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沐雨听风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本文简介:论文题目: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研究背景1.从新课程标准看高中数学对问题情境教学和函数教学的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应力求使学生体

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论文题目: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1.

从新课程标准看高中数学对问题情境教学和函数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几乎失落了应用能力.”[1]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从现在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看,在他们的思想中,应付考试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唯一目的,几乎没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他们不了解身边活生生的数学事实,也不知道数学从何而来,又有何用.[2]《标准》要求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3]

从《标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教学中应该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要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5]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创设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的提炼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数学结论的应用过程,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标准》指出: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3]

2.从高考试题的变化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和函数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数学试题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尤其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同时,对函数内容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函数的教学中,应该更深入研究数学问题的本质与起源,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

研究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6],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7]。可见,在数学课堂上适当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我国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教学在学前和小学教学中研究应用的较多,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高中数学内容很多,为了达到高考要求,平时教学中老师们还会额外补充一些知识方法和习题,而课时又有限,老师们在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不同情况下的问题情境应该如何创设,所以相应的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会很少。即使偶尔有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往往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作用。这些更增加了高中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难度,所以高中学生对数学都是惧怕有余,兴趣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8]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所谓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实物或其他形象化手段向学生展示某种情景和境地,使得学生仿佛身在其中,充分地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设置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的空间。因为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性比较强,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它能够在高中数学中发挥作用,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让学生在一种情绪特别高涨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培养。

实际高中函数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问题教学情境。如果不经过充分的思考,只是把现成的问题情境直接拿来放在自己的教学中,这是不能很好地发挥问题情境教学的作用的。同时,高中函数部分的知识特别抽象,对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还不强,函数的内容就显得更加难以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适当地引入合适的问题情境,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概念、性质。所以,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何使创设的数学情境更具有实效性?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对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进行分析,通过对高中函数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实践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的:提高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能力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形成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和创新意识,而这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献综述

(一)

有关问题情境的研究

1.

问题情境教学的研究溯源

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文中的观点被后来的研究者们频频引用,使之成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开创与指导性之作。[9]布朗等人认为,学习和认知是情境性的,行动和情境是学习和认知的一部分。该理论强调,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环境之中,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10]抽象活动学习得来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在学校情境中,人们更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则更偏重于使用工具去解决问题,这一点推动了情境理论的发展,所以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

教育环境更多的是指活动主体所处的外在的、客观的存在对象,而教育情境更多地指活动主体所拥有的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教育学意义上的情境概念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发端于实际的经验情景,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用实例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按序列划分为情境(暗示)——问题——假设—

—推理——验证,即五步教学法.[11]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心理要素。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这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这些理论,新课标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并且尤其强调学生在探索数学新知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通过置身于数学问题情境中的探索体验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的提炼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数学结论的应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进而提出了问题情境的概念。他认为,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是“问题性思维”理论,“创造性思维”、“能产性”思维理论。[12]也就是问题情境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智力困窘状况,这种智力困窘状况产生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或实践活动方法在客观上不足以解决新的认识任务。当然,这种引起困窘的新知识应与学生过去获得的知识或经验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鲁宾斯坦认为,思维是一种能动性的过程,产生这一能动过程的最典型情境是问题情境,即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们提出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13]

同时,问题情境教学有着充分的心理学依据。因为人的心理系统是由认知系统和情意系统两部分所构成,认知系统包括感觉、记忆、思维、智力、能力等因素,情意系统包括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两大系统诸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尽管需要抽象思维更多一些,但也需要具体情境的参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过于强调对认知系统所包含的智力因素的研究与开发,对情意系统所包含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与开发则极为欠缺。问题情境教学理论恰恰是对这种片面认知的合理矫正。

[14]

总之,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问题”产生,即数学问题的产生,学生个体当下遭遇的数学问题与已有的数学认知产生了矛盾冲突,形成无法理解或不能顺利解答的急迫性问题;二是要有“情境”支撑,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支撑,这种具体环境既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还可以是想象性的虚拟环境等等。[15]

2.

世界和我国数学课堂尤其是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

从国内外对情境教学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情境教学的研究最初都是以改革传统教学课程为目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学是发现模式、找关系,发现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做数学。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者有待于形成的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直都是以教学灌输的模式进行,并且在传播知识中形成了老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轻学生;重成绩,轻素质。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瑞士著名教育家让·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16]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应只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加工渲染,过多的无关信息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失去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因此,数学课堂中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解。虽然现在关于问题情境教学的文章有很多,但很多文章中的见解我都不太赞成,其中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很多人经常将问题情境等价于生活情境,一提到问题情境,就立刻联想到生活情境,就是在数学教学中随便举两个生活实例就完事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虽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但这也只是问题情境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将问题情境等同于生活情境,或者说认为问题情境只有生活情境一种。我认为,数学问题情境一方面来自数学外部,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数学内部,即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果将问题情境片面理解为生活情境,将数学理解为生活的附属物,那将是数学教学的一大误区.

[17]

我认为,问题情境应该包括各种意义上的情境,如生活情境,抽象的数学问题串,数学实验等。例如可以通过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实验指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或实际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以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应用意识”,那么开展数学实验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当然,教师若能恰当的使用教具模型或者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就常常会用到多媒体创设情境。[18]

另外,高中数学中的函数内容和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相比,对数学知识的抽象要求和逻辑要求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函数教学的每节课的课堂中都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而且有些牵强引入的情境也未必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函数的零点这节课的教学,相比生活情境,从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则显得更自然、更简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数学内部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另外,从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看,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更抽象的概念、

定理、定义和公式,过多的、

缺少挑战性的生活情境问题已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函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完全可以适当地从数学内部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来组织教学,[19]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有关的概念和性质。

总之,在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过多关注的是学习真实、具体的一面,由此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学生掌握了某一共同体的实践,却无法进一步地抽象,无法形成创造性地解决更高、更复杂的问题的技能。[20]虽然现在大家都很热衷于谈论问题情境教学,各种杂志、网站上都是关于问题情境教学的文章,但在函数这部分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上,实行的有效性还值得探讨。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大部分也只限于书面上的讨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所以,如何在函数教学中,创设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高中函数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我的课题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有关教学策略的研究

1.教学策略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使用“教学策略”一词为标志,教育理论界逐渐开始对“教学策略”予以关注和研究。什么是教学策略,在教育学界目前并无统一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和学的策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二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的策略,认为学的策略虽然与教的策略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但二者的侧重点不一样。[21]从教的角度探讨教学策略,目前大致有四种看法:一是把教学策略看作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实施教学的综合方案;二是把教学策略看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得以体现;三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步骤”,“教学模式”同义;四是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上述四种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表述,对我们理解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有一定的启发作用。[22]

2.

国内外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就教学策略而言,国内外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而主要是集中在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模式。美国著名认知学派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他认为“学习中的发现确实影响着学生,使之成为一个‘构造主义者’。”他觉得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23]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第三阶段: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第四阶段: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制定出具体要求。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从已知区到最近发展区再到未知区的过程是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积累,因此,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是引发学生步步深入,探索求知的阶梯,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平台。[24]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借此得到发展。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社会活动进行的。他还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不同维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25]

瑞士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6],学生的智力结构的构建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建构发展的,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固定顺序连续发展的,但因个体差异,认知发展阶段的进程和认知结构也会出现差异性。[27]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必须经过下列四个步骤,即理解问题、明确任务;拟定求解计划;实现求解计划;检验和回顾。”[28]根据上述分析,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可表示为:“问题情境…转换…-寻求解决途径…一求得解答…检验与评价。”[29]这表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问题解决是从问题情境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克服认知矛盾冲突,积极主动的寻求和达到问题结果的过程。教师或教材中对问题情

境的出示、表达和组织,都关系到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积极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最佳问题情境。[30]心理学家们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这一过程称为“解答距”,并且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其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31]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于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应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来组织“活动”、调整“活动”的内容,不能拔苗助长。对于层次相对较高的学生,其认知结构和智力结构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好,设置的问题层次也可以提高一些。[32]关于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国内很多人都有研究,比如刘涛川认为根据教学需要,问题应该设计在理解教材的关键点、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33]蔡蕾认为问题应该设计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在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34]类似的理论还有很多。但是,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感到现在的国内高中数学教学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专家学者大多是通过课堂观察结合理论研究提出的,缺乏回到实践中检验,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多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性总结,提供大量实例的同时,缺乏理论的提升。[35]所以,我认为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再结合教学实践,多总结,多反思,多积累,一定会找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

数学教育学[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叶有福.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数学教学通讯.2006,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l).

[4]姚大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5]廖凤标.

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情境创设[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4).

[6]袁一安译.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7]廖世承.

素质教育思想试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年.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9]王晓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7,6.

[10]卜湘玲.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述评[J].

太原大学学报,2005,3.

[11]姜文闵译.(美)约翰.

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朱云鹤.高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3]张光霞.高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3.

[14]

吕传汉.数学情景与数学问题(7-9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

李华伟.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16]

王爱朋.开展“四趣”教学,培养数学兴趣[J].中外教育研究.2009,8.

[17]

应之宁.

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1-2.

[18]崔正万.高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1.

[19]

吴新建.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数学教学通讯.2008,1.

[20]

胡典顺,赵军.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7,8.

[21]

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2).

[22]

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3]

陈中永.现代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144.

[24]

潘小明.

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看教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江苏教育,2008,08.

[25]

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373-380.

[26]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27]

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383-394.

[28]

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12.

[29]

罗增儒,罗新兵.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30]

杨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4.

[31](美)Thomas

L.Goo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2]黄艳鹏.高中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教学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2,1.

[33]刘陶川.有效教学方法全集(上卷)[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9.293.

[34]蔡蕾.用问题链贯穿课堂教学[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8,9.

[35]王婷.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链的设计[D].扬州:扬州大学,2012,4.

[36]Tan,D.Hung.

Beyond

Information

Pumping:

Creating

a

Constructivist

E-Learning

Environment

〔J〕.Educational

Technolog.2002.17.

[37]Wilson.

Metaphors

for

Instruction:

Why

We

Talk

A

bout

Learning

Environments

[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5.44-47.

[38]Brown,J.S.Collins,A.

Duguid,P.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C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32-42.

[39]Sile

EA.

On

Mathematicl

Problem

Posing[J].

For

the

learing

of

Mathematicl.

1994.14(1)

19—20.

[40]John

Seely

Brown,Allan

Collins

and

Pail

Duguid.

Situated

Cognitions

and

the

culture

of

leaning

Educationl

Researcher:

v18nl,Jan—Feb

1989

32—42.

二、研究意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理论价值:

本课题对高中函数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进行分析,通过对高中函数部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形成初步的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并不断地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师情境创设的能力和实施能力,让教师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形成高中函数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我们教师可以从实践中再抽象出理论,得出理论后再继续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高中函数教学的实效性。

现实意义:

1.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本课题的实施对教师来说,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对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的研究,对教师教学多元化提供素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科研工作者和高中一线数学教师,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利于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学生来说,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对函数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函数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合理的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学习高中数学的后继知识。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框架;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等)

研究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情况并分析原因。

2.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和三角函数章节的内容和特点,探究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学策略,并试着在不同的课例中实践,探究高中函数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行为方式发生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由封闭式、传授型教学向开放式、指导型教学转变;使学生由单方向发展向多方向发展,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研究框架: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拟定以下的研究内容框架: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有关问题情境的研究

1.问题情境教学的研究溯源

2.

世界和我国数学课堂尤其是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

(二)有关教学策略的研究

1.教学策略的内涵

2.

国内外关于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第三章

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

(二)调查结果统计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三)高中函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及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研究重点:

在新课程标准下,研究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并得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函数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研究。

研究难点:

关于高中函数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大多数教师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所谈的体会和心得,停留在把问题情境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技巧这一层次上,没能够从创设问题情境这一角度来优化数学教学,也没有把问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更没有去研究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策略,并且把策略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些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通过实践去进行探讨、研究。另外,创设高中函数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与当前学校教学进度与教学评价存在矛盾,目前的高中函数数学教学都是集中在习题方法、技巧上进行教学,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比较忽略。即使有些教师想创设问题情境,也苦于没有充足的教学材料而作罢。总之,平时教学中对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根基与条件,也给本课题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查询和阅读各类期刊、论文、论著等文献资料,用来了解或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国家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各种网络数据库等渠道查阅有关高中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和研究,制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向调查对象发出的,对有关问题的简明扼要的征询表,请调查对象为其填写的意见和建议,是间接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普遍使用。

3.访谈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地交谈来搜集资料、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该方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可以直接了解调查对象对于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作用的体会,了解受访者真实的想法。第二,通过与对方进行平等交流,将不同教师对函数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认识深度,融入到调查者的认知结构中,并加以理解和同化,对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步骤:

2014年01月—2014年05月,论文资料搜集、整理;

2014年05月—2014年06月,论文框架构思;

2014年06月—2014年07月,论文开题;

2014年07月—2015年01月,论文初稿;

2015年01月—2015年02月,论文一次修改;

2015年02月—2015年03月,论文二次修改;

2015年03月—2015年04月,论文三次修改、定稿;

2015年04月,论文答辩

本人签字:*年*月*日

五、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六、审查小组意见

开题报告专家审查组成员名单

1.合格

2.不合格,建议重新开题

组长签字:

院所公章:*年*月*日

努力才幸福 2022-07-17 22:42:52

相关推荐

多啦A梦来我家

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突然一道蓝光闪过,一个蓝色的物体莫名其妙得出现在我家,把我吓得跪在了地上。我颤抖着瞥了一眼,突然发现那个怪物原来是多啦a梦!惊魂稍定的我还没有说出话,它就茫然的问:这是哪啊?我努力从牙缝里...
展开详情

我所期待的星期天

唉!讨厌的星期天又来了!一座座堆积如山的作业等我去铲平,还要穿梭于各上辅导班之间。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如果星期天像我所期待的那样,该有多好啊!当我睁开蒙胧的睡眼,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开始了。吃完早饭,我看看课外...
展开详情

拿报纸

我隔壁的刘爷爷去成都避暑了,刘叔叔在家,刘叔叔每天都要上班,他叫我来拿报纸,我答应了他,帮他们拿了一个月的报纸。刘爷爷回来了,他发现报纸不在了,以为是被偷了,他敲了我的门,问我报纸在不在我这,我说:在,我就把报...
展开详情

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树,树上长着很多叶子。一天,树枝对叶子说:喂,你为什么总是跟我抢营养,你有总就给我滚。叶子被激怒了,便说:好,我走。时间似箭飞过,转眼间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的从树上落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树开始...
展开详情

黄太狼的故事(五)打工记

黄太狼为了能补交上医药费,决定外出打工,黄太狼收拾行李,离开了家,踏上了挣钱的路。心里虽然不情愿,但是也没别地办法,只好认命了!黄太狼来到建筑师河马的家,他敲了敲门,发现河马大师不在,于是,他在河马大师家旁边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泉思如涌还是思如泉涌

是思如泉涌。
思如泉涌,汉语成语,拼音是sī rú quán yǒng,意思是才思像喷涌的泉水,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造句:
1、文章的得意之处,必是思如泉涌时而作,而搜索枯肠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对文章进行编辑可以在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你思如泉涌,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近义词:才思泉涌、文思如泉。

衣是独体字结构吗

“衣”是独体字结构,读作yī、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上衣,本义即上衣,古代下衣叫裳。后为衣服的总称。又引申为覆盖在或包在物体表面的东西。以上义读yī。由衣的作用引申出包裹、覆盖的意思。衣也有穿衣的意思,用作动词,读yì。
“衣”的出处:
1、《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2、《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3、《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
“衣”造句:
1、他胆大心细,每一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
2、这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啊!
3、爸爸卖的产品真是天衣无缝。
4、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5、他俩搭配演出的默契,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怎么写诗押韵

写诗押韵的方法:
一、要明确古诗的绝句和律诗是不同的。
对于绝句:五字一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一般由四句组成,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对于律诗:五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二、押韵区别:
绝句在押韵上,根据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其中律绝最严格,和律诗一样,要讲究平仄相对,押韵严格。但是“古绝”一类的绝句就没有这么要求的严格了。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还有一句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于平仄相对,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对“仄”或“仄”对“平”。
三、写好押韵,要注重诗词上下句中,对子的使用。
对子歌,也是人们总结的平仄相对的对子,所组成的一首歌谣,是一种对偶句。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四、通过讲究诗中的“平”、“仄”相对,再配合对子歌,使诗中词语对仗,勤加练习就能写出押韵的诗。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有: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2、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李清照《丑奴儿》
3、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李延年歌》
5、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李白《西施》
6、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