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学工作总结表

《立体构成》教学工作总结表本文简介:课程教学工作总结2014——2015年第一学期年1月18日课程名称立体构成课程类型专业课授课班级任课教师职称学生人数23计划总学时28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22实际完成学时28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22开课单位艺术系周学时14考核方式考试使用教材名称立体构成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版次第1版作者刘浪书号ISBN
《立体构成》教学工作总结表本文内容: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年1月18日
课程名称
立体构成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职
称
学生人数
23
计
划
总
学
时
28
理论学时
6
实践学时
22
实
际
完成学时
28
理论学时
6
实践学时
22
开课单位
艺术系
周
学
时
14
考核方式
考试
使用教材名
称
立体构成
出
版
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版
次
第1版
作
者
刘浪
书号ISBN
9787811139501
使用建议
继续使用
教学工作
基本情况
立体构成课程严格按照教研室主任制定的学期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理论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强调构成课和专业课的联系,结合专业内容做了一些构成练习。这样强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教学根据构成材料性质特点把构成分成几大类型,然后根据构成方式不同在每一类型内部再分成几种小的构成序列,学生根据每一种构成类型进行作业练习。对于立体构成来说,思维方式的培养、形式规律的掌握是其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牢固掌握。构成中变量因素是立体构成中的难点,运用传统的方法体现统构主义的组织原则,对它的形式规律、审美观念的解读,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强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整理和完善有机形态的审美内涵和造型规律。
学生学习
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对立体构成作业完成较好,有较强形式感。个别学生立体构成作业做成了手工制作,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动手能力较差,作业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主要问题:思维方式、形式规律掌握不熟练,材料性能认识不足,学习态度等方面。解决办法:多加强理论认识,多看多想多训练,提高形式规律的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多尝试使用不同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属性,做出最佳的构成练习。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计划与措施
教学当中应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一些三维软件,通过一些参数的设置,可以对构成中的一些变量因素导致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轨迹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甚至可以通过动画制作,直观完整地把它呈现出来。
调停课
情况
公开课
情况
教研室
主任意见
(签字)*年*月*日
系部意见
(签字)*年*月*日
注:1、教材“使用建议”只需将非选项删除或划掉即可。2、“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填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改革与研究情况,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答疑情况,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等内容。3、“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填学习态度、纪律及学习基础、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内容。4、“调停课情况”填教学过程中因公、因病、因事调停课的学时数及补课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