安全密切相关。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电器设备及配电网络按一定的接线方式所构成,它从电力系统取得电能,通过其变换、分配、输送与保护等功能,然后将电能安全、可靠、经济的输送到每一个用电设备的转设场所。作为电能传输与控制的枢纽,变电站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和控制模式,才能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减少电能在网路中的损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变电站设计理论,基本达到了建设节约型、集约型、高效型变电站的目标。国内的变电站也通过改善优化变电站结构,降低变电站的损耗功率,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另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数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目前还跟不上整个电力工业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并不多,其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够显著,这说明我们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并不规范,市场发育也不成熟,这与研制、制造、规划、基础和运行等部门对变电站自动化的认识不同有很大的关系,总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简单可靠、可扩展性强、兼容性好等特点逐步为国内用户所接受,并在一些大型变电站监控项目中获得成功的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越来越成熟。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电能极度紧缺,电力资源紧缺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数。为了满足需求这些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电能的损耗,比如说增高电压就是一种比较方便、实用的方法,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变电设计理论。比较完善的变电站设计理论是真正做到了节约、集约、高效等特点。总之,发达国家通过改善变电站结构,降低变电站功率损耗,尽可能地提高变电所的灵活性,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性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主要进行的变电站典型设计,是通过对现有变电站样本进行评估、类比、组合,形成典型化设计方案,并以新技术为依托,不断优化,形成一系列定制化产品,满足城市、农村电网建设需求。通过变电站典型设计,归并工程流程,统一技术标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项目实施不确定性,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降低将来运行成本。变电站典型设计是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通过典型化、标准,提高工程整体效益。
认清和适应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理论技术,摒弃落后和即将淘汰的技术,确定科学的模式和结构,选择质量优良和性能可靠的产品,无论对设备制造厂家还是对用户都是至关重要的,也关系到变电站技术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研究探讨符合国情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模式、结构、功能、通讯方式等,对我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设计内容、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本课题的设计内容:
(1)确定变电站的型式;
(2)选择变电站高低压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
(3)确定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类型;
(4)通过短路计算对高压设备进行校验;
(5)确定二次回路方案;
(6)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
(7)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
(8)利用AutoCAD进行仿真。
2.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1)通过对变电站所承担符合的分析,合理选择主变压器台数及型号。
1)在本设计中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2)无功补偿装置选择费用低、损耗小、安装方式灵活及维护简便的电力电容器。
3)变压器的台数应根据负荷的特点和经济运行原则进行选择,要由负荷的大小,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来决定,并兼顾节约能源、降低运行造价、维护设备等因素。
(2)短路计算
1)确定电气主接线方案
选用可靠性较高的主接线形式及母线电缆
2)整定继电保护
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设备和防雷设计
3)选择电气设备
按正常工作条件下选择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及型号
按短路情况下校验开关的开端能力、短路热稳定和动稳定
4)考虑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3.本课题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本10KV变电站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技术要求,同时也要兼顾安全要求和经济要求,涉及面广,个人经验储备不足。
解决措施: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多与老师交流,在研究过程中再不断加深理解。
(2)本设计使用AutoCAD仿真软件,对此软件的使用较少,操作不熟练,绘制接线较慢。
解决措施:尽快熟悉软件,掌握软件快捷操作,积极阅读软件操作手册。
任务完成的阶段安排及时间安排
周
次
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
1-3周
了解设计课题,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5周
选择变压器、电气主接线参数,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6-9周
电气设备、互感器、母线选择,继电保护、防雷接地设计。
10-12周
应用绘图软件绘制系统原理图,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仿真验证可行性;进行资料汇总.
13-15周
完成设计说明书,进行预答辩
16周
编写答辩提纲,准备毕业答辩
注:中间实习时间顺延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
贺家李
宋从矩合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年
[2]《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版
陈珩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
[4]《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
李光琦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
[6]《电力系统自动化》第一版
商国才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年
[7]《发电厂电气部分》第四版
熊新银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
[8]《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焦留成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年
[9]《电工技能手册》第二版
戈以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0]《高电压技术》第三版
沈其工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
注:1、课题来源分为:科研课题;教学及实验室建设课题;生产实际;教师拟定;课题类型分为:工程设计类;工程技术研究类;理论研究类;软件工程类。
2、此表由学生填写,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开题。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考核
一、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
2015年
月
日
成绩
二、开题报告答辩评语及成绩:
答辩小组负责人
2015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