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淡忘如思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本文简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要适应社会、时代的需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校发展的眼光对待英语教学。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本文内容: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要适应社会、时代的需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校发展的眼光对待英语教学。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英语阅读课所占的课时最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l

研究的目的:

1、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框架。

2、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l

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l

分级目标:

年级

阅读篇目(至少)

累计阅读量

10篇

500

15篇

1000

30篇

5000

40篇

10000

50篇

50000

一年级:

2

能听懂老师讲的英语故事。

2

能借助图片进行初步的单词认读,读懂简单故事梗概。

2

能有感情地复述故事并配上一定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年级:

2

通过阅读提高发展学生单词的拼读能力。

2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情节,了解大意,具有阅读的兴趣。

2

乐于根据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

三年级:

2

具有正确拼读单词的能力。

2

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字典。

2

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短文中获取大意。

2

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会进行表演。

四年级:

2

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

2

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

2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

2

能根据故事情节改编表演。

五年级:

2

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

2

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2

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l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纪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牛津英语》教材,汇编出五套系统的阅读教材。

2、研究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其任务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句子中的词义,帮助他们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探索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3、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总体英语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

研究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l

研究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注意英语牛津教材与阅读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l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l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感到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

师生互动型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它比较适合与低、中年级使用。它的特点是:

教师导入,学生感知

学生精读,教师讲解

巩固操练,内化语言

操作过程:

(1)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A

Big

Turnip》时,老师先用图辅助动作讲述了拔萝卜的故事,由于这篇故事学生们都耳熟能详,而且有些语句在故事中反复出现,因此他们不但表现出很强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在模仿老师做动作。

(2)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question

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

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如三年级牛津教材中有“My

favourite

things—-People

I

like”这样的主题。根据学生对周围的人物感兴趣的特点,我们选了两篇关于家庭成员和同学的小文章,让学生们阅读。虽然涉及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但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爸爸正在干什么,妈妈在干什么,同学英语说得好不好等。因此学生容易理解,看起来也并不感吃力。接着老师就文章中的语法点、时态稍加点拨,学生很快掌握,在表演时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穿插一些阅读材料和牛津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结构。

2、主动参与型策略

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

自读理解

交流讨论

小结巩固

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牛津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3、自主开放型策略

这也可以称之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级使用。可以有两种安排: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

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后,学生还可以对即将要学的牛津教材做好预习工作。学习英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切实地提高英语水平,就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

l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

阅读教学在高年级有多种教学模式,这里要介绍的是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其基本的教学程序如下:总--分—总,也即是读---说---写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结构如下:

第一,

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

第二,在通读文章之后,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

第三,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作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

阅读后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

l

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初步形成的两种教学模式:

模式一.

对于内容文字难度不大的文章,我们以听→说为主线,并以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流程图如下:

Start是语言环境的创设,即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帮助其找到阅读定位。

Language

inputs可有words、phrases或sentences。教师在一开始就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从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机械性操练是从语言的表象出发,解决语言的认知。意义性操练是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出发,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Passage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全文理解,再进行语言点的讲解。我们经常采用以下步骤:

a.

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b.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

c.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Output阶段,我们做到让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的语言组织和积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方法有:

a.

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

c.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模式二.

对于内容难度较高的文章,我们以听/读→说为主线,即“总→分”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的技能。

教学流程图如下:

在模式二的教学中,对于某些相对应的教学步骤我们基本可参照模式一的方法进行。只是,由于有些阅读文章难度较高,我们就没有start阶段的教学,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让学生直接听或读,一开始就直接接触到文字。

初次阅读passage时,我们提醒学生划下范文中的生词、难词,并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词的意义,并让学生获得general

ideas,。

我们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内容组织语言回答教师的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

教师作为指导者可根据作品风格采用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范文中的生词或难词,在中年级我们主要通过创设真实机语境进行Paraphrasing,或采用Body

Language,也可给出Definitions/

Relevant

Examples

and

Models,有时也和学生共同使用工具书来解决文中的新词。

最后的Output,即阅读反馈阶段,我们采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

习成果:

a.

变换人称使学生Retelling。

b.

让学生对文章进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读或背诵,表演是学生内化成自己语言后的输出。

c.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

d.

给出另一篇相同形式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自行完成,以巩固学生前面的阅读学习。碰到新词可借助于工具书。

每篇范文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播下完成学习。教师一般是在墙报的English

Corner处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检验阅读成果,这样其实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当然,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中,两种模式有时会交叉表现。但从总体上来讲:三年级用得较多的是第一种,四年级则以第二种为主!

l

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

通过实践,我们对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有了初步的定位:以听、说为主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教学的流程主要采取“分—总”的方式,从听到说,循序渐进。课堂结构流程图如下:

五、研究的结论

我们的课题已实施了两年,在实践中,我们根据《牛津英语》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编了一——五年级的配套阅读材料,并在不断调整中。为了听取家长意见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我们随机对各年级部分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的家长代表了全校一至五年级家长,其中男生家长占47%,女生家长占53%。他们中学历为高中或以下的占了11%,大专或大学占65%,大学以上占24%。从低、中、高年级家长的比例来看,一、二年级家长占了41%,三、四年级家长占了44%,五年级家长占15%。

在家长们认真答题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我校56%的学生非常喜欢英语学科,44%的学生比较喜欢,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54%的学生对教师补充的英语阅读教学内容非常喜欢,46%的学生比较喜欢,同样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

对于孩子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学习情况,家长认为52%的学生是比较轻松的,47%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只有1%的学生觉得比较困难。

对于我们每周一次英语阅读课的安排,有46%的家长认为可适当增加,53%的家长可以接受,只有1%的家长表示可适当减少。

有关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帮助,46%的家长觉得效果非常显著,50%认为比较显著,但有2%觉得不显著。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家长认为有72%的孩子词汇量猛增,54%的孩子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51%提高了英语的理解能力,45%的学生培养了阅读技能,预感也增强了,另有13%的家长认为孩子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所以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家长们认为我校每位学生都有了不小的收获。热心的家长对我们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当满意,并鼓励我们继续实践和研究下去。有些家长又给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我们阅读材料的印刷质量还有待改进,色彩应鲜艳明亮以适合小学生的口味;除阅读教材外,学校最好能提供学生与之相配套的英语磁带,以便学生回家后复习巩固;是否再增加写阅读量和习题量;对英美文化能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

确实,由于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总结和提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会尽快使它完善。不久我们将把各年级的阅读教材(包括练习)整理、汇编成册,同时配上相应的磁带。以后在英语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能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更多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识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而努力。我们还将继续深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阅读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

宁静随缘 2022-07-05 11:47:15

相关推荐

集中注意力的基础是

集中注意力的基础是对大脑进行科学的锻炼,促使脑神经变得发达和强壮。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
展开详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春天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收,一天最宝贵的时间是早晨。这句话一般用于激励人刻苦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出处有:1、南朝·梁·萧绎《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展开详情

无人与我是什么

无人与我,意思是:没有人和我一起。“无人”,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没有人才、没有人、没人在的意思,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展开详情

人不如旧 衣不如新的意思

人不如旧,衣不如新的意思是: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旧的好。(因此旧的东西或朋友不可轻易舍弃)形容事物的前后比较。“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以用作宾语、定语,一般常用作书面语。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晏子春秋·第五卷内篇杂...
展开详情

古人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并从中借鉴一些好的读书方法。1、董遇:“三余”读书法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泉思如涌还是思如泉涌

是思如泉涌。
思如泉涌,汉语成语,拼音是sī rú quán yǒng,意思是才思像喷涌的泉水,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造句:
1、文章的得意之处,必是思如泉涌时而作,而搜索枯肠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对文章进行编辑可以在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你思如泉涌,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近义词:才思泉涌、文思如泉。

衣是独体字结构吗

“衣”是独体字结构,读作yī、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上衣,本义即上衣,古代下衣叫裳。后为衣服的总称。又引申为覆盖在或包在物体表面的东西。以上义读yī。由衣的作用引申出包裹、覆盖的意思。衣也有穿衣的意思,用作动词,读yì。
“衣”的出处:
1、《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2、《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3、《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
“衣”造句:
1、他胆大心细,每一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
2、这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啊!
3、爸爸卖的产品真是天衣无缝。
4、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5、他俩搭配演出的默契,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怎么写诗押韵

写诗押韵的方法:
一、要明确古诗的绝句和律诗是不同的。
对于绝句:五字一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一般由四句组成,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对于律诗:五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二、押韵区别:
绝句在押韵上,根据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其中律绝最严格,和律诗一样,要讲究平仄相对,押韵严格。但是“古绝”一类的绝句就没有这么要求的严格了。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还有一句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于平仄相对,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对“仄”或“仄”对“平”。
三、写好押韵,要注重诗词上下句中,对子的使用。
对子歌,也是人们总结的平仄相对的对子,所组成的一首歌谣,是一种对偶句。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四、通过讲究诗中的“平”、“仄”相对,再配合对子歌,使诗中词语对仗,勤加练习就能写出押韵的诗。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有: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2、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李清照《丑奴儿》
3、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李延年歌》
5、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李白《西施》
6、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