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本文简介:一、选择题(共9题18分)1.2分(0918)0918反应2A++3B4+→2A4++3B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A)[(A)+(B)]/2(B)[2(A)+3(B)]/5(C)[3(A)+2(B)]/5(D)6[(A)-(B)]/0.0
分析化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本文内容:
一、选择题
(
共
9题
18分
)
1.
2
分
(0918)
0918
反应
2A++
3B4+
→
2A4++3B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
---------------------------(
)
(A)
[(A)
+(B)]/2
(B)
[2(A)+
3(B)]/5
(C)
[3(A)+
2(B)]/5
(D)
6[(A)
-
(B)]/0.059
2.
2
分
(0920)
0920
用K2Cr2O7滴定
Fe2+,在化学计量点时,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A)
[Fe3+]
=[Cr3+],[Fe2+]
=
[Cr2O72-]
(B)
3[Fe3+]
=[Cr3+],[Fe2+]
=
6[Cr2O72-]
(C)[Fe3+]
=
3[Cr3+],[Fe2+]
=
6[Cr2O72-]
(D)[Fe3+]
=
3[Cr3+],6[Fe2+]
=
[Cr2O72-]
3.
2
分
(0901)
0901
对
Ox-Red
电对,25℃
时条件电位(¢)
等于
--------------------------------------(
)
(A)
+
(B)
+
(C)
+
(D)
+
4.
2
分
(2217)
2217
以下有关系统误差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系统误差有单向性
(B)
系统误差有随机性
(C)
系统误差是可测误差
(D)
系统误差是由一定原因造成
6.
2
分
(5118)
5118
若显色剂无色,而被测溶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在比色分析中,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
---
(
)
(A)蒸馏水
(B)显色剂
(C)加入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D)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8.
2
分
(0707)
0707
aM(L)=1表示---------------------------------------------------------------------------------------(
)
(A)
M与L没有副反应
(C)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
M的副反应较小
(D)
[M]=[L]
9.
2
分
(1107)
110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吸光系数e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二、填空题
(
共
7题
19分
)
11.
2
分
(2273)
2273
测得某溶液pH值为2.007,该值具有______位有效数字,氢离子活度应表示为
______________。
13.
5
分
(1115)
1115
朗伯-比尔定律A
=
abc中,c代表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浓度以g/L为单位时,a称为___________。若浓度以mol/L为单位时,a用_______符号表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
分
(0734)
0734
溶液的pH愈大,则EDTA的lgaY(H)愈____,如只考虑酸效应,则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
(MY)=___________。
15.
3
分
(2116)
2116
容量分析中对基准物质的主要要求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3
分
(0250)
0250
实验中使用的50
mL滴定管,其读数误差为
±0.01mL,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0.1%,则滴定剂体积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mL;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达到此要求。
三、计算题
(
共
8题
48分
)
17.
5
分
(5125)
5125
有一氨磺酰药片,氨磺酰的摩尔质量为270g/mol。将此药片溶解后定容为1L,在262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703,用1cm比色皿测得吸光度为0.687,求此药片中氨磺酰的质量浓度(g/L)。
18.
5
分
(1139)
1139
某一有色溶液的浓度为c,对某一波长的入射光吸收了25%。
(1)
计算在同一条件下该溶液浓度为4c时的透射比
(T)和吸光度(A)。
(2)
已知测定时仪器透射比读数误差DT=±0.01,计算浓度为4c时,因读数误差引起的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多少?
19.
5
分
(4909)
4909
准确称取维生素C
(
C6H8O6
)试样0.1988
g,加新煮沸过的冷蒸馏水100
mL和稀醋酸10
m
L,加淀粉指示剂后,用0.05000
mol
/
L的I2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14
mL,求试样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Mr
(C6H8O6)
=
176.1
]
反应如下:C6H8O6
+
I2
=
C6H6O6
+
2HI
20.
5
分
(2212)
2212
纯KCl试样中w(Cl)(%)的六次分析结果分别为:47.45,47.33,46.88,47.24,47.08,46.93。计算(a)平均值;(b)标准差;(c)相对标准差;(d)绝对误差;
(e)相对误差。
[已知Mr(KCl)=74.55,Ar(Cl)=35.4]
21.
5
分
(0946)
0946
检验某病人血液中的含钙量,取
10.0
mL
血液,稀释后用
(NH4)2C2O4
溶液处理,使Ca2+生成CaC2O4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将其溶解于强酸中,然后用0.0500
mol/L
KMnO4溶液滴定,用去1.20
mL,试计算此血液中钙的浓度(g/L)。
[Ar(Ca)=
40.0]
23.
5
分
(5024)
5024
取尿样5.00
mL,加入0.0950
mol/L
AgNO3溶液20.00
mL,过剩的AgNO3用0.1100
mol/L
NH4SCN溶液滴定,用去8.00
mL。计算1.5
L尿液中含NaCl多少克?
[Mr
(NaCl)=58.44]
24.
10
分
(2777)
2777
称取某含铅锌镁试样0.4080g,溶于酸后,加入酒石酸,用氨水调至碱性,加入KCN,滴定时耗去0.02060mol/L
EDTA
42.20mL。
然后加入二巯基丙醇置换PbY,再滴定时耗去0.00765mol/L
Mg2+标液19.30mL。最后加入甲醛,又消耗0.02060mol/L
EDTA
28.60mL计算试样中铅、锌、镁质量分数。
[Ar(Pb)=207.2,Ar(Zn)=65.38,Ar(Mg)=24.31]
四、问答题
(
共
3题
15分
)
25.
5
分
(2731)
2731
在络合滴定中,什么叫络合剂的酸效应?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H2Y)为例,列出计算EDTA酸效应系数aY(H)的数学表达式。
26.
5
分
(2395)
2395
以双指示剂法进行混合碱的分析时,设滴定至酚酞变色时,消耗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1,继续滴定至甲基橙变色时,又消耗HCl溶液的体积为V2,试根据HCl溶液的体积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V1
V2
组成
V1
=
0
0
=
V2
V1
=
V2
V1
>
V2
V1
t计算,新方法未引入系统误差,可以被
接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23.
5
分
(5024)
5024
24.
10分
(2777)
2777
0.00765×19.30×207.2
w(Pb)=
────────────×100%
=
7.50%
0.4080×1000
0.02060×28.60×65.38
w(Zn)=
────────────×100%
=
9.44%
0.4080×1000
(0.02060×42.20-0.00765×19.30)×24.31
w(Mg)=
────────────────────×100%
=
4.300%
0.4080×1000
四、问答题
(
共
3题
15分
)
25.
5
分
(2731)
2731
络合剂一般为有机弱酸配位体,由于H+存在(或酸度提高)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或滴定反应)的能力降低,这一现象称为酸效应。
aY(H)=1+b1[H+]+b2[H+]2+…+b6[H+]6
或
[H+]
[H+]2
[H+]6
aY(H)=1+
───
+
───────
+…+
───────────
K
a
6
K
a
6·K
a
5
K
a6·K
a5·…·K
1
26.
5
分
(2395)
2395
V1
V2
组成
V1
=
0
NaOH
0
=
V2
NaHCO3
V1
=
V2
Na2CO3
V1
>
V2
NaOH+Na2CO3
V1
<
V2
NaHCO3+Na2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