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设计研究开题报告本文简介: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姓名李砚铭学号20131355报告日期2016.11.13论文(设计)题目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设计研究指导教师王一光论文(设计)起止时间2016.11.10-2017.41、论文(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齿轮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重要
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设计研究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
院
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李砚铭
学
号
20131355
报告日期
2016.11.13
论文(设计)题目
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
王一光
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2016.11.10-2017.4
1、
论文(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齿轮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重要传动元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小模数精密齿轮传动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仪器、自动控制装置、计量测试仪器以及雷达等精密机械和精密仪器中。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尖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齿轮传动的设计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伺服系统中的小模数齿轮传动,不仅要满足一般精密机械的设计要求,而且要满足伺服系统的精度和性能要求。因此,对齿轮精度的要求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那么,对齿轮各方面精度的测量,就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在现在的实验测量中,一般采用在齿轮箱两端,一端作为输入,另一端固定,作为输出端,使输入端转动,在输出端获得数据的方法进行测量。在输出端使用测角仪测出传动误差,再根据输入的扭矩大小做出传动误差曲线。这种方法在可以测得齿轮的精确程度,可是由于是一端固定的,一端转动的静态测量方式,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好的模拟齿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种种状态,导致测得的齿轮精确度并不是十分准确,这对于某些需要高精度的行业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意义
由于是在运动的过程进行测量,所以,测量的数据有了更高的准确性;并且模拟了齿轮的工作状态,使得获得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同时,采用以往的方法测量刚性时,对仪器的要求比较高,我们采用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实验测量的成本。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文使用交流伺服电机,带动负载转动,使用采样光栅获得数据,完成对工件在运动状态的回差与刚性的测量。
1.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的研究背景与设计意义
介绍以往检测办法以及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与以往办法的对比以及优势。
2.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3.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的硬件设计
包括交流伺服电机的选择,负载的使用,以及使用高速比较锁存来增强仪器的实时性,这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4.齿轮箱传动链检测仪的软件设计
包括主要程序的编写,人机界面的设计,光栅的选择
5.对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完善整个系统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与总结。
三、论文(设计)的工作原理及重点、难点
1.工作原理
重点;高速比较锁存。用运动控制卡实现的时候,可能输入与输出两端的数据不是同一时间测得的,虽然可能误差的时间会很短,但是也确实存在误差。
使用高速比较锁存,这是一个硬件锁存,比如,设置0.1s.0.2s所测得的数据,先放到硬件寄存器里面,然后再使用。
难点:测量刚性时需要保证额定扭矩,要达到这个条件,就必须使用力矩电机,这就大大提高了对实验仪器的要求,和实验的成本,要解决这个问题。
四、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2015.11.20—2015.11.30确定论文选题,收集课题有关资料,对课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查看大量的文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5.12.1—12.10
大量收集论文资料,理清论文思路,将关于论文
的想法与导师进行交流,根据导师的建议和自己
的分析理解,发现论文构思的不足之处,对论文
思路进行完善。
2015.12.11—2015.12.20
阐述论文写作背景和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基本构造好论文总体框架。
2015.12.21—2016.3.31在查阅大量文献,开始论文项目工作,首先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对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分析。
运用神经网络对机械臂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补偿实验。
2016.4.1—2015.4.20
C#实验程序的编写和仿真实验
2016.4.21—2016.5.22.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论文完成后和导师指导和作出评价,并且予以修改,直至论文完成。
2016.5.23—2016.5.29论文完成准备答辩。
。
五、参考文献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七、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
学生总结(包括完成情况、重点、难点解决情况、论文写作情况)
指导教师意见(针对中期检查)
毕业论文互审环节审核情况
一、指导教师答辩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二、互审教师答辩意见
审核教师签字:*年*月*日
附录:
导师与学生见面情况记录
(记录见面的时间、地点及交流的主要问题)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