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本文简介:燕山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基层教学单位: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设计题目设计内容根据设计题目完成如下设计任务:1、软件的需求分析。给出软件需求的描述,建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本文内容:
燕山大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
基层教学单位:
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
设
计
内
容
根据设计题目完成如下设计任务:
1、
软件的需求分析。给出软件需求的描述,建立模型;
2、
软件的总体设计。给出软件结构设计的结果,并给出说明;进行数据库设计,并给出设计的表单等结果;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界面设计。
3、
软件的详细设计。给出各模块内部算法和处理流程。
设
计
要
求
1、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以组为单位进行软件需求的调研,撰写软件需求陈述;
2、
第二十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和验收;
3、
课程设计根据模板给出的模式撰写;
4、
报告的正文的撰写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
工
作
计
划
参
考
资
料
指导教师签字
基层教学单位主任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年*月*日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1、报告结构及要求
报告包括封面、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1.1
封面
封面主要说明设计的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等信息,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内容。可参考附录1。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报告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报告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不要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可参考附录2。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该文章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3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报告的第一部分。绪论应简要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次课程设计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3.3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本次课程设计的技术要点或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1.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5篇以上。可参见附录4。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2、书写规定
2.1
报告正文字数
报告正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用小四号字排版。
2.2
论文书写
课程设计报告必须由学生本人完成,用B5纸、纵向、由计算机单面打印输出。
页面设置:(1)页边距:页边距上2.5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18磅,左侧装订。(2)页眉:页眉居中设置于页面上部。页眉的文字为“燕山大学课程设计报告”。页眉文字用五号宋体。页眉文字下面为两条横线(两条横线的长度与版芯尺寸相同,线粗为0.
5磅),页眉边距2cm、页脚边距1.5cm。(3)
页码:页码用小五号字在版心下边线之下居中放置。
2.3
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为200字左右。可参见附录2。
2.4
报告正文
2.4.1
章节及各章标题
报告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4.2
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1。
表1
课程设计报告层次代号及说明
层次名称
示
例
说
明
章
第1章
□□……□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
节
1.1
□□……□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
条
1.1.1
□□……□
项
(1)□□…□
题序空二格书写,以下内容接排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2.6
参考文献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应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地址: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译者.地址.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可参见附录4。
2.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2.8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可参见附录6。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
表题用五号字,表内文字及表的说明文字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可参见附录5。
2.9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可参见附录7。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
图题用五号字,图内文字及说明均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可参见附录6。
3、打印要求
3.1
字体
论文正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2
字号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五层次(项)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
页码用小五号字,在底线下居中。
参考文献另起新页,与正文一起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页。
3.3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关键词题头用小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然后空一格书写有关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加标点符号“;”,最后一词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3.4
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理工类论文应采用表2的格式。
表2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打印说明
层次名称
示
例
说
明
章
第1章
□□……□
小二号黑体
节
1.1
□□……□
小三号黑体
条
1.1.1
□□……□
四号黑体
项
(1)□□…□
小四号宋体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附录1
摘要示例
摘
要
本次课程设计在
Windows
XP
平台上,以Delphi
7.0作为界面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工具,分析设计了C/S模式的“东风汽车服务站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数据库在服务器端运行,公司员工可以通过客户端访问装在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并操作后台数据库。
本报告中首先说明了该系统的特点与业务需求,之后详细说明了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系统开发流程,重点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及相关功能的具体实现。该系统功能完善、用户界面友好、运行稳定,可完成日常汽车服务站信息的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C/S开发模式;汽车服务站信息管理系统;Delphi;
SQL
Server
2000
附录2
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
1
崔忠圻.
金属学及热处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2
张安峰,邢建东陆文华.
高铬铸铁的氧化行为.
金属学报,1993,29(6)
3
John
K
T,George
S
A.
Alloy
and
micro
structural
design
.
London:
Academic
press
Inc.
LTD.1993,12(5)
4
Sisler
H
H.
Electronic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the
periodic
low,selected
topics
in
modern
chemistry.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63,10
5
Caian
Qiu.
An
analysis
of
the
Cr-Fe-Mo-C
system
and
modification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SIJ
International,1992,32(10)
6
Lee
B
J,Lee
D
N.
A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
Fe-Cr-V-Ti
system
journal
of
phaseEquilibria,1992,13(4)
…………
附录3
插表示例
表1-1
数据访问组件功能列表
数据访问组件
主要用途
T
d
a
t
a
S
o
u
r
c
e
作为数据访问组件T
t
a
b
l
e等与数据控制组件,T
D
B
G
r
i
d等之间传送数据的通道
T
q
u
e
r
y
利用S
Q
L语言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格,通过
T
d
a
t
a
S
o
u
r
c
e实现数据浏览组件对数据库的访问
T
t
a
b
l
e
与T
d
a
t
a
S
o
u
r
c
e进行连接,使数据控制组件有效地从T
t
a
b
l
e中访问数据,并能显示和编辑其中的数据。
T
d
a
t
a
b
a
s
e
当应用程序要登录到一个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时,可以用它来建立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永久链接
T
b
a
t
c
h
M
o
v
e
用来复制表格的数据或结构
附录4
插图示例
图2-1数据流图订货
图1-1软件功能结构图
图1-2
系统流程图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