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学习化学调查报告

蝴蝶飞飞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文科生学习化学调查报告本文简介:文科生学习化学调查报告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41040113周静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阶段进行的。虽然实行文理分科,但现行的制度依然要求文科必须保留对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目前很多学校只是象征性地保留,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实际的教学上老师也不太重视,而大部分的学生也轻视这些科目。高考对

文科生学习化学调查报告本文内容:

文科生学习化学调查报告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41040113

周静

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阶段进行的。虽然实行文理分科,但现行的制度依然要求文科必须保留对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目前很多学校只是象征性地保留,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实际的教学上老师也不太重视,而大部分的学生也轻视这些科目。高考对学生而言毕竟是人生的转折点,因而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学文科的中学生,在高考还没有把握之前,能自己用心地选修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程。恩施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在高一时就已经实行文理分科,但是文科生仍然要学《化学与生活》(选修一)。为了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文科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分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对学习《化学与生活》选修一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2)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程度、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3)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与生成,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程度;

(4)调查学生对“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教学的建议和需求;

(5)调查学生通过学习选修一,是否增强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水平、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素养。

根据以上目标,我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方法。本调查在2013年11月5日进行,对象为高二年级文科班五班、八班、十二班120名同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文科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化学实验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比较让人满意,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在不断地影响和转变教学实践,诚然,在教与学上还存在需要改善和提高之处。

肯定点1:学生对选修一的兴趣较为浓厚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调查表明:选修一由于非常贴近社会与生活,容易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共鸣,形式多样的活动栏目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源”,学生对选修一的学习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见表1)。

表1对《化学与生活》选修一的4个主题哪个最感兴趣

关注营养均衡

促进身心健康

探索生活材料

保护生存环境

都不感兴趣

29%

35%

13%

20%

3%

肯定点2: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调查表明:随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展开,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好奇心重新得到激发(见表2、3)。

表2喜欢化学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边讲边做实验

使用多媒体上课

老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完成

边讲边做课堂练习

43.29%

30.69%

20.81%

5.21%

表3课外时间是否想进实验室做实验

很想

比较想

一般

不想

29.54%

32.84%

32.38%

6.23%

肯定点3: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学生的学习目的也逐渐褪去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变得更加明确而积极向上(见表4)。同时,还发现课余喜欢翻阅化学课外读物的占50.52%,课本上老师未讲或选学的内容,学生会去阅读的占51.92%,这些表明了学生由关注考试内容向关注全面发展转变。

表4学习化学的目的

为自身全面发展

对化学感兴趣

为了完成学分

31.73%

32.10%

36.17%

问题1: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科学学习方法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好的关键。调查表明:只有6.3%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2.6%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5);只有20.2%的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

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8.09%的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45.39%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课外能独立且按时完成作业的占22.55%;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化学学习方法的占54.01%

表5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不

课前预习

6.3%

36.6%

57.1%

课后复习

2.6%

59.5%

37.9%

问题2:学习过分依赖教师,参与课堂积极性不够,课堂师生互动少。调查表明:71.9%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在课堂讨论问题时,85.93%的学生课堂上不喜欢发言,不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14.07%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见表6)。只有22.3%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提出问题,并想尝试着去解决问题。82.11%的学生认为课堂师生互动机会少,课堂较沉闷,气氛较压抑。

表6课堂问题讨论的参与情况

认真思考,大胆发言

有思考,不发言

不思考,不发言

14.07%

53.73%

32.20%

问题3: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全面和健康发展的人,才会给社会带来繁荣与和谐。调查发现: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感觉更多的是一种疲倦,让自已兴奋和激动的学习事件很少;在日常生活中,68.5%的学生很少体验到化学之“美”。

70.4%的学生认为化学对个人品德修养没有明显作用,85.9%的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化学家最多不超过2位,甚至一个都没有。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力度是不够的。

问题4: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教学策略的形成与作用有待加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考试的制度尚未发生根本的变革,应试教育的导向还相当突出。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文科班学生在高一年级时因理科成绩不理想,很早就放弃理科学习,从而造成大面积文科班学生化学成绩偏低,他们在高一时就已觉得化学比较难学,这部分学生占了58.50%(见表7)。因而,在高二文科班学生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组织课堂教学带来困难,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深浅度问题,更新教学观念,及时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表7开始感到化学难学的时期

初三

高一

高二

15.88%

58.50%

25.65%

三、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新课程背景下文科生的学习状态可谓喜忧参半。为使文科班化学教学更显活力,更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还须多角度思考对策,多维度化解问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加强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课程的实践。调查显示:文科生普遍存化学能力水平低、基础差,在教学过程中不配合等特点。教师不应有畏难情绪,应当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文科化学教学的发展。另外,教师要加强现代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时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扩大视野。自学能力是指按自己的意图,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增强为学生博学广闻和独立性的思考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培养自学能力方

面,首先,教师要大胆地放手,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找到答案的、能探究的、能做到的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做。其次,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乐趣,学会思考与选择性吸收。第三,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冷静思考,学会使用有效的学习工具和正常渠道去解决问题。

构建互动课堂,促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体验到自由、平等、尊重、理解与关爱,同时受到鼓励、感化、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调查表明:在文科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单向性是比较突出的,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互动”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多情况,多内容,多维度的共同体验过程。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加强服务于“化学与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应用各种课程资源,让课堂焕发异彩。

(1)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化工厂、农村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及诸如乡土资源在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2)灵活开展多种多样自主实践性活动。如:上网搜集资料、读科普读物、辩论赛,化学最新进展“新闻发布会”,环保宣传手抄报,参观化工企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化学实践中学习化学,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3)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化学文化。如:教室里、实验室悬挂化学家事迹介绍图片等。(4)学生是最生动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学生的经验资源、情感资源、兴趣资源、想象力资源是最具开发价值的。

继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文科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创新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生对化学实验是有比较强烈的兴趣,但是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不多。我们不能因为是文科学生,实验要求较低而削弱化学实验,而要适当地改革教材中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造性实验,通过实验形式的变化和学生的参与来调动文科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文科生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化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中心科学,已由传统科学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航天科学等前沿科学当中。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如果能坚持上好文科化学课,让文科学生自觉学习化学以及其他理科科目,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那么,我国的教育现状将有很大的改观,国民的素质也能的以提升。

学会成熟 2022-06-26 20:42:40

相关推荐

真皮和玛莎皮哪个透气

真皮和玛莎皮哪个透气:玛莎皮透气。玛莎皮是真皮,真皮是使用动物的皮制作加工而成的,概念.上相对于人工使用化学纤维材料制成的人造革,市场上所说的真皮一般是头层皮、二层皮、合成皮三种之一,三种皮的价格依次递减。以下...
展开详情

大麦怎么转票

1.打开大麦APP,点击右下角“我的”。2.点击“我的订单”,找到需要转让的电子票订单。3.点击该订单右上角的“转让”。4.接受转让的购票者需要确认电子票转让,可以在大麦APP中打开“我的”页面,点击“我的订单...
展开详情

一个人冷落你的句子

一个人冷落你的句子:当一个人开始冷落你的时候是能感受的到的,有的时候我们就不要热脸贴冷屁股了,喜欢你的人自然会喜欢你的,不喜欢你就随便他吧。今天特意为你们准备了关于一个人被冷落的句子。1、选择只有一次,选错了,...
展开详情

买几楼房子最吉利

买几楼房子最吉利:从风水的角度来说,一般最吉利的数字是,3楼、6楼、8楼、13楼、16楼和18楼,这几层楼寓意比较好,听起来也吉利,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不过现如今大家购买房子并不会想太多,只会选择合适的楼层。比如...
展开详情

签字笔弄到手上怎么洗掉

签字笔弄到手上怎么洗掉,怎么洗掉的方法如下:1.卸妆油+洗涤剂把卸妆油慢慢涂抹在手上,搓揉2分钟,然后配合洗涤剂在搓揉2分钟,用清水漂洗,经测试污迹稍减,可持续反复多次渐渐消退。缺点:时间长。2.酒精+肥皂给手...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七个字的对联

七个字的对联有:
1、上联:花柳新春莺燕舞。下联:风云盛世骏骐驰。
2、上联:人欢马叫丰收岁。下联:狮舞龙腾改革潮。
3、上联:人得春风牛得草。下联:国扬威力马扬蹄。
4、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下联:人奋雄心马奋蹄。
5、上联:奔彼岸千帆竞渡。下联:越坦途万马扬鞭。
6、上联:奔腾骏马驰大道。下联:浩荡春风遍神州。
7、上联:伯乐明眸识好马。下联:良才妙手展宏图。
8、上联:伯乐选贤识骏骥。下联:英雄酬志效鲲鹏。
9、上联:一庭春色含生意。下联:几树梅花应早春。

关于咏雪的诗5首

关于咏雪的诗5首:
1、《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3、《雪》唐代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4、《夜雪》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5、《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译文:
通往京城长安的路还很长,抬头看天,满眼苍茫。连续几日的阴天,积雪也铺满了山川。
大雁为了活着,在雪地里觅食却迷失了方向,一群乌鸦在田野里鸣叫不停。我发愁而茫然站立,四处也不见有人烟。

陡然和骤然的区别

“陡然”和“骤然”的区别是意思不同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陡然”:形容猝不及防,令人感到意外。
“骤然”:来的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二、出处不同:
“陡然”:
1、《剪灯馀话·江庙泥记》:“奴等蒲柳陋姿,丹铅弱质,偶得接见於光范,陡然忽动其柔情,莫或自持,是不可忍,故冒禁而相就,遂犯礼以私奔。”
2、《官场现形记》:“陶子尧不听则已,听了之时,陡然变色,便说:‘这夜叉婆不知同我那一世的对头!我走到那里,他跟到那里!’”
“骤然”:
1、《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汉时法度甚妙:但是举过某人孝廉,其人若果然有才有德,不拘资格,骤然升擢,连举主俱纪录受赏。”
2、《朱子语类》:“变则骤然而长,变是自无而有。”
“陡然”造句:
1、爬上最高的境界,你会陡然发现: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见惯的。
2、夕阳似乎陡然从地平线上断裂了,无声无息地消失,对面山口上,只残留着一条血红。
3、穿过后门,陡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绿色的野草,绿色的榆槐。绿色的菜地,绿得让人赏心悦目。
“骤然”造句:
1、一场暴雨骤然降临,令人猝不及防。
2、平静的海面骤然掀起了风浪。
3、一场风雪过后,天气骤然变冷了。

明暗无辄的意思

“明暗无辄”的意思是忽明忽暗没有规律。是对事物的一种抽象的说法,表示看不出来有什么痕迹,有时候也表示现实生活无法改变很无奈的意思。无辄:无可奈何。
原句:生生灯火,明暗无辄,生生你我,离别无辄。 猝不及防,花开两朵。
译文:你与我之间的缘分就像灯火一般,总是在你明我暗之间错过,我面对着你的离别却无可奈何。时过境迁,你我再相逢之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