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溧线施工图设计(A5-B5)开题报告

常溧线施工图设计(A5-B5)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姓名姚亚锋性别男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年级2010学号20103415228题目新常溧线施工图设计(A5-B5)课题来源教师推荐课题类别应用研究选题意义:我国正处在公路建设蓬勃发展,二级公路作为联系城镇与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通道、其重要性与未来越明显。重视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加强公路
常溧线施工图设计(A5-B5)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姚亚锋
性别
男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年级
2010
学号
20103415228
题
目
新常溧线施工图设计(A5-B5)
课题来源
教师推荐
课题类别
应用研究
选题意义:
我国正处在公路建设蓬勃发展,二级公路作为联系城镇与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通道、其重要性与未来越明显。重视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加强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以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通过毕业设计可培养自己综合应用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同事还可以系统的复习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为以后工作打下见识额基础。
本设计是关于新常溧线施工图设计,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区。部分地区纵坡起伏较大,沿途有村庄、工厂、丘陵果园、间有荒地。因此重点考虑道路的几何指标、平纵线性指标均衡、尽可能少占良田和避开沟渠、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的原则下进行综合的道路设计。
研究主要内容和预期结果:
本选题的重点是公路几何线性设计。具体应完成的设计内容有:
1
路线设计:
按给定的起点完成纸上定线,并进行路线平面线性和纵断面的纤细设计。
2
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数量计算。完成路基排水系统总体设计及路基处理。
3路面设计:按沥青混凝土里面进行设计。
4
桥涵设计:确定路线全线的桥涵类型及位置,并完成一项小桥涵设计。
5编写设计说明书:按照设计程序逐项编写本设计项目的设计说明书。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路线平面设计:在给定的地形图上,在指定的路线起终点间进行纸上定线,并按交点坐标法计算路线范围角及路线长度。地形复杂的局部路段至少要拟定两个方案,通过论证确定推荐方案。
2
路线纵断面设计:
从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地面高程。按纵向填挖平衡原则进行设计。填挖方数量不平衡量以不超过20%为限,并保证挖方数来那个不超过填方数量。绘制全线纵断面图。
3
路线设计:从此比例尺地形图采集横断面地面高程,用等高线与中桩的距离控制。横断面面积及土石方数量由计算机完成。计算该路段的土石方数量、处理工程量。
4
路面设计:根据沿线材料来源、施工条件、造价等方面因素确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详细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设计方案。
5桥涵设计:论证武器额定设计路段的桥涵结构类型及位置,并详细设计涵洞的孔径和长度,绘制出设计图。
6设计说明书:按照设计程序逐项编写本设计项目的设计说明书严格执行学院关于毕业设计撰写的有关规定,说明书打印为打印搞,并正式装订成册。
指导老师意见:
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内容合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同意开题。
签名:*年*月*日
院(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签章)*年*月*日
毕业设计结题报告
姓名
姚亚锋
性别
男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年级
2010
学号
20103415228
题
目
新常溧线施工图设计(A5-B5)
课题来源
教师推荐
课题类别
应用研究
本课题完成情况:
通过熟悉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思路;按照规范完成路线的平面设计、平面图的绘制、纵断面设计和纵断面绘图、设计确定两座小桥和一座洞的位置等,完成设计计算书中平面设计计算;纵断面设计计算,桥涵的设计计算等;编制结构设计书;工期短,施工方便,同时又达到了安全、经济效益的目的。
指导教师评语: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签名:*年*月*日
院(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公章)*年*月*日
指导老师
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学号:20103415228
姓
名
姚亚锋
总成绩
题
目
新常溧线施工图设计(A5-B5)
评
阅
人
评
语
评定成绩:
签名:*年*月*日
答
辩
小
组
评
语
答辩成绩:
签名:*年*月*日
注:总成绩=指导老师评定成绩(50%)+评阅人评定成绩(20%)+答辩成绩(30%),将总成绩由百分制转换为五级制,填入本表相应位置。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