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课堂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本文简介:社会实践报告之大学生课堂消极现状一、调研背景: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古时候人们以读书为作为人生的追求,常常谈天说地,把酒吟诗。而现在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斥着社会,人们的想法也多了,所追求的东西也多样化了,却往往忽视了大学上课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频率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知识底蕴的
大学生课堂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本文内容:
社会实践报告
之大学生课堂消极现状
一、调研背景:
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古时候人们以读书为作为人生的追求,常常谈天说地,把酒吟诗。而现在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斥着社会,人们的想法也多了,所追求的东西也多样化了,却往往忽视了大学上课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频率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知识底蕴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而且影响其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完全没有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国学者对中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较为关注,而对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较少。
二、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的课堂情况。
(2)了解大学生对课堂的认识。
(3)了解大学生课堂现状,在调查大学生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在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本校的大一学生。因为大一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充满对大学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们要面对高考,也是正是因为此,就把中心放在高考上了,几乎整天就面对的课本,根本无暇去玩手机,睡觉之类。而进入大学就有充盈的时间去放松,甚至于在课堂。
3、资料收集及处理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进行调查者是随机选择。问卷共有18个问题组成,被调查者匿名填写问卷,然后回收问卷,再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本次调查共发了100份问卷,回收了84份问卷,有效问卷84份。
现象:(1)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其中,玩弄手机问题最为突出(47%),睡觉位居第二位(31%),上课说话居于第三位(23%),以后依次是看课外书、逃课行为、听MP3、迟到、早退及吃零食。具体见下图:
(2)从课程性质来看,选修课的课堂问题行为最为严重,逃课率达到了26%,来上课的同学中约74%的人没有认真听课;其次是公共基础课,上课说话占总人数的33%,约70%的人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最后是专业课,课堂问题行为比率也近50%。
(3)从专业来看,文科专业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率比理科高2%。文科最主要的问题是上课说话,约为总人数的23%,而理科则主要是逃课问题,占总人数的19%。
(4)从年级来看,问题行为的发生率与年级成反比。大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最多,几乎有90%的学生在忙与课堂无关的的事情;大三学生的问题行为位居第二,上课的学生有70%的人没认真听课;大二学生的问题行为率占总人数的68%;大一学生的问题行为率为50%。
分析原因
1.大学生自身因素:
(1)缺乏学习动力.历经十几年寒窗苦,终于考上了大学,没有了升学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看管,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使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情绪。他们上课时得过且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2)自我约束能力弱。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专业或所上的课程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课程对今后的发展没有用处,从心理上排斥这些课程。而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3)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大学的学习方式跟中学不一样。中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而大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大学试前突击一下,照样可以过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文科课堂的问题行为比理科课堂的多,公共课比专业课多的原因里有些学习内容,如有些社会学科的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去掌握的。
2.学校因素:
(1)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首先,有些大学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讲课内容陈旧、缺少时代感,学生很少能投入到课程中去。其次,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自始至终都采取“满堂灌策略”。
有些在念老师根本就是PPT,这种方式不顾学生的学习心理,使课堂失去了一些学生的关注。
(2)课堂教学管理不严。大学课堂的管理较为宽松,主要是任课教师或教务处偶尔抽查点名,老师很少点名,点名也可以替.老师认为大学生应该自觉.
课程紧,人数多,工作忙.,大学生个性强不好管,工作重点是科研而非教学.对逃课超过1/3的学生会取消期末考试或评奖资格,而对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却少有管理、制约的办法。
3.家庭、社会因素
:
(1)家庭教养方式有欠妥当。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这些家中的“宝贝”娇惯溺爱、纵容放任,这种方式容易养成学生的自我中心、甚至玩世不恭的行为模式,他们不会对上课认真,自然就会在上课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违反课堂纪律。
(2)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首先,就业的压力迫使部分同学离开课堂,为考研、考证或为就业奔走。其次,较高的学费使得部分学生在校外做兼职,逃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第三,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降低,认为当今的大学生有太多的缺点,这使得大学生越来越背离自身的价值感。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不断下降,课堂的问题行为之风也就愈演愈烈。
解决方案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和抱负水平越高,则学习劲头越足,课堂问题行为就越少”。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新颖的教学内容与灵活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师德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克服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重要之举。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最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3.变革课堂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当前的课堂管理模式或通过教师的权威实施课堂控制,或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视而不见、不加干预。现实证明,这两种课堂管理模式对大学生来讲是无效的,甚至会让事情更糟。唯有民主型的管理模式才会让大学生乐于接受。课堂管理的形势提醒教师:只是钻研本学科的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教师还必须深入研究教学管理理论,在管理上为学生确立未来的方向,“争取学生的合作与支持,在过程上注重激励和鼓舞,通过满足或唤起学生的需求激励学生不断克服面临的各种障碍”。
4.联合家庭、社会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重大,控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外,还应热心参与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涉世之初的自立自强的教育。社会也应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品质养成的教育中来,不能只是消极地对大学生进行打压和批评。
总结
调查了大学生课实践堂现状,实在存在许多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端正学习态度,改掉课堂问题行为,改变现状已刻不容缓.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学好知识本领.
真正的打好基础,同时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兴趣和良好习惯,锻炼意志力,为创造更好的未来.
老师也应该改变教学态度,教学方法,采取更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也得提高学习氛围,改变制度,加强管理。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要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热动本122
夏永锋24
凌舜
06
黄涛23
朱泽兴07
牟文亮27
指导教师:赵世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