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辅优第一次上课体会

半步沧桑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初三数学辅优第一次上课体会本文简介:初三数学辅优第一次上课体会自从全国数学竞赛各市区教研室不组织之后,学校相关的竞赛辅优工作也基本上不开展了,我记得近五年学校没有组织初三辅优生开小灶了。本学期,教务处钱老师和我交流了一下她的想法,想给少部分初三拔尖的学生(每班两人),在作业整理课时间各安排一次数学和科学的辅优工作,辅优的目的不是给学生

初三数学辅优第一次上课体会本文内容:

初三数学辅优第一次上课体会

自从全国数学竞赛各市区教研室不组织之后,学校相关的竞赛辅优工作也基本上不开展了,我记得近五年学校没有组织初三辅优生开小灶了。本学期,教务处钱老师和我交流了一下她的想法,想给少部分初三拔尖的学生(每班两人),在作业整理课时间各安排一次数学和科学的辅优工作,辅优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做多少题目,次数也不是很多,主要:一是为了查漏补缺,每次课针对性地解决一个知识板块方面的问题,确实让学生有所收获;二是为了营造一种学习竞争的氛围,让这些辅优生意识到自已与众不同,自已是最好的一批学生,给他们一种暗示和信心,我想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在第一次上课时总是不断地去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已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听了钱老师的观点,我表示理解和赞同,确实有必要这样弄一下,可能就是老师辛苦一点,但团队合作,每个老师都付出一点,这点工作量应该问题也不大,我思索了一下,做了一下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分工,并和备课组老师协商了一下,每个老师轮流上下去,估计次数也不是很多,现在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单打独斗太累,而且效果不佳,每个老师上一两次,精心准备,时间也充分一点,只要是认真研究,精心选题,效果一定是有的,是对学生有所交待的。

作为组长,我想应该第一个上,作出一个示范来,为了上今天(3月25日,周一下午的作业整理课)的课,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是上周六下午用了近两个小时,精心选题(周一下午再手写完稿,很长时间没有手写试卷,手写试卷是有人味的,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动一下,很有必要,以后有机会还要多手写),并对知识(方程和方程组)板块进行了很详细的梳理,所选题目并不是很难,但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很容易上当,会而不全,计算方面只要方法得当,量不是很大,但如果方法不当,也是很费时间的。今天的这节课,学生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这些都是顶尖的学生,做这些题目在时间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做了之后,我才发现除了几个学生速度还可以外,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我的不多的题量,而且完成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在回答问题时也是漏洞百出。我反思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教师和学生深思:有些同学对一些基本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如第一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题,某女同学在选择时,尽管选择项是对的,但另外三个非选项为什么错,有一个还不是很清楚,因为我让她一个个讲过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可能有很多好的同学都存在这一些问题,往往是题都会做的,但一些基本概念不是很重视,弄不灵清。实际上每届中考有很多好的学生中考失分并不是载在难题上,而是问题出在一些小题上,如概念性的问题,所谓阴沟翻船,这要引起我们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有些同学在处理习题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如第2题我选了一个初一学生可以做的题目,关于x,y的方程组5x+3y=23和x+y=p的解是正整数,则整数p的值是多少?这个问题初一学生都会,实际上很简单,只要更据第一个方程把正整数解找到两对就可以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p值,但很多同学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想的太复杂,先解方程组,x,y用p来表示,再由条件限制,确定p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p值。这样做既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可谓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究其错因,主要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先要解方程组,再来讨论取值范围,没有仔细研究题目中的条件,去寻求最为合理的解法,我这样讲,可能有的学生不是很服气,我只要会做就可以了,管什么方法,是的,会做,当然好,但殊不知,中考比的是速度,短短100分钟完成近30多个问题的题量,平时不去研究和反思好的解题方法,想在中考中做得又快又好,是不可能的,可能很多题目到最后即使会做,但时间不够,也无可奈何。

有些同学不注意审题,在解题方法的选择上也是有很大问题的。如第14题中的解方程中的第2个分式方程,只要仔细观察方程的特点,第一个分式和第二个分式在形式上互为倒数,然后再想到用换元的方法,可能不用一分钟就可以做好,但很多同学不注意观察方程的特点,盲目解题,用常规通分去分母的方法解题,最后做是做对了,但用的时间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同学想不到,可以理解,但作为顶尖的这批学生还不太有这种解题意识,真的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有些同学计算能力弱,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不够灵活。不管什么问题总是用通法去硬算,花费的时间成本是相当高的,而很少用一些好的如观察,猜测,化归的计算方法,如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实际上平时的很多习题包括很多中考题,最后的解都是一些命题者设计好的一些较小的整数,有时在解之前,只要我们略加观察和猜测,这个解就可以找到,这样可以规避很多较为复杂的书写过程,也可以为我们的解题节省大量的时间。还有在解方程中遇到一些系数较大,或为分数,或带有根号时,学生不注重约分化简,尽可能把系数化为较小的整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如此之类……。

自言君心半城书 2022-07-17 23:05:26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