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教学交流稿

时光叫我别回头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学交流稿本文简介:诗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浅谈如何高效复习中考古诗文滨州实验学校孙利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受王云梅老师委托,我们滨州实验学校所有毕业班任课老师,就如何做好2016年毕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学交流稿本文内容:

诗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浅谈如何高效复习中考古诗文

滨州实验学校

孙利苹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学的精华

,是义务教育阶段

7-9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受王云梅老师委托,我们滨州实验学校所有毕业班任课老师,就如何做好2016年毕业班古诗文的复习教学工作,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群策群力,做了认真的研讨和规划。我们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以下简称“课标”)和《山东省滨州市2015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以下简称

“说明”)为依据,结合滨州近三年的中考题考题命题特点和趋势,拟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策略。下面我就拟定复习计划策略时的依据、想法和做法与各位同仁做一下汇报交流。

一、研读课标,推敲考试说明。

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并且仔细推敲,明确把握中考古诗文复习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这两个指导性和纲领性的文件,不难从中获得以下信息。

1、关于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基本内容“课标”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规定ppt“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其中“标准”附录上明确推荐要求学生背诵掌握优秀古诗文

7~9年级60篇”,这就要求我们把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中教读课文结合起来,明确学生必须复习掌握的考查篇目。我做了一下必考篇目统计,有如下篇目,附word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

2.关于中考古诗文考试的要求层次“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评价”的规定为ppt“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根据这个评价原则

,滨州“考试说明”对古诗文考试的要求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Ppt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第八条明确要求:能正确理解并书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

(二)古诗文阅读要求阅读选材课内外相结合,课内选材以教读课文为主。

1.掌握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2.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3.掌握教材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

6.能理解、分析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

把课标和考试说明结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ppt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掌握诵读的节奏,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掌握教材常见文言实虚词意义和用法并了解常见文言句式,读懂、理解课文基础上能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鉴赏古诗文内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赏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明确了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在组织中考古诗文复习教学时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研读考题,把握命题趋势、特点和考点。

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近几年滨州中考古诗文的考题,就不难获得以下的信息。

1、古诗文默写

从近三年滨州中考命题看,古诗文的默写为必考题,且题型分值(6-7分)基本趋于稳定,一般为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

,通常是识记性默写为主(4-5分)

、理解性默写(1-3分)、运用性和迁移性默写(1-2分)。这要求我们在引领学生备考时在扎实识记名言名句正确字形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积累过程中对诗词内容含义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拓展应用。

ppt

滨州三年考题古诗文默写题分类情况

古诗文默写

识记性

理解性

运用迁移性

2013年

5分

2分

2014年

4分

3分

2015年

5分

1分

2、古诗词鉴赏题

(1)细细梳理最近三年的考题我们发现最近常见的考点有以下几类ppt

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意象)和主要内容,把握艺术形象特点;

品味古诗词凝练的语言;

探究分析古诗词中表达技巧;

感悟古诗词中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理解把握诗词经典名句及主题内涵。

(2)考查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简答3种,填空和选择一般作为基础层级出现,简答题是最主要题型,考查层级能力要求较高。全题共四分,简答题2分。

(3)考查篇目以唐诗宋词名家名篇为主,课内课外考察兼而有之。

ppt

2013年(一)古诗词鉴赏。(4分)

绝句二首(其二)(课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9、这首诗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考查内容特点,把握情感)

10、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2分)(感知内容,赏析语言,分析表达技巧)

2014年

(一)古诗词鉴赏。(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虞美人·听雨

(课外)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

(感知内容、概括提炼)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把握意象,形成画面,体味情感)

2015年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4分)

过零丁洋(课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对课内诗歌全方位考查,文学常识、内容、语言、技巧、情感)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

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经典名句主旨内涵理解)

基于以上课内外古诗词兼考的出题趋势,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把新课标推荐的,教材中的教读篇目作为鉴赏的典例,精心引领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联知识点,感知诗歌内容,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并把相关知识烂熟于心。千万不要抱有不考课内诗词鉴赏的侥幸心理,对于课内诗词仅停留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背诵默写,而不关注鉴赏方法技巧的引领。

3、文言文阅读

总观近三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题,课内文言文的考点稳定不变,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现;课外文言文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性、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章,以求学、做人、为官等为主题,题材上或寓言或人物或成语故事。

其中课内外文言文考查方式、分值和难度上有变化。

一是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除13年外,14年和15年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考查不再以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而是课外文言文单独成篇出题,二者不再有内容和主题上的紧密关联或相似之处。

二是课内外文言文分值比例发生变化:13年课内7分,课外5分,14年课内外各6分,15年课内6分,课外7分。

Ppt

项目

课内

课外

实词、

虚词

翻译

理解

实词、虚词

翻译

理解

2013

3分(5实1虚)

2分

2分

1分(2实1虚)

2分

2分

2014

2分(2实2虚)

2分

2分

2分(1实)

2分

2分

2015

2分(3实1虚)

2分

2分

3分(3实)

2分

2分

课外文言文选段实虚词的考查都是对课内文言知识点的迁移再现。尤其要特别关注课内一词多义的识记和知识迁移。以2015年滨州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为例进行说明:

第1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运用,考到了“尝”“就”“谢”3个词。

这三个词的义项课内文言文中学过多次并且用法和词义与课文相同,推断好语境意,照课文注释选择就行。

第2题考句子翻译,只要抓住关键词“惭、负、长者、刑”这几个课内学过的词的常用意思,就可以把握住句子的整体意思,把句子流畅翻译完成。

第3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文言知识储备积累,初步读懂文意,就可以完成。

由此可见,增设课外文言文语段,其目的是考查考生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考生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指导复习中,

要求考生立足于课内,扎实基础并灵活运用,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把课内扎实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有过硬的基本功去攻克课外文言文这一难关,从而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是课外实词考查面比原来涵盖的更广,一词多义难度有所加大。这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关注课内外关联密切且常用的,生命力旺盛的一些成语、词语的积累运用。

如2014年对“济”一词多义考查。

15.下列成语中的“济”与“已济者立岸上”中的“济”含义相同的是(

)(2分)

济世安民B、无济于事

C、刚柔并济

D、同舟共济

四是课外文言文题目单独考查相对于课内外对比阅读来说,对文章内容理解难度应是有所下降,就文解文,对诗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或是联系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来谈谈从文本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等。对比较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难度有所下降。Ppt

如2013年第15题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2分)

2014年第17题请联系当今某些社会现象,谈谈这则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2015年第17题.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总之把握了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命题趋势、特点和考点

,在组织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教学时我们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高效的复习模式

(一)我们采用三轮复习模式

第一轮:依据考点,梳理知识点,制定复习学案,夯实基础,力争人人过关。

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指导,结合必考常考古诗文文章中考典例,规范答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轮:复习拓展迁移,习题精练。学会举一反三运用知识。

(二

)模块复习的主要任务安排

中考古诗文备考三轮复习我们必须完成以下复习任务

1、古诗文背默

指导诵读,加强背诵,强化默写

。我们采取以分册教材为模块的地毯式推进的复习法进行复习,完成新课标和教材中明确规定掌握的基本篇目。

项目

7上

7下

8上

8下

9上

9下

古诗

14

11

17

20

16

12

古文

5

5

8

8

4

7

合计

19

16

25

28

20

19

我们首先要狠抓背诵和默写。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常抓不懈。采用“背诵默写-自批自改-重点点拨–学案测试-反复强化”ppt的复习模式。

将平时抓与复习抓,课前抓与课后抓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早读、课前读等时间段来进行诵读和背诵,通过小组比赛和组长抽背等形式来进行验收,并做好背诵过关记录,制定背诵过关记录单。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默写是对背诵最好的检验手段

,又是中考必考的重要内容,而如此多古诗文的默写又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我们要下苦功夫,严抓默写,千万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做到篇篇过关。复习时,还要给学生强调注意默写时容易出现错别字的三种情况:误用同音字或近似字

;误用生僻字

;曲解诗词文意误用。如把

“而无车马喧”的“喧”写成“宣”,“日暮

乡关何处是”的“乡关”写成“相关”等等。容易写错的字,复习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开来。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用的听写默写本,对自己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登记改正

,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

,到测试或者中考前再拿出来复习一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传阅“错别字本”,尽量减少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另外,我们还要特别强调书写,要求默写做到字迹清楚,笔划清晰,字体规范,其实这也是整个语文试卷的书写要求。

为把背诵默写落到实处我们特制定每册每篇诗文的重点背默知识点复习学案,每完成一册进行一次达标测试。附六册古诗文默写测试复习学案。

为了更好的备考课外古诗词的鉴赏,对于课外古诗词的积累,我们特选用了“中国最美传世诗词”(图片)一书中唐诗宋词部分作为课外诗词积累的补充篇目,同时结合我们的校本教材(图片)按人教本中以人物为模块,精选的经典诗文作为课外古诗词积累的部分内容,(如分别以李白杜甫等生平经历为主线精选的部分诗词)充分利用早读课下时间,集中讲解背诵。积累更多古诗词篇目提高阅读鉴赏素养。

2.文言文复习模式

一轮复习:我们采用“地毯复习-重点点拨-学案巩固—整理改错-反复强化”ppt的复习思路。

我们在复习文言文实词时,引导学生地毯式整理并着重把握每课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异读字、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在复习文言文虚词时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以下常见的文言虚词

:“之

、其

、者

、而、则

、乃

、且

、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

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掌握,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哪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应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

,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引领学生重点复习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翻译,比如文章主旨句、富含哲理句、描写生动句、抒发感情句、名言警策句、承上启下句以及对偶排比句等等。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求学生丢掉教辅用书这个拐杖,力争看着原文或背着或默着原文做到口头翻译准确,并能正确无误的笔译。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明确翻译要求、翻译原则,掌握翻译方法。对于文言文中重要的句子,我们要特别提醒学生正确理解句中几个关键性的词语以及特有的文言文句式,力求文言文翻译准确、规范和得体。

复习学案中以简答题的形式引领学生能理解、分析每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

附:课内文言文复习学案

第二轮复习:我们要打破模块的局限,进行专题复习,整理考点实行归类指导,结合中考典例,力求提高学生古诗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整理考点,词语归类,

强化记忆

比如复习时,我们依据备考规定的古诗文篇目,将其中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进行梳理归类,从而强化学生记忆。实词归类,可以按照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进行;虚词归类,可以按照“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等进行。词语归类一要尽可能详尽完备

,二要把归类

的成果打印成讲

义发给每一个学生。当然,这样做教师

的工作量非常大,可以采取分工合作

、同伴互助的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只有这个工作做好了,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掌握得牢固了,古诗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附:二轮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类;结合中考典例指导文言文的做题方法思路课件;2014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新课堂》学业考试用书。

(2)课外文言文复习: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强化诵读。培养对浅显文言文的感知阅读能力;明确考点,结合中考典例指导做题方法,掌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和方法;选做大量全国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进行检测巩固,以选做对比阅读题目为主,更好的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比较阅读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课外的自主阅读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附:课外文言文鉴赏方法及全国各地中考题

三轮复习:综合练习题,全面复习拓展迁移,习题精练。学会举一反三运用知识。

3、诗歌鉴赏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我们按朝代作者先后,分册整理每一篇课内必考篇目主要内容,并专门设计了考点形成文档讲义,下发给学生背诵。引领学生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学会鉴赏。

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

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一轮复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如,八年级上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简要回答。

(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以上第一、二题侧重语言的品味和主题理解。第一题“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第二题,本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第三题则涉及古诗词鉴赏的其他一些特点。前一问需要我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暗示、象征某种含义的有代表性的词语,如诗中的“戌”“轮台”“铁马”“冰河”就往往被用来暗示边塞、战争等含义,这些典型词语的积累很益于我们去把握这一类诗词的内涵。第二问则涉及古诗词写作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即作者通过梦境曲折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再如八年级下册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B.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相思的凄恻之情。

C.诗中尾联运用了典故,这是诗人借以安慰自己,表达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D.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2.诗中第二联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有一字还运用了谐音,是哪一字?谐什么音?结合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经典之作。结合提问,我们也能从本诗中了解许多诗歌鉴赏的角度、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如,第一题的A项中就涉及到古诗词中衬托手法,B项中的借景抒情的手法,C项的典故运用和第二题中谐音使用,无不是古诗词写作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技巧。D项则体现为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其中的“表达被贬谪……”还需要欣赏者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李商隐虽然终身潦倒,但无被贬谪的经历。这就告诉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情况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应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以上两首诗丛不同角度给了我们鉴赏古诗词的启示,所以,我们确实只有先学好课本中的古诗词,并在学习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有助于我们打下一个古诗词鉴赏的坚实的基础。

附按朝代作者分类整理一轮复习诗歌鉴赏word学案

二轮复习:

整理积累规律,学会方法

除了一轮复习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外,二轮复习则要明确诗歌鉴赏考点,提炼古诗词鉴赏方面规律,结合历年中考题培养提高古诗词鉴赏的备考能力。

附:给学生下发考点答题技巧归类复习资料,专题复习鉴赏方法ppt,中考诗歌鉴赏典例分析。

我们可以把所有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分类整理。如:

从内容看可分为叙事诗(杜甫《石壕吏》)、写景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哲理诗(朱熹《观书有感》)、抒情诗等。其中重点是抒情诗。抒情诗又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一般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类。可分别找一些典型的诗词做整理、分析、小结。

就具体的内容而言,课文中又以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爱情诗,思乡诗,边塞诗写景诗等为主,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作整理,并通过比较阅读,彰显其特点,以加深理解,积累一些鉴赏的方法。

同时也可以从写作技法上进行归类整理,如:映衬(正衬、反衬),象征,用典,谐音,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常用的修辞: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对偶,对比等,把技法相同的诗句放在一起复习,有助于对某种技法的深入了解,并形成鉴赏能力。

还有一些课文中出现的古文化、古汉语的内容,这些知识的积累,于诗词的理解也很重要。如,“社”:祭土地神的庙;“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郭”:城市的四周;“子规”:布谷鸟;“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可汗”: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胡”:古代少数民族称呼;“朔”:北方;“篁”:幼竹;“折柳”:送别;“怜”:爱;“风骚”:指“国风”“离骚”,或文人写作,或有文学成就的人;“岱宗”:泰山;“婵娟”:月亮;“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辕门”:军营大门;“寻”:古代长度单位;“管弦”:乐器;“沙场”:战场;“征铎”:出征车马所挂的铃;“驿”:古代中途休息的地方;“阕”:宫门前的望楼;“云汉”:天空;“干戈”:战争;“鸿雁”:思乡,或信使;“角”: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蓬草,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诸如,节气、官职、地名等等的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另外,可适当补充一些诗词鉴赏方面的理论。如,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理解意境就是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诗中情景交融的一些画面。还可以补充一些粗浅的诗词格律等知识。

三轮复习:

课外操练,强化能力

当以上两方面都完成了,我们可以通过做一定量的课外古诗词练习来检验和强化能力。做这些练习时还要注意关注诗歌考题本身提供的一些显性和隐性的信息。

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有所不同。

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四、复习时间安排

以上诗歌鉴赏和文言文三轮复习任务,计划用六-七周时间完成。ppt

分类

内容

文言文

诗歌鉴赏

古诗文默写

课下

课上

课下

课上

课前、晨读

一轮

第一周(七)

复习课本,做复习学案。

检查巩固,重点点拨,背记遗漏知识点。

背记课内外古诗知识考点。

检测巩固。

背默测相关册的诗文名句。

第二周(八)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第三周(八九)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第四周(九)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二轮

第五周(文言)

中考习题巩固

考点讲解,典例引领。

第六周(古诗)

中考习题巩固

考点讲解,典例引领。

三轮

综合复习阶段

习题精练

重点点拨

习题精练

重点点拨

以上就是我们实验学校九年级所有老师,就“如何高效复习古诗词”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予以批评指正。希望能与大家就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做深一步的探讨交流,与大家携手共进,不胜感激!

老枪 2022-07-10 07:08:50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