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冲压模具设计作者所在系别材料工程系作者所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作者所在班级B11812作者姓名韦清伟作者学号20114081227指导教师姓名赵军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完成时间2015年3月1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说明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冲压模具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
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
B11812
作
者
姓
名
韦清伟
作
者
学
号
20114081227
指导教师姓名
赵军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完
成
时
间
2015
年
3
月
13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
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教研室论证审查后生效。开题报告不合格者需重做。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开题报告中除最后一页外均由学生填写,填写各栏目时可根据内容另加附页。
5.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6.参考文献的书写应遵循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7.开题报告应与文献综述、一篇外文译文和外文原文复印件同时提交,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韦清伟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
级
B11812
指导教师姓名
赵军
职
称
副教授
工作单位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课题来源
教师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应用设计
课题名称
冲压模具设计
本设计的科学依据
(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技术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1.模具工业的发展
(1)近年来,模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它凝聚了各类高新技术,能快速精密地直接把材料成型、焊接、装配成零部件、组件或产品,其效率、精度、流线、超微型化、节能、环保,以及产品的性能、外观等,都是传统工艺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2)现代模具与传统模具不同,它不仅形状与结构十分复杂,而且技术要求更高,用传统的模具制造方法显然难于制造,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当前整个工业生产的发展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市场竞争激烈。为适应市场对模具制造的短交货期,高精度、低成本的迫切要求,模具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3愈来愈高的模具精度。10年前,精密模具一般为5μm,现在已达2-3μm,不久1μm精度的模具即将上市。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在1μm以内,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
(4)进一步发展多功能复合模具。一幅多功能模具除了冲压成形零件外,还担负着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这种多功能复合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单个零件,二是成批组件,可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及装配周期,对模具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5)日益增多高档次模具。一是用于汽车、飞机、精密机械的纳米级(μm)精密加工;二是用于磁盘、磁鼓制造的亚微米级(0.01μm)精密加工;三是用于超精密电子器件的毫微米级(0.001μm)精密加工。
(6)扩大应用热流道技术。由于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约制件的原材料。因此,热流道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发展较快,许多塑料模具厂所生产的模具50%以上采用的热流道技术,甚至8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热流道在国内也已用于生产,有些企业使用率达到20%~30%。
(7)日趋大型化的模具。这一方面是由于用模具成形的零件日渐大型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生产率要求的一摸多腔(现在有的已达一摸几百腔)所致。
2.
当前冲压模具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冲压模具在高技术驱动和支柱产业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冲压模具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我国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对冲压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供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
3.
塑料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黑体,四号)
大型化、高精密度、多功能复合型将是未来模具的发展方向,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渐提高,并且随着塑料成型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也将随之发展。其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等高档塑料模具应加大研制与开发……
设计内容和预期成果
(具体设计内容和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预期成果和提供的形式)
1.设计内容:
针对所给塑件,用pro/e模具设计模块实现模具型腔和型芯的设计,演示分模过程。并用moldflow分析成型件的合理性。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完成工艺设计。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一套完整的模具设计,绘制出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所给塑件形状尺寸比较小,应进行多腔设计,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之每件件带2个侧抽芯,难度较大。
2.课题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合理实现多型腔及有侧抽芯的模具设计。
难点是合理地设计型腔的数目及放置方法,并准确的设计实现模具的侧抽芯,保证塑件成形及成型质量。
3.
预期成果:
(1)熟练掌握注塑模具设计过程,完成工艺设计,完成一套完整的模具设计,电脑绘制出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撰写出设计说明书。
(2)熟练使用pro/e进行模具设计,演示分模过程。
(3)熟练使用moldflow对成型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4.提供的形式
打印出模具的装配图,零件图及说明书。
拟采取设计方法和技术支持
(设计方案、技术要求、实验方法和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
1.设计方案及技术要求
采用多腔,点浇口,顶杆顶出,模具两边同时实现侧抽芯的结构方案来完成设计,保证制件的成型质量和较小的生产周期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完成工艺设计。
通过pro/e的CAD,完成分模过程的演示。
通过moldflow,完成对成型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下料偏位尺寸变异
(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B、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D、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E、导向件磨损;F、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G、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H、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I、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J、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K、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
(2)对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C、调整其位置精度,冲裁间隙;D、更换导正销;E、更换导柱、导套;F、重新调整送料机;G、重新调整闭模高度;H、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I、减小强压深度;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许可时下料部位于卸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2.冲件毛边.
(1)原因:A、刀口磨损;
B、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C、刀口崩角;
D、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
E、上下错位。
(2)对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C、研修刀口;D、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E、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3.跳屑压伤
(1)原因:A、间隙偏大;
B、送料不当;C、冲压油滴太快,油粘;
(2)对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B、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C、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
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和已具备的条件
(包括过去学习、研究工作基础,现有主要仪器设备、设计环境及协作条件等)
1.
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
(1)熟悉注塑模具设计的流程,掌握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应用软件pro/e的注塑模CAD对塑件进行模具设计,应用软件moldflow分析成型塑件合理性。
(2)完成冲压模具设计。
2.已具备的条件
学过CAD课程,熟悉pro/e软件的使用;曾进行冲压模具的设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实验室有大,中,小型注塑机,电火花加工设备,线切割加工设备,快速成型设备及各种加工基本工具。学院机房可提供电脑绘图。
各环节拟定阶段性工作进度
(以周为单位)
第七学期:
第*周~期末:开题,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完成工艺设计
第八学期
:
第1周~第4周:完成pro/e模具设计开模,完成moldflow对成型件的合理性的分析,完成电脑二维绘图设计.
第5周~第8周:
完善设计,打印出图,撰写设计说明书,资料整改和完善。准备答辩毕业设计
第9周
上交所有毕业设计资料(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图纸等)
第10周
毕业答辩
开
题
报
告
审
定
纪
要
时
间
地点
主持人
参
会
教
师
姓
名
职
务(职
称)
姓
名
职
务(职
称)
论
证
情
况
摘
要
记录人: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
研
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