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我国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

开题报告:我国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本文简介:学科分类号1101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文):我国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英文):Theresearchofpsychologyoftheoldpeoplewhohavelotsttheirchildreninourcountry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年级:指导教师:二0一三年五月湖南师范
开题报告:我国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本文内容:
学科分类号
110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中文):我国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
(英文):
The
research
of
psychology
of
the
old
people
who
have
lotst
their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二0一三年五月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二○一○年
五
月
五
日
1、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
文
题
目
我国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
作
者
姓
名
所属院、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预计字数
开题日期
2015年3月10日
选题的根据:
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失独老人心理问题是一种当前阶段性的社会现象,失独老人心理在发达地区及发展中地区都普遍存在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分层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失独老人心理问题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然而失独老人心理的规模却大幅度增长,社会失独老人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当前我国失独老人和正常家庭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表明失独老人心理问题己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的失独老人心理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只有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失独老人心理问题的需要,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心理学是人对于某种情境或人物的需要程度的反映,而这种反映表现在失独老人身心意向的满意度。的舒适需要在失独老人的心理生活中时时刻刻地在运行着,它是表达失独老人的心理需要的最敏锐的心理维度。任何失独老人在任何特定自己的生活领域中都对某个有着心理学感受,都会因为而产生适应或不适应的心理学反应,这些反映尤其是在人居当中。失独老人需要在适合自己心里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身心的愉悦。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自七十年代以来,心理学的机制问题已被关注。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以及精神需要的不断提高,心理学应用于对失独老人身心意向的研究已经不断地得到广泛的注意。80年代以后,心理学模式对于失独老人身心意向方面的心理健康研究已成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并出现了很多的成果。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心理过程相联系的心理学应用于人的失独老人身心意识方面已成为心理学的对于失独老人健康的研究热门课题,对心理学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也不断地有新的应用发展。如今我国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人们从从前的贫穷、简朴,变成了今天在物质丰富基础上对于精神层面的更大追求。因此在物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失独老人身心健康以及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就产生了新的需要心理健康模式。
2)国内研究动态:
丁志宏,祁静(2013)认为,家庭是对失独老人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因为失去了儿女,上了年纪的失独老人便在家庭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失独老人晚年生活带来新的问题。吴佩芬(2013)认为这些特殊群体父母缺乏应有的关心,缺少儿女的影响他们的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方曙光(2013)认为,开展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于国家在失独老人的帮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外研究动态:
Sass,J.S,Mattson,M(1999)认为,
从心理学来说,消极的能力的存在是因为其有着存在的意义,那是因为消极能力正是迎合了人的适时的心理需要。如果失独老人对于生活失去了兴趣,那么其消极心理的形成对于其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Barrera
M.,Ainlay
S.
L(10983)认为失独老人如果在心理上没有能够战胜自我,就无法在后半生中本着正常的心理来融入社会,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己的见解:
心理学主要是利用前人已经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进行的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问题。心理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人的生理发展规律。只有从人的生理发展规律从发,才能够促动人的主动性,从而能够为失独老人体现出更大的效应。从心理学来说,影响人的幸福心理指数的有稳定的因素,例如,个体的社会背景、人格特征。也有个体的心理变化因素,例如个收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特别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特定行为倾向。而这种特定行为倾向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逃避倾向,另一类是接近倾向。这种特定行为倾向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心理机制,它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潜行为或意向性的行为准备。对于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进行深入地了解,就可以得知其心理发展所需,从而能够积极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
失独老人的能力没有在认识自我上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相反却让认识自我的变差而连锁反应地创造了更消极的心理。消极的心理可以扩大一个人在特定下的思想和行为。在有些失独老人里面,有些失独老人因为不满于失独老人里面的条件,因而在产生了消极的认识自我心理。因此研究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有着很大的意义。
主要内容:
本文旨在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心理学模式于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的意向上进行研究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脑科学机制研究,对心理学模式对于失独老人身心意向给以补充形式的神经科学的解释,利用心理辅导转化失独老人的心理,让其感受到生活的价值。
提纲如下:
绪论:
1.
失独老人的界定
2.
失独老人在心理出现的问题
2.1
失独老人心理问题的统计分析
2.2
失独老人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2.2.1情感需要问题
2.2.2
环境需用问题
2.2.3物质生活需要问题
2.2.4不善于自我调节而出现的悲观心理
3.
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设定好自我的评价的理念
3.2重视积极心理因素的培养
3.3明白本位价值
3.4明白科学发展规律
3.5
进行自我认识过程中的思想转变
4.
实例说明(以深圳市三和小区为例子):心理辅导对于失独老人情感变化的有效措施
5.
小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逻辑归纳。
1.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文的研究是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网络反腐规范化的启示;
2.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逻辑归纳
3.本分的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理论刊物和文献资料,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论题比较,结合国内相关的反腐败实例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完成期限:1、2014年11月19日-2014年11月30日
论文选题选定,与导师见面,查找资料
2、2014年12月01日-2014年12月25日撰写开题报告并上交
3、2014年12月26日-2015年01月20日完成论文有关前言和中知识经济时代的概述的撰写
4、2015年01月21日-2015年02月10日完成论文有关企业营销内容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营销的影响的撰写
5、2015年02月11日-2015年02月28日完成论文有关案例分析的撰写
6、2015年03月01日-2015年03月20日进行论文的目录及英文文献翻译
7、2015年04月01日-2015年04月25日对论文进行修改并确定初稿进行期中检查
8、2015年05月01日-2015年05月30日针对论文出现的问题及老师给出的建议进行论文修改,最终定稿
主要措施:1.在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在期刊室及网络数据库中查阅期刊资料
2.与同学相互交流
3.与指导老师沟通、讨论
主要参考资料:
[1]
丁志宏,祁静.
如何关注“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思考[J].
兰州学刊.
2013(09)
[2]
吴佩芬.
中国“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
南方论丛.
2013(04)
[3]
方曙光.
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失独老人的社会生活重建[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
[4]
金珑嘉.
失独家庭现状及其养老问题研究[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5]
郭蕾.
社会支持:成都保障房小区社会化管理的实证研究[D].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3
[6]
李成齐.
中国丧子父母哀伤心理的扎根理论研究[A].
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第三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3
[7]
赵庆云.
《台湾历史概述》成书述评——兼评郭廷以著《台湾史事概说》[A].
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
2013
[8]
封敏,齐小强,陈陆松,江琛,濮忠浩.
失独者心理状况及认知功能研究[A].
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
2014
[9]
何国平,王媛媛,曾慧,陈嘉,黄延锦,王莎.
志愿者服务在失独老人心理卫生促进的研究[A].
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
2014
[10]
崔德海,周崇庚.
积极实施关注失独老人养老服务项目[A].
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
2014
[11]
任华龙.
伤残独生子女家庭
亟须社会关注[A].
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
2014
[12]
唐信峰,何丽,贾晓明.
失独母亲哀伤历程的个案研究[A].
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3
[13]
刘立超,龚欢,宋法亮.
DR膝关节滤线器摄影的临床应用评价[A].
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9
[14]
Caplan
G.The
family
as
a
support
system.
Support
system
and
mutual
help:
Multidisciplinary
explorations
.
1974
[15]
Cohen,S,&Mckay,G.Social
support,stress
and
the
buY}ering
hypothesis:A
theoretical
analysis.
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heath
.
1984
[16]
Sass,J.S,Mattson,M.When
social
support
is
uncomfortabl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
1999
[17]
Barrera
M.,Ainlay
S.
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1983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