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认知情况----基于陕西、江苏、山东三省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认知情况----基于陕西、江苏、山东三省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本文简介: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评分题目: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认知情况----基于陕西、江苏、山东三省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情况的调研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完成人及学号:谢春双(13020140018)岳豪杰(13020140015)李宗旺(1
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认知情况----基于陕西、江苏、山东三省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本文内容:
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评分
题目: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认知情况----基于陕西、江苏、山东三省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情况的调研
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完成人及学号:谢春双(13020140018)
岳豪杰(13020140015)
李宗旺(13020140045)
指导教师:
李莹
2015年5月22日
一、
调研情况介绍
(一)调研背景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最高的智慧,是先辈对子孙后代凝聚的谆谆教诲,所传诵的是圣贤伟人的思想光辉。拜读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理应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然而,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在网络日益发达的环境里,我们也随之不断迷失了自己,忘却了最初的思想灵魂与价值标准。当阅读《论语心得》的人超过阅读《论语》的人,当购买盗版的人远远超过购买正版的人,当网上阅读早已湮没书本阅读时,我们的民族经典正日渐式微。我们当代大学生也逐渐地远离了民族经典。几乎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坦陈在大学的一个学期里基本上没有看过一本名著。他们接触的最多的书是教科书本、杂志和各类青春小说。这些书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能称之为“名著”或“经典”的。中国大学生在“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这一层面上是做得相当不到位,这也直接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高知阶层的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调研目的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特别是经典名著的阅读,是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和形成健全人格不可替代的手段。但随着网络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经典名著已经开始被大学生们所淡化,绝大多数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首选的并非经典作品,通俗作品中的武侠和言情小说最为普遍。2005年汕头教育学院郑惠生老师对大学生经典阅读问题做了系列调查,其中关于”大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离要求有多远”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338名大学生阅读70部经典的平均阅读率仅为32.96%,可见,当代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但近几年高校大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情况已得到较高的重视,通过必读书目的选读,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等推广经典名著的阅读。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现状,笔者于近期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南京大学部分在校生已进行了实际调查并且在网上发放问卷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
(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
⑴确定问卷内容,制定调查问卷
我们小组讨论了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的现状,并由此设计了调查问卷,抽样性地了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时间与方式,喜爱类型及思考深度等具体情况。并将制定好的问卷分别做成在线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
⑵发放调查问卷
①我们小组于4月28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负责人:李宗旺。
②我们小组于5月1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负责人:谢春双。
③我们小组于5月7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7份,负责人:岳豪杰。
④我们小组于5月1日在网上公布问卷,于5月20日截止问卷填答,浏览人次为756,收集有效问卷491份。
此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共680份。
⑶分析调查结果
我们对于收集到的有效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并且分析调查结果得到可靠结论,基本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情况。
二、
调研内容分析
(一)中国经典名著的内容及其内涵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我国古代经典巨作不胜枚举,从《诗经》,到《论语》《老子》,再到唐诗宋词,又到四大经典小说……我国大学生在高中时为对付应试教育,会阅读背诵一些经典著作的片段,一摆脱高考的压制,很少有阅读这些名著,很多的是会去看一些对这些经典的注释心得。
阅读文化经典和对经典进行深阅读,既能使我们的文化脉络延续,又能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归依,使我们的根深扎在沃土之中。因此,我们需要扎下根来,深深地阅读,分门别类,在每个支系里,都能疏通,又能旁及其它;我们需要深度的东西,从而得到精神哺育,提升人生境界,构建精神世界;我们需要深阅读,我们需要安静地像一只蚕,充满兴致地一片片吃桑叶,然后静静地吐丝。
然而,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在网络日益发达的环境里,我们也随之不断迷失了自己,忘却了最初的思想灵魂与价值标准。当阅读《论语心得》的人超过阅读《论语》的人,当购买盗版的人远远超过购买正版的人,当网上阅读早已湮没书本阅读时,我们的民族经典正日渐式微。我们当代大学生也逐渐地远离了民族经典。
(二)阅读经典名著的方式
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主要媒介为纸质阅读,这个数量占总调查人数的77.4%,另外网络阅读占总数的21.6%,说明大学生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经典名著,纸质作为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在古代的唯一载体,能够更好的还原名著本身,同时通过与纸质直接的接触,能够获得与传统文化直接的碰撞。另一方面,44%的被调查者在阅读名著时只浏览一遍,30.2%的被调查者选择精读,说明一部分大学生对经典名著不够重视,在匆匆读完一遍后并不进行思考且对精彩的内容不进行回顾,是一种任务式的阅读,这样的方式完全不能深度地了解名著的内涵。横向比较,在调查哪些书籍不会进行重复阅读时,中外经典名著仅占11.5%,比起网络小说、报刊杂志等都小得多,说明名著具有着网络小说等无法比较的地位,也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著在面临各种文化冲击时能凭借其自身的魅力及内涵保持其在大学生中的地位。同样反映这一方面的体现在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场所中。41.9%受访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地点为图书馆及自习室,且因上课无聊而阅读的也占了一小部分,说明较多的大学生能够认真的阅读经典名著,同时也说明经典名著在大学生中认可程度较高,大学生们能够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对名著进行阅读和思考而不是打发时间的工具。
(三)阅读中国经典名著的现状
在本次调查中,阅读过原著的受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1.3%,同时未阅读过原著的占总人数的28.7%,这是一个较高的数字,经典名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对原著进行阅读,因为这些古代经典名著的原著是从古代一代代流传下来并对我们每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的,在另一个调查“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传统名著”中,通过阅读原著以及通过影视作品、名著解析作品的人数近似相等。作为原著的附属产品,影视作品通过对原著的加工,以一种更加直接易懂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原著的魅力,诚然,影视作品增加了原著对我们的吸引力并且更大程度的扩散了经典名著的影响力。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了解经典名著原著的独特魅力,并主动地去阅读原著,在从原著到影视作品的改编中,流失的不仅是文字间的魅力还有传承中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44.7%即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阅读经典名著的原因为书中涉及社会知识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因作家或作品名气大的位列其次,人数占21.3%,而老师要求、专业要求的人数最少,仅占15.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并能主动的去阅读这些。并且阅读的媒介也是多样的,近50%的受调查者阅读经典名著不仅只使用一个媒介,特别是这种情况比较多:即小学时阅读经典名著的方式为纸质阅读,现在阅读的方式为网上阅读等,这种情况下便会对名著进行重复阅读,阅读次数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对经典名著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大学生们在阅读时往往会有自己的思考,这个比例约为89%,在这89%中又有75.8%只会对对自己喜欢、觉得有价值的进行思考,这说明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为成熟,会对经典名著进行思考和选择。对于阻碍自己深刻思考的原因,55.9%的同学认为深度阅读繁琐耗时,确实,中国传统的经典名著往往内容较多,如红楼梦有120回,水浒传有100回,阅读这些名著确实耗时耗力。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40.7%的大学生被调查者选择通过网络快速获取信息即可,同时35.1%的被调查者通过查阅书籍来解决问题,但浅尝辄止,仅有14.2%的大学生会深入钻研各种书籍并与别人进行讨论。确实,比起现在流行的西方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冲击,很多大学生的想法为只要大概了解中国文化即可便浅尝辄止。
(四)大学生如何看待经典名著
根据调查,经典名著确实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大学生们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传统名著呢?在问卷的第18题,‘请问您对于四大名著的看法是?’各有近50%的同学选了:‘取其精华,另行改编,使之符合现代价值观
’和‘无论如何四大名著都是国粹,应全盘保留,留给读者评判’,而只有2%选择了早已过时,不必深入研究,可见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但几乎没有人认为经典名著没有价值,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对经典名著持确定态度,但是否应该全盘接受需要看时代的要求。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在调查大学生更喜欢哪个四大名著时,61.9%的大学生最喜欢三国演义,紧随其后的是西游记为51.7%,四大名著虽然在艺术水平上难分高低,但对大学生来说在其心中也有各自的评价。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讲诉三国时期历史的名著,以其所描述的政治军事斗志以及各种友情吸引着大学生们,考虑受调查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理工类学生,这一数据也并不奇怪。另外,53.1%的受调查者愿意继续了解经典名著但表示没有时间,只有9.4%的表示对此毫无兴趣。确实,虽然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比起高中显著提高,但大部分大学生的时间确实不够充分,有的忙碌于社团,有的则忙于打游戏还有的忙着学习。希望广大的大学生能够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五)大学生与经典名著现状的原因分析
时值当下,社会不同于朴实的几十年前,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也不免收到了影响,大学生更加注重对自己学业知识的学习和各种实践性活动而忽视对自身思想精神的提高。从问卷中看,大学生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进入大学后阅读量骤减,主要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经典原著的阅读,尤其是长篇的名著。另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以及新式小说的出现,也让本来就处于下降趋势的经典名著面对着强烈的冲击,大学生本就不充裕的阅读时间更多的给了这些新事物。而且大学生了解名著更多的方式为影视作品,真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原著的并不多,对原著的阅读仍然是汲取作品精髓的最有效途径。同时,新的时代也赋予了经典名著不同的要求。最后,希望新一代的大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中国经典名著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的作用,每个人都能去重视它,了解它,中国的传统文化便会更广泛的流传开。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经典阅读现状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可以将结论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经典阅读情况和经典阅读的倾向,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阅读时间不足,能坚持阅读的人较少,存在没有阅读过原著的群体多少说明了大学教育的失败。
83.47%的大学生阅读过经典名著的原著,说明我国优良的阅读传统仍有其一席之地。21.54%的受访大学生会对看过的每一本名著有着深入思考,67.50%会有选择的、对自己喜欢的、觉得有价值的进行深入思考,只有10.96%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后思考的习惯,这反映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还是较为理想的。但当阅读名著遇到问题时,只有23.82%的学生选择研读各种书籍,与别人深度探讨。阅读名著遇到问题不主动思考、寻求答案折射出大学生浮躁的心态。
虽然本次调查问卷显示我国大学生阅读情况还不错,但这次调查范围极大局限于一些一本院校,没有考虑到专科院校。
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大学生如何能抵制各种浮华的诱惑,静心读书,是所以人都应该思考的。
2.经典阅读倾向
21.32%的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是因名著本身的思想性和超高的艺术性,44.85%学生是因为书中涉及社会生活知识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只有15.81%是因为老师要求、专业需要,这体现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中尊重大师尊重经典的优良传统在现代年轻人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经典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见贤思齐,当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文化的素质当是我们修身养性的优良途径。
在名著的选择上,三国演义最多,其次是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而当问及是否愿意继续阅读和了解四大名著时,只有9.41%的同学表示没有兴趣,这说明极大多数同学对经典名著还是认同的。
(二)建议:
大学生经典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的找一些方法去补救和改善。解决同学们不读书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让同学们了解到经典阅读对自身的好处。大学充足的时间,如果我们浮躁于赚钱,恋爱这些琐事,到头来可能什么都没有得到。而如果注意积累,多读经典,有一些自己的感触感悟,这些知识就会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人生的一笔财富。学校可以举办一些通过字谜,暗示猜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比赛,让同学们知道电视剧远不能取代读书,这样也提高同学的阅读量,奖励爱阅读的同学。让大家真正做一些大学应该做的事。
四参考文献及附录
(一)
参考文献
[1]刘加媚.文学经典的教育学生-阅读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
[2]
王李平,王钰.浅析大学生经典阅读[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9.
[3]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9).
[4]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
(二)调查问卷(注:此份问卷线上和线下共收回有效680份)
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认知的真实情况,我们特此开始调查。本调查不记名,也不是考试,调查结果仅作毛概社会实践数据参考,请放心作答。请在与实际相符合的选项上划勾,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4-28
1、您的性别?
(单选题必答)
○
男
37.13%
○
女
62.87%
2、您的学校类别?
(单选题必答)
○
理工类
74.63%
○
文科类
6.99%
○
综合类
18.38%
3、年级
(单选题必答)
○
大一
15.81%
○
大二
75.74%
○
大三
4.78%
○
大四
3.68%
4、您的专业是?
(单选题必答)
○
中文系
19.49%
○
非中文系
80.51%
5、请问您阅读过四大名著的原著吗?
(单选题必答)
○
读过
83.47%
○
没有读过
16.53%
6、您为什么阅读经典名著?
(单选题必答)
○
老师要求,专业需要
15.81%
○
极强的思想性,超高的艺术性
18.01%
○
书中涉及社会生活知识丰富,内容博大精深
44.86%
○
作家、作品名气大
21.32%
7、您通常在什么场合阅读经典名著?(多选)
(多选题必答)
□
上课无聊时
22.67%
□
图书馆、自习室
41.91%
□
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上
6.91%
□
宿舍或家里
82.21%
8、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名著
(单选题必答)
○
阅读原著
44.85%
○
影视作品、名著解析作品
45.51%
○
听别人介绍
9.63%
9、哪类书籍您不会进行第二次阅读(多选)
(多选题必答)
□
网络小说
67.94%
□
报刊杂志
50.74%
□
中外经典名著
11.32%
□
专业课程及考试类
21.40%
10、您觉得阻碍自己深度阅读及思考的原因是
(单选题必答)
○
深度阅读繁琐耗时
55.96%
○
没有深度思考的习惯
33.60%
○
没有用,不能为我带来什么
10.44%
11、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进行名著阅读
(单选题必答)
○
浏览一遍
44.34%
○
精读
30.22%
○
按兴趣选择章节阅读
25.44%
12、您会花时间、精力对一本名著的内容、思想等进行深入思考吗
(单选题必答)
○
会,看一本就对其有深入思考
21.54%
○
不会,几乎从不深入思考
10.96%
○
不一定,自己喜欢的、觉得有价值的会进行深入思考
67.50%
13、您会选择哪种方式帮助您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单选题必答)
○
深入研读各种书籍,与别人深度探讨
23.82%
○
查阅书籍资料,但浅尝辄止
35.22%
○
通过网络快速获取信息就算了
40.96%
14、您主要通过哪种媒介进行名著阅读
(单选题必答)
○
纸质书籍
77.43%
○
电子阅读
21.62%
○
有声读物
0.96%
15、您会通过特定的媒介进行深度阅读吗
(单选题必答)
○
会
49.78%
○
不会
50.22%
16您对现在部分人只阅读不思考的现象持什么态度
(单选题必答)
○
支持
8.31%
○
反对
38.68%
○
无所谓
53.01%
17、您认为大学校园里名著阅读的氛围如何
(单选题必答)
○
很好,周围的同学都有阅读名著的习惯
9.78%
○
一般,部分同学有阅读名著的习惯
50.66%
○
较差,周围同学都不喜欢阅读名著
34.71%
○
说不清
4.85
18、请问您对于四大名著的看法是?
(单选题必答)
○
早已过时,不必深入研究
4.34%
○
取其精华,另行改编,使之符合现代价值观
47.28%
○
无论如何四大名著都是国粹,应全盘保留,留给读者评判
48.38%
19、请问您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哪些?[多选题]
(多选题必答)
□
红楼梦
39.71%
□
西游记
51.76%
□
三国演义
61.91%
□
水浒传
31.92%
20、请问您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了解四大名著吗?
(单选题必答)
○
十分愿意
37.43%
○
愿意但没有时间
53.16%
○
对此没有兴趣
9.41%
(三)实践日志
关于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认知情况的调查的实践日志
日期
地点
调查对象或内容
备注
2015-4-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发放100份,收回有效94份
完成人:李宗旺
2015-5-1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发放50份,收回有效48份
完成人:谢春双
2015-5-1
问卷网
发布网上调查问卷
2015-5-9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发放50份,收回有效47份
完成人:岳豪杰
2015-5-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统计并分析问卷内容
注:(1)从2015-5-1开始在问卷网上发布问卷,截止2015-5-20凌晨已收集491份问卷,总浏览人数达756人,完成率65%,平均填写时间2分43秒。在线问卷填写地域分布:陕西48%,山东13%,江苏13%,北京4%,其他地区22%。基本上完成了问卷填写来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2)问卷数量合计:纸质问卷189份和网上问卷491份,总数达到680份。
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感想
谢春双:本次毛概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选择了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及认知情况这一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发放调查问卷,选择这三所学校是因为它们分别为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大学,这使我们的问卷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问卷网发放问卷,尽可能多的增加问卷填写的数量。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一开始问卷的设计完全无从下手,到后来学会了使用问卷网得心应手地设计问卷。从中我认识到了耐心的重要性。还记得4月30晚上坐了一晚上火车,第二天到南京后便马不停蹄地去南京大学发放调查问卷。虽然非常累,但是我坚持了下来。从中我学会了坚韧,认识到了坚持的重要性。除了在研究课题方面的成果,我还得到了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收获。一方面,我们深入了解了大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及理解这一课题;另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在实践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这些天来,大家一同行动,相互关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温暖,也让我懂得了怎
样进一步融入集体,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岳豪杰: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代代流传至今。然而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时代赋予了传统文化不同的内涵,同时也给了传统文化不同的要求。而中国的经典名著,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闪耀着灿烂光芒的经典作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的经典名著以及对中国经典名著的一些建议,是我们本次调查的一个重点。我们经过了讨论,确定了本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并明确了每个人分工,于是,本次毛概实践活动便在我们的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中开始了。
首先,我们确定了本次调查的问卷,为了调查到更全面的信息,我们一共设计了二十道题。一方面在问卷网上进行了问卷设计并积极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扩散,另一方面将问卷打印成了200份纸质版并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了分发。本次活动共收到有效问卷680余份,均是由我们队员辛苦奋斗所得,当看到问卷数这么多的时候,我们均感觉到很欣慰。随后便是数据统计以及实践报告书写,
当然,本次实践活动也有不少的问题。比如由于问卷问题较多,很多人并没有耐心填下去;其次,线下问卷数量不够,且只访问了三个学校比起线上数据远远不够;在数据处理时,由于对办公软件使用不够熟练,故在处理数据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如果问我在这段调查的时间里获得了什么,我的回答会有很多。这是一个团体的集体行动,在这段密切配合中我们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与其他人更好的配合。也明白了要获得真理必须经历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发现了我自身的许多问题,但感谢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在其中得到了锻炼,收获了与平日学习生活不同的体验。
最后,我们也确实能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名著的态度。根据调查所得结果,大部分大学生对优秀的中国经典持肯定态度,但对于是否愿意继续了解经典名著表示拒绝。无论如何,中国经典名著来自一代代古人的流传,能够流传至今并被广泛阅读足以证明其价值。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并从全局理性看待其对我们的影响,希望传统的中国经典名著能与现实结合,从而焕发出新的光彩。
李宗旺:本学期毛概课的课外作业是让我们完成一次社会实践,我们小组选择了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阅读情况”为主题的调查任务,通过组员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小组圆满完成了这次实践任务。
在问卷发放期间因为个人事情繁多,于是我不得不熬夜干别的事,来空出白天的时间完成问卷任务。好心的队友给了我最简单的任务——负责对本校的学生发放问卷,对于发放问卷的地点,我综合考虑选择了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来往人数多,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单一年级单一性别单一专业的缺点。在同学的帮助下,经过一天的时间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经历了此次实践,我感慨颇多。不管是开始的问卷设计还是最后的结果分析。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几乎都是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最后的得心应手,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各自的成长。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