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郑州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郑州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教学楼系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年级:13级土木7班姓名:程**学号:指导老师:职称:二○一七年一月十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学院(系):土木工程系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指导教师1、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的目随着中学的设计标准的日
郑州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书
题
目:
郑州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教学楼
系
部: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13级土木7班
姓
名:
程**
学
号:
指导老师:
职
称:
二○一七年
一
月
十
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学院(系):土木工程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班
指导
教师
1、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的目
随着中学的设计标准的日益提高,对于中学建筑设计有新的规范和要求。因此,为了能够熟悉掌握中学建筑与结构设计,熟悉新的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
研究的意义
1、为农村提供高质量的室内生活环境。通过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室内环境设计项目的能力。
2、学生在设计中通过联系实际空间尺度,把握住宅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室外庭院及住宅室内空间的平面布局、规划,从中更好的理解把握人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空间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3、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合理运用技术和艺术手段,拓宽思维,开阔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中新建、改建、加建的学校设施逐步增多。然而,在学校设施的大量建设,空间布局灵活多样的同时,空间品质能否满足教师、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要求,成为学校研究中有待探索的课题。
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像其它社会产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过历史更新与换代过程。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典雅、庄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
近年来校园集约化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密度规划。包括校园整体高密度和教学区建筑的局部高密度;第二,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园建筑按功能类型进行重组,促使具有公共性质的使用空间为全校所共用,避免重复建设及浪费。密度的提高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园建筑的功能向综合性、复合化发展。因此,教育建筑综合体的模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中学建筑发展的趋势
而对于结构方面,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逐渐成为我国各类建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结构形式之一。
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较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造价低,防火性能好,刚度大,可减少侧向位移的
特点,它的材料来源的方面也有许多自身优点,发展迅速,应用也最为广泛,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移到了建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我国应用混凝土的时间比较短,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有必要。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是如今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以坚固耐用而著称,还有如下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式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时,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筑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桩基础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深基础,在工程中应用广泛。相对于浅基础,桩基础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且均匀,能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又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适应性强。
论文题目
XXXXXXXXX中学教学楼
3、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主要内容
1、
结构形式:基础采用桩基础,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
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1)建筑设计部分:
a.建筑的平面、里面、剖面设计;
b.墙身、楼梯及主要节点的构造设计;
c.绘制建筑施工图。
(2)结构设计部分:
a.结构方案及结构布置;
b.结构构件初步估计与选型;
c.内力计算及结构分析;
d.结构梁板图平面布置与配筋;
e.基础设计;
f.绘制结构施工图;
g.整理计算书。
写作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结构设计
第三章:荷载设计
第四章: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第五章: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第六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第七章:框架内力组合
第八章:截面设计
第九章:基础设计
4、主要参考文献
(一)建筑设计部分
[1]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5]国家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
房屋建筑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2J01~06).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03
(二)结构设计部分
[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国家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7]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梁兴文、王社良、李晓文等编著.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1]梁兴文、史庆轩编著.
混凝土结构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3]霍达主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国家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国家标准: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规范(JGJ
6-99)
[6]桩基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刘金砺主编.
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0]史佩栋、高大钊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美]H.F.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主要参考文献
5、、完成措施及写作进度计划
一、11-12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阶段:10月10日-10月14日(第7周)确定指导教师及资格审查
第二阶段:10月17日-10月21日(第8周)指导老师呈报设计课题,准备设计资料;学生分组
第三阶段:10月24日-11月4日(第9-10周)选定设计课题,指导教师发任务书,并开始开题报告
第四阶段:11月7日-11月25日(第11-13周)根据已提交的开题报告,开始实施毕业设计
第五阶段:11月28日-12月2日(第14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第六阶段:12月5日-12月23日(15-17周)毕业设计实施第二阶段
第七阶段:12月26日12月130日(第18周)提交初稿,教师审阅后学生修改
二、11-12学年第二学期
第八阶段:2月13日-4月6日(第1-8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第九阶段:4月9日-5月4日(第9-12周)定稿,教师评阅毕业设计成果
第十阶段:5月7日-5月11日(第13周)毕业答辩
第十一阶段:5月14日-5月18日(第14周)
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部)审核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未通过
系(部)公章*年*月*日
注:此表由学生填写后,在规定时间内交指导教师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