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

睡不着的深夜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本文简介: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琢磨答题技巧1.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考场散文的阅读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大意。我们知道,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我们看到一篇散文,千万不要被它的材料众多、内容博杂所吓倒。尽管散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本文内容:

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琢磨答题技巧

1.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考场散文的阅读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我们知道,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我们看到一篇散文,千万不要被它的材料众多、内容博杂所吓倒。尽管散文看似很“散”,但都有一个“神”统领全文。这个“神”就是作者在文中借景抒情的“情”,就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志”,就是作者记事说理的“理”,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我们一定要平心静气、集精会神的通读全文,读完之后要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情”、或“言了什么志”或“说了什么理”,即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再来研究局部才不会偏离中心,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

第二步,找准线索,理清结构。

既然散文的取材广泛,内容博杂,那就要有把广泛材料、博杂内容串联起来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线索,散文如果没有贯穿全文的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线索可是“景物”,可是“游综”,可是“情感”,或别的什么寄托物。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结构安排。

把握主旨和理清线索时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二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结尾往往是作者“点睛”的地方,融情于景(抒情散文)、融情于事(记叙散文)、融情于理(说理散文)的过程是“画龙”的过程;三是各段的开头一句话,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四是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就是作者表明心志的地方,对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五是文章中多次、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第三步,审清问题,确定答题区域。

在把握住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文后各题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个问题涉及哪些知识,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寻求答案,即确定答题区域。有三点提示:一是看题干要一气看完,切忌“看一题,做一题”;二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前后勾连;三是依据题干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第四步,根据答题区域,精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

第五步,紧扣题干要求,组织语言材料回答问题。

在组织语言材料进行表述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通畅精确,四要有分值意识。注意:尽可能用文中的句子或关键词语作答,实在不能时,也要紧扣原文意思作答。、

下面以云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千姿百态花烂漫》作具体说明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风采翩翩。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未足,比喻语难为”。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景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姿、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古被尊称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四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君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于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这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倍受人们的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雪斗霜、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菊威武不屈的精神。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花、藕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2分)

答:

20.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3分)

答:

21.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2分)

(1)形态总体特点是:

(2)色彩总体特点是:

22.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3分)

(1)兰花:

(2)水仙花:

(3)荷花:

23.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3分)

答:

24.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首先

,其次

,最后归纳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2分)

2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分)

答:

26.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说出其主要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3分)

答:

看到这篇散文,我们第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赞美花的美来赞美高尚的品性和精神,希望人具有像花一样美好的品性和精神。

第二步就是抓线索,理清结构。一看标题“千姿百态花烂漫”,就可大体知道这篇散文的写作对象是“花”,读完全文,你肯定会确认就是写“花”;再把每一段的开头一句话连起来一读:“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③花有美丽的形态。④花有鲜明的色彩。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再读开头段①、结尾段⑦,一想就会发现:本文的线索就是“花”,赞美的是“花”的美:外美,③④段;内美,⑤⑥段。①段讲花与美形影不离,②花与美的关系,⑦段是议论抒情,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愿花美人更美。”

第三步,明确问题,确定答题区域。把握了大意、抓住了线索后,再读文后的各题题干,就会明确命题人要求我们做的是: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花的形态和色彩特征是什么,作者赋予兰花、水仙花、荷花的品性是什么,你知道的其它哪种花的高尚品性或可贵精神又是什么,文章的思路、主旨是什么,对文章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作评析。并且通过26题的题干“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就确定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就要按散文的要求来读来理解。

逐题确定答题区域:19题,一看理的结构就知道答案在第一二自然段中找。20题、21题、22题和23题题干已标明答题区域:“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24题,行文思路就要看全文了,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安排。第25题,文章主旨,就要结合全文内容,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来领会了。

第四步,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答题区域,再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了。

答19题时,仅仅抓住“关系”二字,且分值是2分,读了第一自然段,因为才有一句话,我们一下就会发现花与美的关系是“形影不离”,但如何“形影不离”没讲,在读了第二自然段后,发现此段有三句话,第一二句话都没讲关系,只有第三句话讲的是“关系”:“美寓于花,花含着美”,此时,答案“美寓于花,话含着美,二者形影不离。”就出来了。

答20题时,题干已明确“阅读第②自然段”,我们发现第②自然段有三句话,分值又是3分,好象就是一句话1分,但第三句话是说花与美的关系的,这样,我们就要想到前两句话有一句话里有两层意思,再细读,就会发现第一句话中有“除了在……还能……”,两层意思已明,答案自然就有了“从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精神上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答21题时,读第③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5句话,第三四五句话是并列关系,分别讲了绣球花、芍药和杜鹃花的形态;第一二句话是本段的总说句,特别是冒号“:”的提醒,就可确定答案在第一二句话中“美丽”“千姿百态”。

读第④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7句话,其关系是由概括到具体,层层推进地进行说明论证:第一句说花的色彩“鲜明“,第二句话是引证第一句话的,第三句话再具体说鲜明的色彩是“万紫千红,鲜艳夺目”,第五句话进一步说明“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第六七八句话都是证明这一句话的。这样,答案自然就在第一二三四句话中。“鲜明、万紫千红

、鲜艳夺目、五颜六色”

答22题时,阅读区域是第⑤自然段。我们首先分出层次,哪些句子是写兰花的,哪些句子是写水仙花的,哪些句子是写荷花的;再分别读这些句子,勾画与品性有关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再组织答案。“(1)纯洁,傲岸不屈(20清素淡雅,不尚豪华(3)冰清玉洁,高风亮节(意思对即可)”

答23题时,首先要分析文中兰花、水仙花、荷花、梅花和菊花与作者赋予它们的高尚品性和可贵精神之间的关系,再依据此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答案:“报春花清雅,是春天的信使;山茶花热烈,敢于与霜雪抗争。”

答24题时,作者的行文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已经抓住了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花”,并知道全文结构是总分总,分说部分又由外到内的写花的形态色彩和赋予它的品性精神。那答案也就出来了:“首先,写花与美的关系(形影不离);其次,写花的外在美(形态、色彩)、内在美(品性、精神)。”

第25题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做了上面的题目,主旨也不难把握了,再浏览一下开头和结尾,特别是结尾,主旨自然就明白了:答题要点:全文通过写花写美来赞颂高尚的品性和可贵的精神;表达了“愿花美人更美”的期望。

第26题,评析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首先要回亿复习时,我们学过哪些散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结合本文,列举一二进行评析:主要写作特点:古今诗文的穿插运用或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答题示例:文中写兰花的纯洁,穿插运用了大量的诗文,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文学色彩;或者,文中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2.利用2005年的经典试题,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附:北京市2005年中考语文阅读题。

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完成第15—19题。(15分)

老北京的小胡同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15.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5.

答案: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共2分)

16.

答案要点:(1)丰富

(2)和谐(有趣、安宁)

(共2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7.

答案: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或: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共2分。答案不完整只给1分)

18.

答案: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共3分,“屁股帘儿”飞起的样子1分,“我”的心情2分)

19.

“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共6分。写出感触最深的一点,给2分;能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通顺、有条理,给2分)

6

晴朗的星星 2022-06-28 19:02:59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

秋赏菊的前一句是什么

“秋赏菊”的全句是“踏秋赏菊去登高”,上一句是“重阳节,要敬老”。
出自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酯化反应可逆吗

酯化都是可逆反应,酯化在浓硫酸中进行,同时生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这样的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吗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