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线头塑料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网线头塑料模具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网线头塑料模具设计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导师2015年3月20日1.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1.1课题的目的与意义背景和意义: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塑料模具发展速度将高于
网线头塑料模具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网线头塑料模具设计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2015
年
3
月
20日
1.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1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背景和意义: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塑料模具发展速度将高于其它模具,在模具行业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本设计题目涉及目标均为工程实际零件,通过对塑件的实体测绘,完成基本参数的采集,然后运用《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等知识,指导学生利用CAD、Proe等软件完成模具结构的设计,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本设计旨在锻炼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料模具设计技术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2.塑料模具的前景与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品种和功能的塑料的出现,塑料产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近年来,国塑料模具发展速度相当快。目前,塑料模具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重约为30%。随着国汽车、家电、电子通讯、各种建材迅速发展,预计未来模具市场,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仍将逐步提高,且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模具。以汽车为例,随着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汽车模具潜市场十分巨大。据介绍,生产汽车时,各种功能性零部件都要靠模具成型,仅制造款普通轿车约需200件内饰件模具,而制造保险杠、仪表盘、油箱、方向盘等所需的型塑料模具,从模具行业生产能力看,目前满足率仅约50%。建筑领域,塑料建材大量替代传统材料也大势所趋,预计2010年全国塑料门窗塑管普及率将达到30%~50%,塑料排水管市场占率将超过50%,都大大增加对模具的需求量。应该说,塑料模具的应用潜力不可低估的。专家预测,型、精密、设计合理的注塑模具将受到市场普遍欢迎。
全国塑料加工业域分布相类似,珠三角、长三角的塑料制品加工业位居前列,浙江、江苏广东塑料模具产值全国模具总产值中的比例也占到70%。现,这3个省份的不少企业已意识到塑模的无限商机,正积极组织模具产品的开发制造。最近,由杭州娃哈哈集团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研制的腔防盗瓶盖注塑模具通过浙江省省级鉴定。该模具采用的三次顶强制脱模技术、平衡式热流道系统、瓶盖模通用模架具较强的创新性,模具性能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据宁海模具协介绍,去年以来,该县积极鼓励企业更新技术设备,全力推进工艺产品创新,引导条件的企业从生产环节向研发、销售高附加值模具拓展,型注塑模具制造又新的拓展,现已能够生产成套的8千克双缸洗衣机、汽车保险杠、汽车整体仪表板、汽车内饰件等大型成套模具65英寸背投电视机壳模具。宁波跃飞模具限公司者,今年他们厂接到有关塑模产品的订单较上年所增加。
然而,塑料模具尽管成时下最诱人的“奶酪”,但樱桃好吃树难栽。由于塑料零配件形状复杂、设计灵活,模具材料、设计水平及加工设备均较高要求,并不人人都可以轻易涉足的。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国外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眼前需尽快突破制约模具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是加大塑料材料注塑工艺的研发力度;二是塑模企业应向园区发展,加快资源整合;三模具试模结果检验等装水平必须尽快跟上,否则塑料模具发展将受制约。
1.3.塑料模具的的发展趋势
1.3.1模具日趋大型化。
1.3.2模具的精度将越来越高。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微米,现已达到2-3微米,1微米精度的模具也将上市。
1.3.3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模具除了冲压成型零件外,还担负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对钢材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1.3.4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也将逐渐提高。
1.3.5随着塑料成型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塑成型等工艺的模具也将随之发展。
1.3.6标准件的应用将日益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1.3.7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
1.3.8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发展,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1.3.9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塑料模具的比例将不断增大。由于机械零件的复杂程度和精度的不断提高,对塑料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3.10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主要内容和要求
2.1.1本设计是以工程实际零件——网线头为对象,用于和电脑的连接的网线接口,该零件结构比较复杂,必须用考虑到侧抽芯机构才能完成;
2.1.2
确定模具的设计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2.1.3
主要部件设计计算及校核并绘制塑料件零件图与模具装配图;
2.1.4
编写设计说明书。
2.2研究方法和步骤
2.2.1对塑件分析
是
对所要求成型的产品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接受设计社务书以后就要对塑料的品种和批批量的大小以及尺精度与技术条件,有个整体的概念。
图1:零件图
2.2.2分型面设计
模具上涌以取出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称之为分型面。分型面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塑件的正常成型和脱模具,而且涉及模具结构与制造成本.在制品设计阶段,就应考虑成型时分型面的形状和位置,否则无法用模具成型.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2.2.2.1分型面应选择在制品的最大截面处,无论塑件以何方位布置型腔,都应将此作为首要原则;
2.2.2.2有利于保证制品的外观质量,分型面上型腔壁面稍有间隙,熔体就会在塑件上产生飞边;
2.2.2.3尽可能使制品留在动模一侧,因为在动模一侧设置和制造脱模机构简便易行;
2.2.2.4有利于保证制品的尺寸精度;
2.2.2.5尽可能满足制品的使用要求;
2.2.2.6尽可能减少制品在合模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小所需锁模力;
2.2.2.7长型芯应置于开模方向,当塑件在相互垂直方向都需设置型心时,将较短的型心设置在侧抽芯方向,有利于减小抽拔距离;
2.2.2.8有利于排气;
2.2.2.9在选择非平面分型面时,应有利于型腔加工和制品的脱模方便;
对于该设计,在进行制品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了上述原则,从所提供样品采用的分型面可知:第一分型面与开模方向垂直;进行模具设计时,在充分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可得出:第二分型面与第一制品推出方向平行。
2.2.3注射机的选择
2.2.4根据制品尺寸设计成型零部件
2.2.5型腔壁厚的计算
2.2.6浇注系统的设计
2.2.6.1浇注系统与塑件在一起在分型面上,应有压降,流量和温度的分布的均衡布置;
2.2.6.2结合型腔布置考虑,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分流道布置;
2.2.6.3尽量缩短熔体的流程,以便降低压力损失和缩短充模时间;
2.2.6.4浇口尺寸、位置和数量的选择十分关键,应有利于熔体流动、避免产生涡流和紊流,有利于排气和补缩,且应设在塑件较厚的部位,以使熔料从后断面移入薄断面,有利于补料;
2.2.6.5避免高压熔体对模具型芯和嵌件产生冲击,防止变形和位移的产生;
2.2.6.6推出机构的设计
2.2.6.7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2.2.6.8侧向分型于抽芯机构
2.2.6.9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2.2.6.10模架的选择
2.2.6.11模计说明
2.2.6.12模具的装配
2.2.6.13试模
2.2.6.14修模
3.模具的难点和特点
此制品用于部件的连接。制品材料为:PVC聚氯乙烯透明粒子、C5210锡磷青铜带,此材料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表面硬度、加工性和染色性。制品的壁厚、熔料温度对收缩率影响极小。ABS有较强的抗冲击强度,且在低温下也不迅速下降。ABS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易于成型加工,经过调色可配成任何颜色。
此制品是批量生产,所以我将设计一套塑料成型模具。在设计模具时需要考虑制品的一些特点。
制品的主要特点是其有一个上下贯穿孔,两侧也有一个贯穿孔,且上下孔相对比较大且深,复杂。
塑件的尺寸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外型需光洁不得有划伤,总体尺寸大小适中。取塑件的最大截面为分型面,大小两孔分别上下放置,左右相同孔位于两侧,需要抽芯。由于塑件尺寸较小,采用一模两件,能够适应生产的需要,侧浇口去除方便,模具结构孔不复杂,容易保证塑件的质量。开模后,塑件包紧动模型芯的力比较大,采用推管推出,推出力比较平稳,塑件不易发生变形。
4.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第1周:前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课题;
2-3周:完成开题报告,进行开题检查;
4-7周:完成中期报告,进行中期检查;
8-10周:完成结构设计和装配图的绘制;
11-12周:完成三位建模,并进行模型装配;
13-14周:完善装配模型,撰写毕业论文;
15周:
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曹宏深,赵仲治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2】李秦蕊主编.《塑料模具设计》.西安年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3】任志华,吴琦主编.《pro/engineer
wildfire
3.0模具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孙玲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孙锡红.《我国塑料模具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期刊电加工与模具.2010
【6】张中元.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7】蒋继宏
王效岳主编《注射模具典型结构100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8】颜智伟《塑料模具设计与结构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9】廖念钊
莫雨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10】黄立本,张立基,赵旭涛.PVC树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
【11】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12】张中元.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13】Mita.T.Yamaguchi.T.Kashiwase.T
and
Kawase,T.
Realization
og
speed
biped
using
modern
control
theory.Int.
J.Control.1984,40.107-119.
【14】Fouad
Fayez
Kamaleddine.Developing
an
Alternate
Backing
system
Made
of
Ply
Ash
Composite
for
Nickel
Shell
Moulds[J],2001.16;213-216.
【15】Medrano-Xenda.G
A
and
Eldukhri
E.E.Biped
robot
locomotiong
in
the
sagittal
plane,Trans.Trans.Inst.Mcasmt
and
Control,1997.19.38-49.
5.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老师:*年*月*日
6.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管领导:*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