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护士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调查

开题报告——护士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调查本文简介:嘉应学院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对幸福感指数影响的调查系(部)医学院专业护理班级08级学生姓名胡璐学号2081822123指导教师丘波2011年11月2日拟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对幸福感指数影响的调查一、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
开题报告——护士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调查本文内容:
嘉应学院医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对幸福感指数影响的调查
系(部)
医学院
专
业
护理
班
级
08级
学生姓名
胡璐
学
号
2081822123
指导教师
丘波
2011年
11
月
2
日
拟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对幸福感指数影响的调查
一、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
1、课题来源:
自主选题,非相关基金资助的课题项目。经过近三年的护理理论学习,尤其是在三年级学习《护理研究》后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在阅读了一定量的关于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方面的相关文献,结合自己兴趣,在课题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方向。
2、目的和意义
据最新报导,目前广州市护士缺口近3万人[1]。然而,广州市某部属重点高校附属医院(三甲医院)有目前该院护士约1900人(含三个院区),其中合同护士近1100人,有279例合同护士辞职。近年来,该院辞职合同护士占所有辞职护士的98%以上,个别科室辞职率更达当年补充护士总量的60%,可见护士队伍的流失率正不断加大,长期可导致临床医疗及护理质量产生严重隐患和潜在威胁。据陈燕奎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精神压力,工作辛苦,无法胜任在辞职原因占总人数比例28%,位居首位[2]。可见,现在有为数不少的护士职业幸福感较低。2011年吴育红等人对412
名在职护士用幸福感指数量调查结果示得分为8.94
±1.58,低于常模得分11.81±2.23[3]。长期心理、精神压力,工作辛苦,无法胜任与护士上夜班有很多关系。据杨亚娟等人2011年对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205名护士的睡眠质量调查结果示:57.4
%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4]。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和人的生理、心理关系密切,并影响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在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护理,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本人认为只有有了充足的睡眠,保障了护士正常的新陈代谢、各器官的功能和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我们的白衣天使们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抵御各种致病因子,让生理、心理的平衡,更好的投身于工作中,更好的服务社会!
睡眠不足影响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分别探讨护士睡眠质量和护士幸福感指数的文献较多。而考虑到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文献较少见。为此,本研究将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根据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行编制的量表对100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处理。课题的完成能为社会和医院减少护理人员流失、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更上一层次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3、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27%的人有睡眠问题[5]。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问题。为此,国际精神卫生和精神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睡眠和健康计划,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以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护理人员因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压力等原因造成的情绪紧张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产生情绪反应和睡眠障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了。2009年据赵晓秋的调查结果看,65.14%
护士存在睡眠问题,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整体较差[6]。据杨亚娟等人2011年对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205名护士的睡眠质量调查结果示:57.4
%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个人对生活满意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具体程度的主观数值。根据积极心理学,幸福感和快乐的生活表现为3种形式:积极的生活、投入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年龄、科室、用工性质、职务、是否夜班、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工作压力源皆为护理人员幸福感指数的相关因素。
国外两项研究发现,员工的幸福感与其绩效显著相关,幸福的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较低的缺勤率和离职率[7]。护士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构成性别比较单一的群体,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典型人群,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8]。为了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降低其离职倾向,增加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也日益意识到幸福的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资源。2010年方彩萍等人研究发现运用“心理日志法”可使参与者在记录、分享及汇编日志过程中反复学习和体验积极情绪,逐渐习得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遇见问题能积极应对处理,缓解了护士的职业倦怠。数据显示:总体幸福感总分干预前76.79±9.26,干预后81.29±6.46[3]。
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造成医护人员职业不幸福的原因也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首先是主观因素对护士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格特征。职业幸福感与医护人员自身的人格特征有关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性……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容易与他人自然而快乐地相处,因而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与不幸福相联系”。
二是,工作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是指医护人员关于自己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什么成果及在工作上应该如何表现的信念。它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工作价值结构模型是把它分为内在工作价值观与外在工作价值观[9]。内在价值观是和工作本身特质相关的;外在价值观是和工作结果相关的。内化的价值如自我实现、归属感、社团感等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从而有助于幸福感。相反,如果个体主要关心那些外在的价值如物质的成功、名声等,就会减少满足感。
再者是客观因素对护士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压力大。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经常面对不同的患者及家属,面对重症抢救、生离死别、技术更新等不同情况,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日常工作量大且繁琐,工作及生活时间的相对缺乏规律,经常处于一种不良的工作环境中。另外,还要面对每年的职称聘任、
科研教学、职业发展等工作压力,容易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二是,社会因素。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改变
了传统的公费医疗制度,而“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制度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就医需求。在各种新闻媒体等对医疗行业“收红包”、“医闹”
等负面宣传报道过多的情况下,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增强,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缺陷,由于患者对整个行业的不满意而导致直接发泄在医护人员个人身上,
造成的医疗投诉纠纷增多,甚至发生医护人员人身伤害事件,也造成了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增大。
三是,工作环境。医护人员由于职业需求经常会暴露放射源、有毒生物制剂等情况中,虽然有防护措施,但由于经常性接触,避免不了微量的吸收,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通过以上对影响护士幸福指数因素的了解,不难看出有诸多因素作用于护理人员的幸福感。然而,提出从睡眠质量的角度来探讨提高幸福感的较少见。所以,本人大胆地调查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幸福感指数。希望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幸福指数,降低幸福阈值,提高幸福感知。从而增加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让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此,本人将改善护士睡眠质量和提高护士幸福指数的的有效措施总结如下:
一是,睡眠状况自我评估。进行睡眠状况的评估有助于对护理人员睡眠障碍作一了解,对今后的客观及自我疗效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二是,早期介入心理及社会支持。护士除了要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病人,正确对待学习
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加强对自我业务和技能的钻研探索,使自己学会必要的职业及心理应对技巧;培养业余爱好和兴趣,踊跃参加文体活动,增加与社会的交往等。如采用上述的心理日志法。
三是,健康教育的开展。护理管理者要关心支持护理人员,并设身处地的去体谅护士,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和工作压力。管理层应重视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护士的需要,多为护士创造进修、深造及晋升的机会,使护士在工作中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工作成就感,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产生疲溃感,促进身心健康。
四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改善工作环境,健全培训制度,保障后勤供给,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减轻护理人员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荷。护士休息室要安静、舒适,卧室度及温湿度应适宜,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
五是,加强精神卫生宣教。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工作、普及卫生知识,使社会、家庭理解和支持精神卫生工作,从而使护理人员从世俗的偏见中解脱出来,消除自卑感,实现自我价值,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情况下,尽量使护士在班内全身心投入,班外完全放松,恢复精力,排班尽量合理,以减轻上夜班对神经、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使护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获得家人的关怀和支持。
4、参考文献:
[1]
张小磊,邓奕茂。有些医院医生多过护士[N]。羊城晚报,2010,(A6)。
[2]
陈燕奎,张晓红,陈起坤,梁小云,李剑兰。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79例合同护士辞职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22(8)。
[3]
吴育红,吕岚,储晟蔚,赵兴晨,徐意。不同规模城市护士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1,3(31)。
[4]
杨亚娟,李玲玲,卢根娣。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解
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
[5]
赵丽俊,刘艳,王珍宝,张春雨。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
[6]
赵晓秋。影响护士睡眠质量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2)。
[7]
刘丽丽,史学。儿科护理人员幸福感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
(11)。
[8]
李玲,沈翠珍,沈勤。护士工作压力、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7(22)。
[9]
丁艳。影响医护人员职业幸福指数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414。
二、研究内容(具体研究/设计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结果):
1、具体研究内容:
1)
通过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行编制的量表对100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进行调查
2)通过SPSS17.0软件采取相关性分析。
3)提出解决方案。
2、重点解决的问题:
1)自制量表的设计的科学全面性。
2)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预期结果:
顺利完成问卷调查数据处理,最后形成一篇论文。
三、研究/设计方案(包括研究/设计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1、研究对象:100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
2、研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根据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行编制的量表对100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处理。
3、技术路线:
选题
↓
查阅资料
↓
开题报告撰写
↓
设计问卷并审核其效度
↓
预调查
↓
修改调查表
调查研究
↓
输入数据
↓
数据分析处理
↓
得出护士睡眠质量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关系
4、纳入标准:
1、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并工作一年及以上;
2、无连续10天以上的休假
3、自愿参加。
5、排除标准:
1、进修护士或实习护生;
2、怀孕或有影响睡眠质量的疾病。
四、创新之处:
将护士睡眠质量和幸福感指数联系在一起,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来指导于社会和医院的制度改革,为社会和医院减少护理人员流失、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更上一层次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五、工作基础及条件:
1)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行编制的量表
2)SPSS17.0
3)计算机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预
期
结
果
2011年7月2日-10月7日
2011年10月8-11月1日
2011年11月2日-11月11日
2012年1月14日
2012年2月14日
2012年4月16日
2012年4月17日-5月11日
确定论文选题
查及阅读一定量文献
交开题报告
交毕业论文初稿
毕业论文二稿
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稿
准备论文答辩前相关工作
起止工作时间
2011年7月2日至2012年5月11日
预计答辩时间
2012年5月20日
指导教师的具体意见:(请对该选题的意义、创新性,研究内容、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出具建议同意开题/修改后开题/不同意开题的理由)
该项目题目合理。涉及具备科学性,具有可行性,符合一名护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同意开题。
签名:*年*月*日
系/教研室
审批意见
系/教研室
主任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