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班级08土木2班姓名邱陈凯学号Xf08220216课题名称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目录1.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总体研究思路及预期研究成果4.研究工作计划5.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1.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1.1
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班
级
08土木2班
姓
名
邱陈凯
学
号
Xf08220216
课题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
目
录
1.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总体研究思路及预期研究成果
4.研究工作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1.
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1.1
选题意义
毕业设计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与前几次接触过的混凝土课程设计或者钢结构课程设计相比有所不同,这次的总结性和实践性更强。通过完成这一课题,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来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我们使用计算机软件(如CAD、PKPM)来处理工程计算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我们还将熟悉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和标准图。这种规范性的理念在我们以后的设计师之路上表现的尤为重要,体现的就是对工程的负责任。课题完成后,对设计的总体流程会有初步的了解,便于明确就业方向。因此,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无可或缺的。
1.2
可行性分析
此次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采用的是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框架结构主要看重的是它平面布置上相对灵活。便于利于安排较大的空间,非常适合现代办公楼的功能需求。又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及较好的延性,已被广泛应用。此次设计,可以把大学四年所学过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比如说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CAD及建筑抗震设计等等课程,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但是都太理论性的东西。完成课题之后就会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这些又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框架结构设计的理论计算。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图集和设计规格及国家、地方标准,完成建筑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及结构图、施工图的绘制。
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1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工程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采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937
m2,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上建筑层数为六层,地下室一层,建筑屋面高度20.6
m;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根据已提供的地勘资料及建筑图等,来设计房屋的基础、梁柱等构件的尺寸及配筋,使其达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完成10张左右A2或A1规格的结构图,包括结构设计总说明、基础布置图,标准层、顶层的结构平面图和配筋图及梁平法表示图,框架柱配筋图,楼梯详图等。
2.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看懂建筑图,了解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和规则;
2)熟悉设计任务,学会看懂勘察设计报告,根据场地地质及上部荷载完成桩位布置图;
3)手算:①
框架梁、板、柱的配筋计算,楼板楼梯的配筋计算;②
框架内力的计算分析,内力组合;③
一榀框架在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④
基础计算;
4)电算:①
建立结构模型;②
正确确定各种调整参数;③
利用电算核算手算结果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调整。
5)完成10张左右结构施工图
3.
总体研究思路及预期研究成果
3.1
总体研究思路
3.1.1
熟悉设计任务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内容,熟悉所设计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布局,了解所设计框架的设计具体要求,通过对主体结构的布置、主要受力构件的整体计算和局部计算(包括常用结构程序设计和手算)、施工图的绘制、计算书的编写等工作,掌握并熟练掌握一般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思路、操作方法及表达要求。
3.1.2
收集设计资料和设计依据
设计前应收集以下资料:
1)办公楼建筑图资料
2)有关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计算与构造手册;
3)PKPM系列程序应用技术手册;
4)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5);
6)《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G103);
7)有关建筑桩基标准图集。
3.1.3
学习本专业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3.1.4
结构选型
此次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建筑层数有6层,开间为8.4m,其中有一跨度为16.8m,所以结构体系选择框架结构。因为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起来灵活,又可以用隔断墙来分隔空间,利于安排大空间的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性和刚度都较好,可以达到基本的抗震要求。然而,砖混结构又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两者相互比较下,框架结构无论从抗震,稳定性,房屋坚韧性等都优于砖混结构。因此,此办公楼的设计选择框架结构体系比较合适。
3.1.5
根据初步的结构选型及布置进行施工图设计
1)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2)荷载组合计算;
3)梁柱配筋计算;
4)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5)PKPM建模计算,复核梁柱截面
6)板的配筋计算;
7)楼梯配筋;
8)基础布置。
3.1.6
编写一榀框架的计算书
根据设计的方法,设计时的参数的选择,编写一榀框架的计算书,包括工程概况部分、计算荷载部分、构件计算结果部分、基础计算部分等。
3.1.7
绘制设计图
按照国家制订的相关规范和图集及计算结果,绘制施工图,并进行整理、编号,最后打印出图。
3.2
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掌握混凝土框架的设计原理与步骤,运用建筑结构CAD—PKPM软件辅助完成结构的设计,同时完成杭州市某办公楼施工图的绘制,最后编写结构设计计算书。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框架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扩展视野,及时更新和补充国内外相关先进理论。同时阅读10000字以上有关结构的英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框架结构设计技术发展与现状,并完成2000字以上的英译汉翻译。最后还完成一篇关于抗震概念设计的认识的文献综述报告。
4.
研究工作计划(进度安排)
起止时间
内容
2011/12学年第一学期
11月3日~11月20日
熟悉建筑条件图,收集建筑和结构的设计资料、写文献综述,和专业英语资料翻译
11月21日~12月17日
完善文献综述、英语翻译,写开题报告,进行结构平面布置
12月17日~12月23日
准备开题报告
12月24日
开题答辩
12月25日~1月10日
结构方案布置,并用PKPM程序进行建模计算
2011/12学年第二学期
2月25日~3月6日
基础计算,绘制基础图
3月7日~3月13日
绘制结构施工图
3月14日~3月25日
一榀框架设计计算
3月26日~4月5日
写结构设计总说明,了解结构设计总说明的内容要求
4月6日~4月12日
各项资料整理,图纸整理,准备提交毕业设计文本
4月13日
提交毕业设计文本
4月21日
毕业答辩
5.
要参考文献
[1]李庆宪,邹银生,陈俊,甘袁华.
论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
基建优化,2004,25(2):P42~43
[2]郝润霞.
浅谈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J].
科技信息,2007,(7):
P47~48
[3]裴丽娜.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
江西建筑,2010,(04):
P18~19
[4]李国强,李杰,苏小卒.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11~12
[5](GB
5001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王家鼎.
基于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几点看法[J].
江苏建筑,2011,2(140):
P45~46
[7]张保珍.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议[J].
山西建筑,2004,30(6):
P21~22
[8]王永红.
浅谈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设计[J].
山西建材,2010,36(34):
P66~67
[9]刘信江,胡华坚.
新规范抗震概念设计要点[J].
江西建材,2004,(03):
P29~30
[10]
张鹏梁,项宗方,周凌.浅议工程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
山西建筑,2006,(3):
P48~49
[11]
葛潇,张华.
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
山西建筑,34(32):
P99~100
[12]
沈文华.
浅谈地震及抗震设计[J].
建筑设计管理,2011,28(2):
P49~50
[13]
(GB
5001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4]
BIANCHINI
C
A,WOODS
E
R,KESLER
E
C.
Effect
of
floor
concrete
strength
on
column
strength[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1960,31(11):
P1149~1169
[15]
SUTAT
LEELATAVIWAT,SUBHASH
C
GOEL,BOZIDAR
STOJADINOVIC.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using
Yield
Mechanism
and
Target
Drift
[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128(8):
P1046~1047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