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漫步梅园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本文简介: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分析调查报告遵义县喇叭镇乐声小学调查时间:2013年8月25日调查地点:乐声小学调查内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调查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观察调查对象:112名寄宿生(3--6年级)调查人:杨先华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的相关生活情况,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生活习

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本文内容: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分析调查报告

遵义县喇叭镇乐声小学

调查时间:2013年8月25日

调查地点:乐声小学

调查内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座谈

走访

观察

调查对象:112名寄宿生(3--6年级)

调查人:杨先华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的相关生活情况,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和掌握,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研究出相适应的策略和措施,加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探寻农村寄宿制的管理的路子提供可参考的有效数据。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的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其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丢到其它亲戚家请人代管,根据我调查,我校住校的143人中,有75%的父母不在家,有关15%的同学即使家长在家但其文化水平较低,而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由于家庭环境和校园同伴生活的特殊性,逐步地暴露了寄宿生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弱点。因此,寄宿生在学校的生活习惯教育研究理应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我校地处遵义县喇叭镇偏僻的乐声村乐庄组,学校2009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办起了寄宿制,到现在我校实行小学生寄宿就读已有4年的历史,现有寄宿生约150人,孩子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卫生差。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他们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地板难于下脚,床底杂乱无章,分不出那些是垃圾物品,哪些是生活用品。二是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他们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的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酒现象;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等现象。因此,对寄宿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及生成的原因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规范》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行为习惯”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家庭教育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造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一)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

1、孩子缺少了做人的良好家庭教育

现在的家长因为对人生产生了新的思考而导致孩子的世界里缺少了做人教育。例如:有的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再如: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启蒙内容不能只是“呀呀学语”,更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

2、学校的影响

1

)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

)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不良导向带来学生可塑性发生偏差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但切实实施这些规范有待于整个社会去进一步关心。如果我们带着追究的勇气去再问为什么要修改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时代所需,防止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小学生。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少年儿童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

1

)市场经济对小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是为了盈利,所获利润的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挺而走险。

在道德观念上,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

2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少年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法制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威力逐步加强,外界条件有所好转,但资本主义反动势力的影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冲击,都严重地腐蚀着少年儿童。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赌博色彩的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二是坏人教唆,不少少年儿童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

)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寄宿生寝室生活方面。

为了更好的开展寄宿生在寝室生活中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掌握寄宿生在寝室的生活习惯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和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寄宿生在寝室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偷盗、说谎、不讲卫生、东西乱放等。调查发现:将近40%的寄宿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不能自理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就寝铃后,仍有约42%的同学成群结队的人上厕所,导致就寝半小时后还安定不下来。有15%的同学睡姿不正确,冷天仅脱外套,绒衣裤、毛线裤、袜子不脱,而且衣、鞋脱后放置无序,造成晚上上厕所的同学把衣、鞋踢的满寝室都是,后面上厕所的同学找不到鞋,闹出声响,吵醒了全寝室的同学,有时把两边寝室同学也吵醒,甚至把全体寄宿生都吵醒。

2、夏天驱蚊、蚊香放在床头,睡觉不老实,睡着后烧了好几床被子。寄宿生晚上睡不着觉,翻墙出去到田间捉黄鳝、到附近小卖部买零食,跑到村民田里偷水果。起床铃响后赖床,20分钟内不能完成洗漱整理内务的工作,被子不铺,或滚筒或草草叠起,床单不拉平,随身物品、换洗衣物乱放。

3、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形成,根据调查显示,有15%的男生在早操铃响后起不来更来不及洗漱,甚至经常有约11%左右的人不能按时早操或不早操,下操后也不洗,有值周教师查寝时发现,几个同学没有洗脸洗脚,还不承认,因为25%的毛巾是干的,寝室里空气中充满异味,令人无法进门。

4、寝室生活无序,物品摆放零乱,毛巾架上毛巾乱放,杯具、肥皂、洗发水、脸盆、塑料桶、鞋随意摆放。寝室值日生不履行职责,不负责整理打扫保持,致使床底乱鞋、乱袜、乱砖头,垃圾成堆。

5、寝室里还经常发生偷盗现象,约有16%的孩子眼睛见不得别人有学习用品、零食或钱等东西,否则就趁人不在,就把别人的床铺、书包翻得乱七八糟。

(三)、寄宿生的客观方面原因:

①情感沟通的缺乏。孩子在情感沟通方面有需求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具有理性思考,选择让孩子寄宿,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不可否认,寄宿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特点。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无论寄宿或不寄宿,留给孩子身上的交流时间都很有限。但也有30%的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交流时间因为寄宿的客观原因减少了。两者合起来看,共有82%以上的家长和孩子情感沟通时间减少,而我们的寄宿生又有多半的孩子需要父母能多留给他们一点时间。如果两者的矛盾不能协调统一,那我们的寄宿生的性格行为就会偏失方向。

②自我约束的缺乏。孩子有他的天性,他们往往是率性,又是任性的。他们矛盾于随意和遵守规则之间。

寄宿生和走读学生相比,更需要自我约束。但有些寄宿生在家是别人迁就他们的居多,所以从小就缺乏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锻炼。从寄宿生表现的普遍整理内务差,闹矛盾事件多等情况可以看出,寄宿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一成多的寄宿生存在暴力倾向,且六年级比五年级寄宿生差。这些都表明,有些孩子在缺乏监护人的教育管理后,自我约束能力不高。

③寄宿生寝室良好生活习惯没有形成。寝室值日生制度流于形式,值日生不做操,要整理寝室内务。因个人物品乱放,做操的20分钟整理不完,扫完地就没有多少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没有形成打扫、整理内务的习惯。学校要组织寄宿生整理内务。穿衣、叠被、洗脸、刷牙都要组织学习,部分寄宿生在家一切都是大人包办的,来到学校还没有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从寄宿生寝室生活现状和原因分析的结果来看,为了每个寄宿生的每一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寄宿生的发展趋势,适时引导,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在寝室卫生、内务整理、内务保持、行为习惯等方面,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饮食生活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出,有35%的学生对饮食生活极为挑剔,经常有人提出不吃这,不吃那,这样不好吃,那样不好吃,尽管学校一再教育和强调,但一顿饭后,饭厅里扔在地上的东西很多,有8%的同学随意乱倒饭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撤并学校的学生到完小就读,使得原来就不充裕的校舍更加捉襟见肘,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这里还不包括学生的浴室、餐厅、食堂、厕所等其他配套用房,学生的活动场所就更小。由于没有资金建造新的学生宿舍,有的只能把教室改造成宿舍,还需要添置床铺、改造门、窗,加装防盗门等设施,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也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2、寄宿制管理经验匮乏与高品位管理之间的矛盾。

农村寄宿制小学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是初次探索,无成功经验可谈,而家长和社会都对寄宿制寄予厚望。如何保证寄宿制在安全服务的同时,又能全面发挥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4、

由于处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完全小学学前班还难以取消,特别是山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如果完全小学取消学前教育,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甚至部分学生没经过学前教育,达到读一年级的岁数就直接送入学校就读一年级,这就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早期教育。

6、按所需岗位给足人员编制

近二十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按1:23的更生比例来给农村小学配教师编制。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离此比例甚远。寄宿制小学建成后,食堂、宿舍管理都需要一定的人员,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小学只好再次压缩教学人员,这样,专任教师的负担就会变得很大。很多教师每周工作量都在20节课以上,还要管理寄宿生,课余时间除了批改作业、备课外,哪有心思和精力去研究教师的角色定位,去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为了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按农村寄宿制小学所需岗位给足人员编制,才能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健康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

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

二0一三年十月

几分壮志豪情 2022-07-16 00:43:06

相关推荐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1、蜉蝣树(拼音pfhnsh)是中国成语,蜉蝣树(蜉蝣:一种大蚂蚁;Shake:摇动)比喻力量本来就很弱,但是你想摇动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就不能随心所欲了。这个成语一般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有贬义。...
展开详情

得意洋洋,反义词(得意洋洋的反义词)

1、得意洋洋的反义词有郁郁寡欢的,有空虚进取的书,有哭天抢地的,有郁郁寡欢的,有失意的,有垂头丧气的,有谦虚谨慎的,有黯然销魂的,有抑郁的。2、“得意”是中国成语,读作:dyyngyng,解释为:得意:明白意图...
展开详情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的意思(门当户对的意思)

1、中国成语的意思是“mndnghdu‐”,过去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当,适合通婚和结婚。2、出自汪芫师傅《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不般配,总比捉贼强。”...
展开详情

如法炮制的意思和造句(如法炮制)

1、如法炮制(拼音:rfpozh)是一个成语,起源于西汉的司马迁《史记魏世家》。2、如法炮制(炮制:一种将中药焙炒的方法)是指按照制造方法制造中药;比喻按照现成的方式办事。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状语。3、出...
展开详情

依草附木的理解(依草附木的意思)

1、草乌,中国成语,拼音为ycofm,意为鬼神有所依靠,善于造化;比喻依靠他人的力量后,作恶多端;也比喻不能自立,依赖他人。从《巫庙》。2、出自五代和纣王的诗《巫庙》:“天有福报,老人为精灵,循草而沾木,无虚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

秋赏菊的前一句是什么

“秋赏菊”的全句是“踏秋赏菊去登高”,上一句是“重阳节,要敬老”。
出自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酯化反应可逆吗

酯化都是可逆反应,酯化在浓硫酸中进行,同时生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这样的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吗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