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联欢晚会民意调查报告

冬天的雪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关于春节联欢晚会民意调查报告本文简介:《关于春节联欢晚会民意调查》调查人:杨森2016级15班2014年2月10日一.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

关于春节联欢晚会民意调查报告本文内容:

《关于春节联欢晚会民意调查》

调查人:杨森

2016级15班

2014年2月10日

一.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

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这样几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1983年,央视首届春晚亮相荧屏,几乎每年都是国人除夕夜的一道大餐。很长时间,举国上下,所有频道,在除夕夜只有一台节目。2011年,春晚即将走过三十年。80年代,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诉说着国人对自由与幸福的向往;90年代在“无所适从”中,维持着低端的快乐;而到了21世纪“零年代”,则在“不差钱”的笑声中娱乐着大众。春晚,越来越被国人诟病,可大年三十,拿着遥控器从头到尾,都是春晚。一边骂一边看,感慨着一年不如一年。究竟什么原因导致?是春晚质量本身?还是观众自身心态眼界的变化?30年春晚折射的是怎样的时代特色与国人心理?13亿人每年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坚持和守望,究竟为了什么?

二.

下面是关于春晚的问卷调查: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8年至今收视率:

年份

全国播出春晚电视台收视率总和

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春晚收视率

2014年

-

-

2013年

31.17%(7.5亿观众收看)

11.362%

2012年

32.75%(7.7亿观众收看)

17.37%

2011年

31.04%

18.344%

2010年

38.26%

28.42%

2009年

34.82%

数据暂缺

2008年

32.39%

数据暂缺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发起的一项调查(102791人参与)显示,58%受访者坦言自己最爱看央视春晚中的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调查中,90后占44.5%,80后占36.2%,70后占13.0%,60后占3.9%。47.2%的受访者在北方地区,47.2%的受访者在南方地区。

受访者观看央视春晚的原因集中在“陪家人看”(26.4%)、“没其他事做”(16.5%)、“习惯了”(12.7%)。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喜欢看”(4.3%)、“看明星”(4.0%)、“节目好看”(3.7%)。

受访者不喜欢看央视春晚的原因,“没有新意”(55.4%)获选率最高。接下来依次为:“地方台春晚更好看”(9.1%)、“语言类节目太少“(8.2%)、“喜欢的明星没出现”(5.8%)、“除夕没法回家”(5.6%)、“太严肃”(3.3%)等。

对于历届春晚中印象深刻的演员,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陈佩斯、朱时茂”(25.3%),“赵本山、宋丹丹、范伟”(23.6%)紧随其后。接下来是:“冯巩、牛群”(12.0%),“潘长江、黄小娟”(5.4%),“赵丽蓉、巩汉林”(4.0%),“郭达、蔡明”(3.9%),“周杰伦、陈奕迅、王菲”(3.6%)等。

在节目类型上,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58.0%),其次为“流行歌曲”(18.0%),“魔术、杂技等表演类节目”(11.4%)排名第三。其他还包括:“美声、民族歌曲”(4.3%),“大型歌舞节目”(3.6%),“京剧等戏剧类节目”(3.6%)。

2014央视春晚整体满意度调查

如果给央视马年春晚一个整体评价,您选择?

十分满意,很好看

89,034

(11.34%)

还行吧,挺有年味

196,421

(25.02%)

一般吧,凑合看吧

295,383

(37.63%)

很不好看

204,098

(26.00%)

哪些方面吸引你看央视春晚?

纯粹成为一种习俗

377,486

(48.09%)

有我喜欢的明星

51,123

(6.51%)

对春晚还是抱有期待

269,356

(34.32%)

跟大家一起吐槽很欢乐

86,971

(11.08%)

三.

导致人们对央视春晚关注度越来越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些节目内容和形式固定,可能会使一些人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大家的参与性不强,而且表演内容又距人们的生活比较远;另外,有些青年在对春节的认识上也有问题,春节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集体的仪式,这个仪式需要每个人参与,一些青年的注意力被现代科技所分散,没有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可以通过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相声很红火,当时就有很多针砭时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段子。“央视春晚应该更加平民化,反映老百姓的诉求,内容应具有更多的讽刺性和娱乐性。”

历经数10年的发展,央视春晚一方面众口难调,另一方面它又力图最大限度地兼顾各个群体,结果只能是愈发中规中矩,缺少特色;为图一团所谓的喜庆,一群人大呼隆地海侃一通,热闹之外不知所以。如果是象征,那么央视春晚地位自然不可撼动,也尽管沿旧路走下去,任由观众爱看不看。如果是文化意义居上,那意味着没必要纠结于置于春晚二字前面的究竟是央视还是其他卫视。

“以艺术性作为国家叙事的手段”,这一根本缺憾导致了春节联欢晚会“年年骂来年年看”甚至“边骂边看,挨骂还办”这一尴尬处境。观众的“边骂边看”是由于它自身艺术性因素的存在;国家的“挨骂还办”则是由于它的作为国家叙事的载体的存在,在宏大叙事之中融入人文关怀、底层关怀,颇有必要,否则就过于歌舞升平、缺少人情味。应真正把属于春节联欢晚会的还给春节联欢晚会,做出温情和关怀,才是真春晚。

注: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凤凰网、腾讯网、齐鲁网。

叶子 2022-07-11 05:42:39

相关推荐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1、蜉蝣树(拼音pfhnsh)是中国成语,蜉蝣树(蜉蝣:一种大蚂蚁;Shake:摇动)比喻力量本来就很弱,但是你想摇动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就不能随心所欲了。这个成语一般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有贬义。...
展开详情

得意洋洋,反义词(得意洋洋的反义词)

1、得意洋洋的反义词有郁郁寡欢的,有空虚进取的书,有哭天抢地的,有郁郁寡欢的,有失意的,有垂头丧气的,有谦虚谨慎的,有黯然销魂的,有抑郁的。2、“得意”是中国成语,读作:dyyngyng,解释为:得意:明白意图...
展开详情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的意思(门当户对的意思)

1、中国成语的意思是“mndnghdu‐”,过去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当,适合通婚和结婚。2、出自汪芫师傅《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不般配,总比捉贼强。”...
展开详情

如法炮制的意思和造句(如法炮制)

1、如法炮制(拼音:rfpozh)是一个成语,起源于西汉的司马迁《史记魏世家》。2、如法炮制(炮制:一种将中药焙炒的方法)是指按照制造方法制造中药;比喻按照现成的方式办事。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状语。3、出...
展开详情

依草附木的理解(依草附木的意思)

1、草乌,中国成语,拼音为ycofm,意为鬼神有所依靠,善于造化;比喻依靠他人的力量后,作恶多端;也比喻不能自立,依赖他人。从《巫庙》。2、出自五代和纣王的诗《巫庙》:“天有福报,老人为精灵,循草而沾木,无虚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