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在创新报告》word版

临窗观景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名牌在创新报告》word版本文简介:名牌在创新之中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数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

《名牌在创新报告》word版本文内容:

名牌在创新之中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数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名牌之最根本的保证。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地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东方通信”——耐力“长征”,叫板“洋品牌”,创新是名牌之母

我国东方通信公司董事长施继兴说:“对于企业,品牌即市场,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搞得再大,也是‘打工仔’。作

为国家脊梁的国有企业,如果长期搞不出自己的品牌,实在无法向历史交待。“东方通信”创牌,选择了耐力“长征”,敢于向“洋品牌”叫板,走出一条创新创牌之路。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8年底,中国移动通信GSM网覆盖了330多个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与3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自动漫游。国内手机拥有量达4000万台,并以每年1000万台的速度增长。然而,驰骋中国市场,分割巨额利润的则是一批“洋品牌”,其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个品牌占据中国市场份额90%以上。东方通信从1988年始与摩托罗拉合作“借牌立足”后,逐步发展自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立誓与“洋品牌”争雄,走上了依靠创新创立移动通信民族品牌之路。1997年,东方通信在美国设立的公司,悄悄地从事手机自主开发工作。一年后,第一台样机问世。去年底,国内第一部完全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GSM手机在丹麦通过496项指标的PHASE2型号认定,获得手机生产和入网许可证。不久,这种新型移动电话手机,在杭州基地试产成功,并批量投放市场。接着,东方通信加大力度向第二、三代手机产品创新开发迈进,他们在杭州创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上海、北京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重点开发新品移动通信,包括基站系统,CDMA手机已进入市场。前不久,东方通信公司还与美国CA公司合作合资,共同开发电信移动和邮政领域网络系统,使“东信”品牌走向世界。

创牌的实质是创新。民族工业创中华品牌,关键是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东方通信“追求创新是名牌之母”,从创立到创牌已奋斗了8年,实践证明,唯有坚持创新,民族品牌才能不断崛起。

“宝洁”——入乡随俗,有的放矢创新,孕育出十多个“中国娃”

抢占中国市场,有的放矢创新,不断培育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这就是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创牌的成功之道。

对于美国宝洁公司,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全然知晓。然而,她的“中国孩子”却无不深入千家万户。在日用消费品行业,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肤佳、汰渍、玉兰油等具有中国美丽名字的品牌产品,都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美国宝洁公司十多年前扎根于中国南方之后,就不断孕育出“中国娃”。宝洁公司的众多品牌,十多年来,一直领导着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品牌知名度极高。

宝洁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主要的是得力于依据中国特点创新。宝洁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说,宝洁在市场研究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宝洁创造了很多市场调研技术,不仅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共同需要,还尽力满足具体市场的独特需求。十多年来,宝洁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7大类17个品牌的产品,其中国名字都是广泛调研后产生的,也有不少是中国消费者参与的结果。从1996年以来,宝洁公司广州总部就收到消费者来信3万多件,对产品、包装、广告等提出了许多建议,为宝洁在中国市场创新创牌提供了重要信息。与此同时,宝洁公司还根据中国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先后推出了不同档次、不同功能的产品,把技术创新与质量过硬放到突出位置。宝洁公司每年用于创新开发的资金达15亿美元,年均申请专利2万件,可见“宝洁”品牌成功,在于根据不同市场特点进行创新的不断追求。

“海尔”——创新“灵魂”,铸出“海尔——中国造”,欧洲人惊呼“狼来了”

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市场,这对企业来说太重要了。然而,海尔集团认为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才是创新的“灵魂”所在,由此而铸出“海尔——中国造”品牌。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的“第一产品”是创新人才,而销售出去的则是“第二产品”。海尔追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从而激活企业人才,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实现了产品、技术和市场创新,叫响了“海尔——中国造”品牌。在海尔,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成为企业全员创新精神的共同追求。在海尔,每天新产生18个专利,列中国企业之最;联合欧美、日本等28家公司,建立中央研究院,在发达国家设立三十多个信息中心,与美国朗讯科技、荷兰飞利浦公司和国内著名高校密切合作,科技产品创新走向了世界前列;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美国等成功建立了工厂。海尔创出“三全满意服务”,即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全方位登门服务、全负责义务服务并及时增加网上服务全球化、上门服务亲情化等新内容,提出“营造服务品牌与营造质量品牌一样重要”的海尔满意服务准则,使“海尔”品牌响及全球。如今海尔产品稳居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让近百个国家读懂了“海尔——中国造”。日本进口洗衣机市场海尔占有率60%,美国36~180升冰箱进口的20%为海尔产品。对于海尔品牌,欧洲同行企业惊呼“狼来了!”

“可口可乐”——投石问路,山姆大叔始于悄悄地“进庄”,品牌中国知晓度100%。

美国企业家认为,一个知名品牌要想被某个具体市场消费者接受,还要历经不断创新过程。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创新独具匠心,成功可见一斑。

擅长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开路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1979年却蹑手蹑脚、不露声色地走进中国大门。开始,可口可乐以完全的境外生产的易拉罐装品“寄售”于中国涉外饭店、旅游点,其只收外汇,旨在投石问路。1981年4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无偿赠送一套自动化装瓶生产线,在北京投产,价值140万美元,年产7000吨,并使产品少量供北京内销市场。在不事声张中,进入中国市场的前10年,可口可乐就先后在广州、厦门、天津、杭州、南京等地建立了13个瓶装厂。之后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广告宣传日益加强。如今,“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到处可见,具有100%的品牌知晓度。

“可口可乐”品牌从悄悄的“进庄”到中国消费者人人知晓。自始至终贯穿了从“中国国情”出发,依据消费需求心理创新的精神。“可口可乐”不事声张,进入中国,是出于中国市场在此之前还没有高质量的饮料,人们对开放后的中国首先引入“洋水”而不断质询。若大张旗鼓宣扬一番,只会被赶出中国市场。因而,只做不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使得品牌深入人心。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的创新策略,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五粮液”——文化是“帆”,科技是“舟”,品牌创新驶进百姓心目之中

“五粮液酒”是近十年来中国市场上迅速崛起的知名品牌。“五粮液”创牌靠什么?文化是“帆”,科技是“舟”,科技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国品牌。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将是科技的中国;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科技与文化,如同天平的两端,同等重要地摆在世人面前。“五粮液”创新品牌,走到了预言家的前面。从80年代始,就充分运用文化与科技创新,开拓出一片“酒名牌”新天地。十多年来,五粮液企业文化不断发展,注意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精神、经营境界、职业道德培养,创造了企业文化资本的诱人魅力。“五粮液”创建了国内最完整、最系统的独特的“酒文化博物馆”,建成了花园般规模宏大的“十里酒城”,将企业文化做时空延伸,在卫星发射架上、在五粮液品牌专列上,在电视和歌咏大赛舞台上,在千万元赈灾物资上无不烙上文化形象的印记。以科技与文化融合,五粮液不断将文化内涵贯注于产品之中;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产品、创新质量,设计与构思出各种精品、珍品、礼品包装,以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完美结合,征服了国内外消费者。

一位德国企业家曾说过,民族文化是创新之根。在企业品牌创新中,注意挖掘和发挥文化内涵的作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软”——数字革命,领导世界高新技术潮流,成为全球第一“高价”品牌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他的新著《以思维的速度运作的企业:利用数字神经系统》一书中写到:“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前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为了在数字时代运作,我们开发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它就像人的神经系统。”这是微软不断进行数字革命,领导未来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一个新的思维与创新轨迹。

微软公司从无到有发展,比尔·盖茨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使企业高速腾飞。美国《商业周刊》世界最大公司评定认为,1998年微软的市场价格高达2080.998亿美元,居全球最大公司排行榜第二位,其“微软”品牌价值列全球第一,微软品牌得力于数字化革命与高新技术创新商品化。微软先后完善了DOS操作系统,主导着软件创新潮流,控制了软件市场;较早地提出围绕客户需求创新技术的思路与策略,在大多同行热衷于开发大型电脑以“纠正消费者观念”时,微软就满足消费需求及时推出个人掌上电脑产品;适应因特网与数字化信息通讯需要,微软的WindowsCE操作系统和兼容型Web浏览器等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创新与高科技,为品牌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将“微软”品牌奉献给世界。

“汉斯”与“茅台”——营销策略创新,异曲同工,一举成为世界名牌

一些世界名牌产品,开始虽有名品的品质,却不被人知晓。而营销策略创新,可使其一举成名。

50年代,在芝加哥博览会上,美国汉斯食品罐头产品受到了冷落。展品被安排在偏僻的阁楼上,鲜有人关注。汉斯先生认真分析自己的产品,坚定必胜信念,便想出了锦囊妙计。他突出制作许多颇为精制的小铜牌,并刻上“拾到此牌,拿到阁楼罐头食品公司陈列处兑换纪念品”字样,然后分散于人多的场所。于是,人们纷至沓来,汉斯的小阁楼被挤得水泄不通,由此“汉斯”的品名大振。

我国茅台酒是海内外知名产品,然而,“茅台”成名亦始于营销策略创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开始之时,茅台酒无人问津。为此,经营者别出心裁,在人最多的展览大厅,故意让人把茅台酒瓶打翻在地,酒瓶摔碎后,顿时大厅里酒香四溢,惊动了所有的在场者。于是,人们争相购买,产品供不应求,结果被评为金牌,销往世界。

从茅台的“碎瓶酒香”到汉斯的“遗牌招徕”,其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创新经营,独辟蹊径,将产品的内涵高品质、高品味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千方百计扩大名品知晓度。对无论正在创牌还是已成名牌的产品及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辅之经营创新均是不可忽视的。

“派克”——明确定位,及时纠正“创新”错误,重整名牌雄风

美国派克公司出品的“派克”钢笔,是世界上享誉很高的名牌产品。然而,这家名品企业曾有过市场定位失误,在名牌延伸中的深刻教训。1982年,派克公司新任总经理彼特森,提出并实施以派克名牌优势去竞争低价位产品市场的决策,由于大量精力放到了扩产和推销3美元以下钢笔品种及占取市场上,放慢了高档产品研制进度,结果不仅未能在低档次产品市场取得进展,反而使高档次金笔占有率直线下降。失败的教训,使派克轻营者重新清醒,及时纠正品牌市场竞争错误,明确定位,到研制高档次金笔产品上,这才不致于走向衰落。

“派克”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创新必须方向明确,定位正确,切不可南辕北辙。任何品牌及企业竞争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唯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展现名牌在市场上的雄风。名牌必须不懈创新,这才是企业成功之路,这也是企业名牌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

名牌在创新之中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数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名牌之最根本的保证。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地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东方通信”——耐力“长征”,叫板“洋品牌”,创新是名牌之母

我国东方通信公司董事长施继兴说:“对于企业,品牌即市场,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搞得再大,也是‘打工仔’。作

为国家脊梁的国有企业,如果长期搞不出自己的品牌,实在无法向历史交待。“东方通信”创牌,选择了耐力“长征”,敢于向“洋品牌”叫板,走出一条创新创牌之路。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8年底,中国移动通信GSM网覆盖了330多个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与3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自动漫游。国内手机拥有量达4000万台,并以每年1000万台的速度增长。然而,驰骋中国市场,分割巨额利润的则是一批“洋品牌”,其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个品牌占据中国市场份额90%以上。东方通信从1988年始与摩托罗拉合作“借牌立足”后,逐步发展自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立誓与“洋品牌”争雄,走上了依靠创新创立移动通信民族品牌之路。1997年,东方通信在美国设立的公司,悄悄地从事手机自主开发工作。一年后,第一台样机问世。去年底,国内第一部完全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GSM手机在丹麦通过496项指标的PHASE2型号认定,获得手机生产和入网许可证。不久,这种新型移动电话手机,在杭州基地试产成功,并批量投放市场。接着,东方通信加大力度向第二、三代手机产品创新开发迈进,他们在杭州创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上海、北京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重点开发新品移动通信,包括基站系统,CDMA手机已进入市场。前不久,东方通信公司还与美国CA公司合作合资,共同开发电信移动和邮政领域网络系统,使“东信”品牌走向世界。

创牌的实质是创新。民族工业创中华品牌,关键是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东方通信“追求创新是名牌之母”,从创立到创牌已奋斗了8年,实践证明,唯有坚持创新,民族品牌才能不断崛起。

“宝洁”——入乡随俗,有的放矢创新,孕育出十多个“中国娃”

抢占中国市场,有的放矢创新,不断培育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这就是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创牌的成功之道。

对于美国宝洁公司,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全然知晓。然而,她的“中国孩子”却无不深入千家万户。在日用消费品行业,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肤佳、汰渍、玉兰油等具有中国美丽名字的品牌产品,都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美国宝洁公司十多年前扎根于中国南方之后,就不断孕育出“中国娃”。宝洁公司的众多品牌,十多年来,一直领导着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品牌知名度极高。

宝洁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主要的是得力于依据中国特点创新。宝洁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说,宝洁在市场研究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宝洁创造了很多市场调研技术,不仅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共同需要,还尽力满足具体市场的独特需求。十多年来,宝洁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7大类17个品牌的产品,其中国名字都是广泛调研后产生的,也有不少是中国消费者参与的结果。从1996年以来,宝洁公司广州总部就收到消费者来信3万多件,对产品、包装、广告等提出了许多建议,为宝洁在中国市场创新创牌提供了重要信息。与此同时,宝洁公司还根据中国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先后推出了不同档次、不同功能的产品,把技术创新与质量过硬放到突出位置。宝洁公司每年用于创新开发的资金达15亿美元,年均申请专利2万件,可见“宝洁”品牌成功,在于根据不同市场特点进行创新的不断追求。

“海尔”——创新“灵魂”,铸出“海尔——中国造”,欧洲人惊呼“狼来了”

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市场,这对企业来说太重要了。然而,海尔集团认为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才是创新的“灵魂”所在,由此而铸出“海尔——中国造”品牌。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的“第一产品”是创新人才,而销售出去的则是“第二产品”。海尔追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从而激活企业人才,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实现了产品、技术和市场创新,叫响了“海尔——中国造”品牌。在海尔,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成为企业全员创新精神的共同追求。在海尔,每天新产生18个专利,列中国企业之最;联合欧美、日本等28家公司,建立中央研究院,在发达国家设立三十多个信息中心,与美国朗讯科技、荷兰飞利浦公司和国内著名高校密切合作,科技产品创新走向了世界前列;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美国等成功建立了工厂。海尔创出“三全满意服务”,即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全方位登门服务、全负责义务服务并及时增加网上服务全球化、上门服务亲情化等新内容,提出“营造服务品牌与营造质量品牌一样重要”的海尔满意服务准则,使“海尔”品牌响及全球。如今海尔产品稳居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让近百个国家读懂了“海尔——中国造”。日本进口洗衣机市场海尔占有率60%,美国36~180升冰箱进口的20%为海尔产品。对于海尔品牌,欧洲同行企业惊呼“狼来了!”

“可口可乐”——投石问路,山姆大叔始于悄悄地“进庄”,品牌中国知晓度100%。

美国企业家认为,一个知名品牌要想被某个具体市场消费者接受,还要历经不断创新过程。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创新独具匠心,成功可见一斑。

擅长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开路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1979年却蹑手蹑脚、不露声色地走进中国大门。开始,可口可乐以完全的境外生产的易拉罐装品“寄售”于中国涉外饭店、旅游点,其只收外汇,旨在投石问路。1981年4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无偿赠送一套自动化装瓶生产线,在北京投产,价值140万美元,年产7000吨,并使产品少量供北京内销市场。在不事声张中,进入中国市场的前10年,可口可乐就先后在广州、厦门、天津、杭州、南京等地建立了13个瓶装厂。之后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广告宣传日益加强。如今,“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到处可见,具有100%的品牌知晓度。

“可口可乐”品牌从悄悄的“进庄”到中国消费者人人知晓。自始至终贯穿了从“中国国情”出发,依据消费需求心理创新的精神。“可口可乐”不事声张,进入中国,是出于中国市场在此之前还没有高质量的饮料,人们对开放后的中国首先引入“洋水”而不断质询。若大张旗鼓宣扬一番,只会被赶出中国市场。因而,只做不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使得品牌深入人心。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的创新策略,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五粮液”——文化是“帆”,科技是“舟”,品牌创新驶进百姓心目之中

“五粮液酒”是近十年来中国市场上迅速崛起的知名品牌。“五粮液”创牌靠什么?文化是“帆”,科技是“舟”,科技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国品牌。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将是科技的中国;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科技与文化,如同天平的两端,同等重要地摆在世人面前。“五粮液”创新品牌,走到了预言家的前面。从80年代始,就充分运用文化与科技创新,开拓出一片“酒名牌”新天地。十多年来,五粮液企业文化不断发展,注意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精神、经营境界、职业道德培养,创造了企业文化资本的诱人魅力。“五粮液”创建了国内最完整、最系统的独特的“酒文化博物馆”,建成了花园般规模宏大的“十里酒城”,将企业文化做时空延伸,在卫星发射架上、在五粮液品牌专列上,在电视和歌咏大赛舞台上,在千万元赈灾物资上无不烙上文化形象的印记。以科技与文化融合,五粮液不断将文化内涵贯注于产品之中;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产品、创新质量,设计与构思出各种精品、珍品、礼品包装,以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完美结合,征服了国内外消费者。

一位德国企业家曾说过,民族文化是创新之根。在企业品牌创新中,注意挖掘和发挥文化内涵的作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软”——数字革命,领导世界高新技术潮流,成为全球第一“高价”品牌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他的新著《以思维的速度运作的企业:利用数字神经系统》一书中写到:“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前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为了在数字时代运作,我们开发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它就像人的神经系统。”这是微软不断进行数字革命,领导未来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一个新的思维与创新轨迹。

微软公司从无到有发展,比尔·盖茨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使企业高速腾飞。美国《商业周刊》世界最大公司评定认为,1998年微软的市场价格高达2080.998亿美元,居全球最大公司排行榜第二位,其“微软”品牌价值列全球第一,微软品牌得力于数字化革命与高新技术创新商品化。微软先后完善了DOS操作系统,主导着软件创新潮流,控制了软件市场;较早地提出围绕客户需求创新技术的思路与策略,在大多同行热衷于开发大型电脑以“纠正消费者观念”时,微软就满足消费需求及时推出个人掌上电脑产品;适应因特网与数字化信息通讯需要,微软的WindowsCE操作系统和兼容型Web浏览器等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创新与高科技,为品牌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将“微软”品牌奉献给世界。

“汉斯”与“茅台”——营销策略创新,异曲同工,一举成为世界名牌

一些世界名牌产品,开始虽有名品的品质,却不被人知晓。而营销策略创新,可使其一举成名。

50年代,在芝加哥博览会上,美国汉斯食品罐头产品受到了冷落。展品被安排在偏僻的阁楼上,鲜有人关注。汉斯先生认真分析自己的产品,坚定必胜信念,便想出了锦囊妙计。他突出制作许多颇为精制的小铜牌,并刻上“拾到此牌,拿到阁楼罐头食品公司陈列处兑换纪念品”字样,然后分散于人多的场所。于是,人们纷至沓来,汉斯的小阁楼被挤得水泄不通,由此“汉斯”的品名大振。

我国茅台酒是海内外知名产品,然而,“茅台”成名亦始于营销策略创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开始之时,茅台酒无人问津。为此,经营者别出心裁,在人最多的展览大厅,故意让人把茅台酒瓶打翻在地,酒瓶摔碎后,顿时大厅里酒香四溢,惊动了所有的在场者。于是,人们争相购买,产品供不应求,结果被评为金牌,销往世界。

从茅台的“碎瓶酒香”到汉斯的“遗牌招徕”,其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创新经营,独辟蹊径,将产品的内涵高品质、高品味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千方百计扩大名品知晓度。对无论正在创牌还是已成名牌的产品及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辅之经营创新均是不可忽视的。

“派克”——明确定位,及时纠正“创新”错误,重整名牌雄风

美国派克公司出品的“派克”钢笔,是世界上享誉很高的名牌产品。然而,这家名品企业曾有过市场定位失误,在名牌延伸中的深刻教训。1982年,派克公司新任总经理彼特森,提出并实施以派克名牌优势去竞争低价位产品市场的决策,由于大量精力放到了扩产和推销3美元以下钢笔品种及占取市场上,放慢了高档产品研制进度,结果不仅未能在低档次产品市场取得进展,反而使高档次金笔占有率直线下降。失败的教训,使派克轻营者重新清醒,及时纠正品牌市场竞争错误,明确定位,到研制高档次金笔产品上,这才不致于走向衰落。

“派克”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创新必须方向明确,定位正确,切不可南辕北辙。任何品牌及企业竞争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唯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展现名牌在市场上的雄风。名牌必须不懈创新,这才是企业成功之路,这也是企业名牌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

名牌在创新之中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数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名牌之最根本的保证。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地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东方通信”——耐力“长征”,叫板“洋品牌”,创新是名牌之母

我国东方通信公司董事长施继兴说:“对于企业,品牌即市场,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搞得再大,也是‘打工仔’。作

为国家脊梁的国有企业,如果长期搞不出自己的品牌,实在无法向历史交待。“东方通信”创牌,选择了耐力“长征”,敢于向“洋品牌”叫板,走出一条创新创牌之路。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8年底,中国移动通信GSM网覆盖了330多个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与3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自动漫游。国内手机拥有量达4000万台,并以每年1000万台的速度增长。然而,驰骋中国市场,分割巨额利润的则是一批“洋品牌”,其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个品牌占据中国市场份额90%以上。东方通信从1988年始与摩托罗拉合作“借牌立足”后,逐步发展自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立誓与“洋品牌”争雄,走上了依靠创新创立移动通信民族品牌之路。1997年,东方通信在美国设立的公司,悄悄地从事手机自主开发工作。一年后,第一台样机问世。去年底,国内第一部完全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GSM手机在丹麦通过496项指标的PHASE2型号认定,获得手机生产和入网许可证。不久,这种新型移动电话手机,在杭州基地试产成功,并批量投放市场。接着,东方通信加大力度向第二、三代手机产品创新开发迈进,他们在杭州创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上海、北京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重点开发新品移动通信,包括基站系统,CDMA手机已进入市场。前不久,东方通信公司还与美国CA公司合作合资,共同开发电信移动和邮政领域网络系统,使“东信”品牌走向世界。

创牌的实质是创新。民族工业创中华品牌,关键是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东方通信“追求创新是名牌之母”,从创立到创牌已奋斗了8年,实践证明,唯有坚持创新,民族品牌才能不断崛起。

“宝洁”——入乡随俗,有的放矢创新,孕育出十多个“中国娃”

抢占中国市场,有的放矢创新,不断培育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这就是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创牌的成功之道。

对于美国宝洁公司,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全然知晓。然而,她的“中国孩子”却无不深入千家万户。在日用消费品行业,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肤佳、汰渍、玉兰油等具有中国美丽名字的品牌产品,都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美国宝洁公司十多年前扎根于中国南方之后,就不断孕育出“中国娃”。宝洁公司的众多品牌,十多年来,一直领导着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品牌知名度极高。

宝洁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主要的是得力于依据中国特点创新。宝洁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说,宝洁在市场研究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宝洁创造了很多市场调研技术,不仅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共同需要,还尽力满足具体市场的独特需求。十多年来,宝洁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7大类17个品牌的产品,其中国名字都是广泛调研后产生的,也有不少是中国消费者参与的结果。从1996年以来,宝洁公司广州总部就收到消费者来信3万多件,对产品、包装、广告等提出了许多建议,为宝洁在中国市场创新创牌提供了重要信息。与此同时,宝洁公司还根据中国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先后推出了不同档次、不同功能的产品,把技术创新与质量过硬放到突出位置。宝洁公司每年用于创新开发的资金达15亿美元,年均申请专利2万件,可见“宝洁”品牌成功,在于根据不同市场特点进行创新的不断追求。

“海尔”——创新“灵魂”,铸出“海尔——中国造”,欧洲人惊呼“狼来了”

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市场,这对企业来说太重要了。然而,海尔集团认为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才是创新的“灵魂”所在,由此而铸出“海尔——中国造”品牌。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的“第一产品”是创新人才,而销售出去的则是“第二产品”。海尔追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从而激活企业人才,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实现了产品、技术和市场创新,叫响了“海尔——中国造”品牌。在海尔,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成为企业全员创新精神的共同追求。在海尔,每天新产生18个专利,列中国企业之最;联合欧美、日本等28家公司,建立中央研究院,在发达国家设立三十多个信息中心,与美国朗讯科技、荷兰飞利浦公司和国内著名高校密切合作,科技产品创新走向了世界前列;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美国等成功建立了工厂。海尔创出“三全满意服务”,即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全方位登门服务、全负责义务服务并及时增加网上服务全球化、上门服务亲情化等新内容,提出“营造服务品牌与营造质量品牌一样重要”的海尔满意服务准则,使“海尔”品牌响及全球。如今海尔产品稳居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让近百个国家读懂了“海尔——中国造”。日本进口洗衣机市场海尔占有率60%,美国36~180升冰箱进口的20%为海尔产品。对于海尔品牌,欧洲同行企业惊呼“狼来了!”

“可口可乐”——投石问路,山姆大叔始于悄悄地“进庄”,品牌中国知晓度100%。

美国企业家认为,一个知名品牌要想被某个具体市场消费者接受,还要历经不断创新过程。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创新独具匠心,成功可见一斑。

擅长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开路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1979年却蹑手蹑脚、不露声色地走进中国大门。开始,可口可乐以完全的境外生产的易拉罐装品“寄售”于中国涉外饭店、旅游点,其只收外汇,旨在投石问路。1981年4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无偿赠送一套自动化装瓶生产线,在北京投产,价值140万美元,年产7000吨,并使产品少量供北京内销市场。在不事声张中,进入中国市场的前10年,可口可乐就先后在广州、厦门、天津、杭州、南京等地建立了13个瓶装厂。之后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广告宣传日益加强。如今,“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到处可见,具有100%的品牌知晓度。

“可口可乐”品牌从悄悄的“进庄”到中国消费者人人知晓。自始至终贯穿了从“中国国情”出发,依据消费需求心理创新的精神。“可口可乐”不事声张,进入中国,是出于中国市场在此之前还没有高质量的饮料,人们对开放后的中国首先引入“洋水”而不断质询。若大张旗鼓宣扬一番,只会被赶出中国市场。因而,只做不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使得品牌深入人心。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的创新策略,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五粮液”——文化是“帆”,科技是“舟”,品牌创新驶进百姓心目之中

“五粮液酒”是近十年来中国市场上迅速崛起的知名品牌。“五粮液”创牌靠什么?文化是“帆”,科技是“舟”,科技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国品牌。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将是科技的中国;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科技与文化,如同天平的两端,同等重要地摆在世人面前。“五粮液”创新品牌,走到了预言家的前面。从80年代始,就充分运用文化与科技创新,开拓出一片“酒名牌”新天地。十多年来,五粮液企业文化不断发展,注意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精神、经营境界、职业道德培养,创造了企业文化资本的诱人魅力。“五粮液”创建了国内最完整、最系统的独特的“酒文化博物馆”,建成了花园般规模宏大的“十里酒城”,将企业文化做时空延伸,在卫星发射架上、在五粮液品牌专列上,在电视和歌咏大赛舞台上,在千万元赈灾物资上无不烙上文化形象的印记。以科技与文化融合,五粮液不断将文化内涵贯注于产品之中;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产品、创新质量,设计与构思出各种精品、珍品、礼品包装,以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完美结合,征服了国内外消费者。

一位德国企业家曾说过,民族文化是创新之根。在企业品牌创新中,注意挖掘和发挥文化内涵的作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软”——数字革命,领导世界高新技术潮流,成为全球第一“高价”品牌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他的新著《以思维的速度运作的企业:利用数字神经系统》一书中写到:“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前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为了在数字时代运作,我们开发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它就像人的神经系统。”这是微软不断进行数字革命,领导未来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一个新的思维与创新轨迹。

微软公司从无到有发展,比尔·盖茨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使企业高速腾飞。美国《商业周刊》世界最大公司评定认为,1998年微软的市场价格高达2080.998亿美元,居全球最大公司排行榜第二位,其“微软”品牌价值列全球第一,微软品牌得力于数字化革命与高新技术创新商品化。微软先后完善了DOS操作系统,主导着软件创新潮流,控制了软件市场;较早地提出围绕客户需求创新技术的思路与策略,在大多同行热衷于开发大型电脑以“纠正消费者观念”时,微软就满足消费需求及时推出个人掌上电脑产品;适应因特网与数字化信息通讯需要,微软的WindowsCE操作系统和兼容型Web浏览器等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创新与高科技,为品牌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将“微软”品牌奉献给世界。

“汉斯”与“茅台”——营销策略创新,异曲同工,一举成为世界名牌

一些世界名牌产品,开始虽有名品的品质,却不被人知晓。而营销策略创新,可使其一举成名。

50年代,在芝加哥博览会上,美国汉斯食品罐头产品受到了冷落。展品被安排在偏僻的阁楼上,鲜有人关注。汉斯先生认真分析自己的产品,坚定必胜信念,便想出了锦囊妙计。他突出制作许多颇为精制的小铜牌,并刻上“拾到此牌,拿到阁楼罐头食品公司陈列处兑换纪念品”字样,然后分散于人多的场所。于是,人们纷至沓来,汉斯的小阁楼被挤得水泄不通,由此“汉斯”的品名大振。

我国茅台酒是海内外知名产品,然而,“茅台”成名亦始于营销策略创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开始之时,茅台酒无人问津。为此,经营者别出心裁,在人最多的展览大厅,故意让人把茅台酒瓶打翻在地,酒瓶摔碎后,顿时大厅里酒香四溢,惊动了所有的在场者。于是,人们争相购买,产品供不应求,结果被评为金牌,销往世界。

从茅台的“碎瓶酒香”到汉斯的“遗牌招徕”,其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创新经营,独辟蹊径,将产品的内涵高品质、高品味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千方百计扩大名品知晓度。对无论正在创牌还是已成名牌的产品及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辅之经营创新均是不可忽视的。

“派克”——明确定位,及时纠正“创新”错误,重整名牌雄风

美国派克公司出品的“派克”钢笔,是世界上享誉很高的名牌产品。然而,这家名品企业曾有过市场定位失误,在名牌延伸中的深刻教训。1982年,派克公司新任总经理彼特森,提出并实施以派克名牌优势去竞争低价位产品市场的决策,由于大量精力放到了扩产和推销3美元以下钢笔品种及占取市场上,放慢了高档产品研制进度,结果不仅未能在低档次产品市场取得进展,反而使高档次金笔占有率直线下降。失败的教训,使派克轻营者重新清醒,及时纠正品牌市场竞争错误,明确定位,到研制高档次金笔产品上,这才不致于走向衰落。

“派克”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创新必须方向明确,定位正确,切不可南辕北辙。任何品牌及企业竞争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唯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展现名牌在市场上的雄风。名牌必须不懈创新,这才是企业成功之路,这也是企业名牌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

名牌在创新之中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数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名牌之最根本的保证。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地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东方通信”——耐力“长征”,叫板“洋品牌”,创新是名牌之母

我国东方通信公司董事长施继兴说:“对于企业,品牌即市场,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搞得再大,也是‘打工仔’。作

为国家脊梁的国有企业,如果长期搞不出自己的品牌,实在无法向历史交待。“东方通信”创牌,选择了耐力“长征”,敢于向“洋品牌”叫板,走出一条创新创牌之路。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8年底,中国移动通信GSM网覆盖了330多个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与3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自动漫游。国内手机拥有量达4000万台,并以每年1000万台的速度增长。然而,驰骋中国市场,分割巨额利润的则是一批“洋品牌”,其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个品牌占据中国市场份额90%以上。东方通信从1988年始与摩托罗拉合作“借牌立足”后,逐步发展自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立誓与“洋品牌”争雄,走上了依靠创新创立移动通信民族品牌之路。1997年,东方通信在美国设立的公司,悄悄地从事手机自主开发工作。一年后,第一台样机问世。去年底,国内第一部完全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GSM手机在丹麦通过496项指标的PHASE2型号认定,获得手机生产和入网许可证。不久,这种新型移动电话手机,在杭州基地试产成功,并批量投放市场。接着,东方通信加大力度向第二、三代手机产品创新开发迈进,他们在杭州创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上海、北京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重点开发新品移动通信,包括基站系统,CDMA手机已进入市场。前不久,东方通信公司还与美国CA公司合作合资,共同开发电信移动和邮政领域网络系统,使“东信”品牌走向世界。

创牌的实质是创新。民族工业创中华品牌,关键是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东方通信“追求创新是名牌之母”,从创立到创牌已奋斗了8年,实践证明,唯有坚持创新,民族品牌才能不断崛起。

“宝洁”——入乡随俗,有的放矢创新,孕育出十多个“中国娃”

抢占中国市场,有的放矢创新,不断培育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这就是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创牌的成功之道。

对于美国宝洁公司,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全然知晓。然而,她的“中国孩子”却无不深入千家万户。在日用消费品行业,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肤佳、汰渍、玉兰油等具有中国美丽名字的品牌产品,都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美国宝洁公司十多年前扎根于中国南方之后,就不断孕育出“中国娃”。宝洁公司的众多品牌,十多年来,一直领导着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品牌知名度极高。

宝洁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主要的是得力于依据中国特点创新。宝洁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说,宝洁在市场研究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宝洁创造了很多市场调研技术,不仅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共同需要,还尽力满足具体市场的独特需求。十多年来,宝洁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7大类17个品牌的产品,其中国名字都是广泛调研后产生的,也有不少是中国消费者参与的结果。从1996年以来,宝洁公司广州总部就收到消费者来信3万多件,对产品、包装、广告等提出了许多建议,为宝洁在中国市场创新创牌提供了重要信息。与此同时,宝洁公司还根据中国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先后推出了不同档次、不同功能的产品,把技术创新与质量过硬放到突出位置。宝洁公司每年用于创新开发的资金达15亿美元,年均申请专利2万件,可见“宝洁”品牌成功,在于根据不同市场特点进行创新的不断追求。

“海尔”——创新“灵魂”,铸出“海尔——中国造”,欧洲人惊呼“狼来了”

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市场,这对企业来说太重要了。然而,海尔集团认为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才是创新的“灵魂”所在,由此而铸出“海尔——中国造”品牌。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集团的“第一产品”是创新人才,而销售出去的则是“第二产品”。海尔追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从而激活企业人才,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实现了产品、技术和市场创新,叫响了“海尔——中国造”品牌。在海尔,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成为企业全员创新精神的共同追求。在海尔,每天新产生18个专利,列中国企业之最;联合欧美、日本等28家公司,建立中央研究院,在发达国家设立三十多个信息中心,与美国朗讯科技、荷兰飞利浦公司和国内著名高校密切合作,科技产品创新走向了世界前列;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美国等成功建立了工厂。海尔创出“三全满意服务”,即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全方位登门服务、全负责义务服务并及时增加网上服务全球化、上门服务亲情化等新内容,提出“营造服务品牌与营造质量品牌一样重要”的海尔满意服务准则,使“海尔”品牌响及全球。如今海尔产品稳居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让近百个国家读懂了“海尔——中国造”。日本进口洗衣机市场海尔占有率60%,美国36~180升冰箱进口的20%为海尔产品。对于海尔品牌,欧洲同行企业惊呼“狼来了!”

“可口可乐”——投石问路,山姆大叔始于悄悄地“进庄”,品牌中国知晓度100%。

美国企业家认为,一个知名品牌要想被某个具体市场消费者接受,还要历经不断创新过程。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创新独具匠心,成功可见一斑。

擅长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开路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1979年却蹑手蹑脚、不露声色地走进中国大门。开始,可口可乐以完全的境外生产的易拉罐装品“寄售”于中国涉外饭店、旅游点,其只收外汇,旨在投石问路。1981年4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无偿赠送一套自动化装瓶生产线,在北京投产,价值140万美元,年产7000吨,并使产品少量供北京内销市场。在不事声张中,进入中国市场的前10年,可口可乐就先后在广州、厦门、天津、杭州、南京等地建立了13个瓶装厂。之后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广告宣传日益加强。如今,“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到处可见,具有100%的品牌知晓度。

“可口可乐”品牌从悄悄的“进庄”到中国消费者人人知晓。自始至终贯穿了从“中国国情”出发,依据消费需求心理创新的精神。“可口可乐”不事声张,进入中国,是出于中国市场在此之前还没有高质量的饮料,人们对开放后的中国首先引入“洋水”而不断质询。若大张旗鼓宣扬一番,只会被赶出中国市场。因而,只做不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使得品牌深入人心。可口可乐品牌进入中国的创新策略,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五粮液”——文化是“帆”,科技是“舟”,品牌创新驶进百姓心目之中

“五粮液酒”是近十年来中国市场上迅速崛起的知名品牌。“五粮液”创牌靠什么?文化是“帆”,科技是“舟”,科技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国品牌。

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将是科技的中国;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科技与文化,如同天平的两端,同等重要地摆在世人面前。“五粮液”创新品牌,走到了预言家的前面。从80年代始,就充分运用文化与科技创新,开拓出一片“酒名牌”新天地。十多年来,五粮液企业文化不断发展,注意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精神、经营境界、职业道德培养,创造了企业文化资本的诱人魅力。“五粮液”创建了国内最完整、最系统的独特的“酒文化博物馆”,建成了花园般规模宏大的“十里酒城”,将企业文化做时空延伸,在卫星发射架上、在五粮液品牌专列上,在电视和歌咏大赛舞台上,在千万元赈灾物资上无不烙上文化形象的印记。以科技与文化融合,五粮液不断将文化内涵贯注于产品之中;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产品、创新质量,设计与构思出各种精品、珍品、礼品包装,以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完美结合,征服了国内外消费者。

一位德国企业家曾说过,民族文化是创新之根。在企业品牌创新中,注意挖掘和发挥文化内涵的作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软”——数字革命,领导世界高新技术潮流,成为全球第一“高价”品牌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他的新著《以思维的速度运作的企业:利用数字神经系统》一书中写到:“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前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为了在数字时代运作,我们开发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它就像人的神经系统。”这是微软不断进行数字革命,领导未来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一个新的思维与创新轨迹。

微软公司从无到有发展,比尔·盖茨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使企业高速腾飞。美国《商业周刊》世界最大公司评定认为,1998年微软的市场价格高达2080.998亿美元,居全球最大公司排行榜第二位,其“微软”品牌价值列全球第一,微软品牌得力于数字化革命与高新技术创新商品化。微软先后完善了DOS操作系统,主导着软件创新潮流,控制了软件市场;较早地提出围绕客户需求创新技术的思路与策略,在大多同行热衷于开发大型电脑以“纠正消费者观念”时,微软就满足消费需求及时推出个人掌上电脑产品;适应因特网与数字化信息通讯需要,微软的WindowsCE操作系统和兼容型Web浏览器等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创新与高科技,为品牌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将“微软”品牌奉献给世界。

“汉斯”与“茅台”——营销策略创新,异曲同工,一举成为世界名牌

一些世界名牌产品,开始虽有名品的品质,却不被人知晓。而营销策略创新,可使其一举成名。

50年代,在芝加哥博览会上,美国汉斯食品罐头产品受到了冷落。展品被安排在偏僻的阁楼上,鲜有人关注。汉斯先生认真分析自己的产品,坚定必胜信念,便想出了锦囊妙计。他突出制作许多颇为精制的小铜牌,并刻上“拾到此牌,拿到阁楼罐头食品公司陈列处兑换纪念品”字样,然后分散于人多的场所。于是,人们纷至沓来,汉斯的小阁楼被挤得水泄不通,由此“汉斯”的品名大振。

我国茅台酒是海内外知名产品,然而,“茅台”成名亦始于营销策略创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开始之时,茅台酒无人问津。为此,经营者别出心裁,在人最多的展览大厅,故意让人把茅台酒瓶打翻在地,酒瓶摔碎后,顿时大厅里酒香四溢,惊动了所有的在场者。于是,人们争相购买,产品供不应求,结果被评为金牌,销往世界。

从茅台的“碎瓶酒香”到汉斯的“遗牌招徕”,其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创新经营,独辟蹊径,将产品的内涵高品质、高品味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千方百计扩大名品知晓度。对无论正在创牌还是已成名牌的产品及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辅之经营创新均是不可忽视的。

“派克”——明确定位,及时纠正“创新”错误,重整名牌雄风

美国派克公司出品的“派克”钢笔,是世界上享誉很高的名牌产品。然而,这家名品企业曾有过市场定位失误,在名牌延伸中的深刻教训。1982年,派克公司新任总经理彼特森,提出并实施以派克名牌优势去竞争低价位产品市场的决策,由于大量精力放到了扩产和推销3美元以下钢笔品种及占取市场上,放慢了高档产品研制进度,结果不仅未能在低档次产品市场取得进展,反而使高档次金笔占有率直线下降。失败的教训,使派克轻营者重新清醒,及时纠正品牌市场竞争错误,明确定位,到研制高档次金笔产品上,这才不致于走向衰落。

“派克”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创新必须方向明确,定位正确,切不可南辕北辙。任何品牌及企业竞争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唯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展现名牌在市场上的雄风。名牌必须不懈创新,这才是企业成功之路,这也是企业名牌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

名牌在创新之中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数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名牌之最根本的保证。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地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东方通信”——耐力“长征”,叫板“洋品牌”,创新是名牌之母

我国东方通信公司董事长施继兴说:“对于企业,品牌即市场,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搞得再大,也是‘打工仔’。作

为国家脊梁的国有企业,如果长期搞不出自己的品牌,实在无法向历史交待。“东方通信”创牌,选择了耐力“长征”,敢于向“洋品牌”叫板,走出一条创新创牌之路。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8年底,中国移动通信GSM网覆盖了330多个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与3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自动漫游。国内手机拥有量达4000万台,并以每年1000万台的速度增长。然而,驰骋中国市场,分割巨额利润的则是一批“洋品牌”,其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个品牌占据中国市场份额90%以上。东方通信从1988年始与摩托罗拉合作“借牌立足”后,逐步发展自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立誓与“洋品牌”争雄,走上了依靠创新创立移动通信民族品牌之路。1997年,东方通信在美国设立的公司,悄悄地从事手机自主开发工作。一年后,第一台样机问世。去年底,国内第一部完全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GSM手机在丹麦通过496项指标的PHASE2型号认定,获得手机生产和入网许可证

杯中白浊酒 2022-07-16 00:47:02

相关推荐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1、蜉蝣树(拼音pfhnsh)是中国成语,蜉蝣树(蜉蝣:一种大蚂蚁;Shake:摇动)比喻力量本来就很弱,但是你想摇动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就不能随心所欲了。这个成语一般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有贬义。...
展开详情

得意洋洋,反义词(得意洋洋的反义词)

1、得意洋洋的反义词有郁郁寡欢的,有空虚进取的书,有哭天抢地的,有郁郁寡欢的,有失意的,有垂头丧气的,有谦虚谨慎的,有黯然销魂的,有抑郁的。2、“得意”是中国成语,读作:dyyngyng,解释为:得意:明白意图...
展开详情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的意思(门当户对的意思)

1、中国成语的意思是“mndnghdu‐”,过去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当,适合通婚和结婚。2、出自汪芫师傅《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不般配,总比捉贼强。”...
展开详情

如法炮制的意思和造句(如法炮制)

1、如法炮制(拼音:rfpozh)是一个成语,起源于西汉的司马迁《史记魏世家》。2、如法炮制(炮制:一种将中药焙炒的方法)是指按照制造方法制造中药;比喻按照现成的方式办事。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状语。3、出...
展开详情

依草附木的理解(依草附木的意思)

1、草乌,中国成语,拼音为ycofm,意为鬼神有所依靠,善于造化;比喻依靠他人的力量后,作恶多端;也比喻不能自立,依赖他人。从《巫庙》。2、出自五代和纣王的诗《巫庙》:“天有福报,老人为精灵,循草而沾木,无虚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