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问卷调查及报告

追梦的人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问卷调查及报告本文简介: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调查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原因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志。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新生的社会道德主体,其社会公德素质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面貌和状态,那么,我们大学生的公德状况又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问卷调查及报告本文内容: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原因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志。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新生的社会道德主体,其社会公德素质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面貌和状态,那么,我们大学生的公德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就此问题,我们小组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时间:2011年4—5月

调查方式:通过问卷星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以

在校本科生为例。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这次接受调查的总人数是210人,其中男的120人有,而女的亦有90人。95.2%的人的年龄都是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在第四个问题,你认为自己协会公德心怎样的调查中71.4%的人都是认为是一般的,还有28.6%的人是。在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怎样的调查中可看到180人都是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是一般,30人是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很差。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是很一般的。据调查,在当今人们公德心与先前比较中,52.4%的人都认为是严重下降,认为没变化的都有33.3%,只有14.3%是觉得人们公德心是有所提高的。从这我们可看出,人们公德心与先前比较是有所下降的。在调查卷中的第7题的对当你看到有人论人垃圾,排队插队等行为你会怎么办?的调查,选择在旁边谩骂但不去制止和选择与自己无关就不会管的学生分别有70和80人,上前制止其行为的只有40,不闻不问的也有20人。这表现了现在大学生的正义感缺失。在第8题有66.7%的学生赞成只要能的到个人等最大的满足,违背一点道德规范也没关系,反对的有33.3%。在9题,对大学校园“课桌文化”的看法,52.4%大学生感觉有点意思,但自己不会去做,23.8%学生觉得与自己无关,自己不做就行,19%认为这种行为应该坚决杜绝,对于这种人进行惩罚,也有4.8%的支持这种做法。在第10题,对于那些制止别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的人怎么看,认为坚决支持,要向他们学习和认为无所谓,既不支持也不讨厌的学生是有47.6%和52.4%,相差很小。联合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的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有点偏失,涉及自己利益的宁愿违反道德都要维护,没涉及自己的利益时都表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社会公德心逐渐丧失的?最多人认为是由于社会压力对人们内心的冲击,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利益的驱使。调查显示71.4%的人赞成加强人们的社会公德心应从小培养,打你灌输这种思想,23.8%是认为大力宣传,让人在实践中学习是更有效。也有分很少部分取用惩罚机制的。对未来社会公德心对人的约束力的发展趋势110位人是觉得加强的,60人是认为保持不变的,40人是减弱的。这表现了学生对社会公德心的一种乐观的态度,和好的期望。根据调查结果,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是一般的,对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说是不够的。

为什么会得出这种调查结果和得出这种结论呢?我总结了几个原因。

首先,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与舆论谴责,还有一些诸如禁止随地吐痰等有规定的行为,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得不到根治,再有就是,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善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不周全,如路边应多放几个垃圾筒,有的两个人行道之间隔的太远。

其次,是时代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富足。“80后”大学生又生逢IT技术迅猛发展时期,一出生便有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接触的信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其中更多地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引出了很多新问题。例如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学生淡化了公德意识,对网络的迷恋使得某些大学生践踏社会公德。

再次,家庭原因。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

最后,是社会的影响。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发展趋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但是社会在社会公德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不周全都会造成公德行为的行为不利或不行为。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所以造成大家比较自我的个性,常常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践踏社会道德。

在调查中,我们应如何人们提高社会公德心?这一问题的会答中,有同学说:“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用模仿和实践行动来指引下一代的行动。”有同学说:“加强个人素质培养。”也有人说:“法律建设。”对此很多学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那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呢?对此,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心上的欠缺在于自身文化涵养不够,个人主义盛行,许多细节没有做好,培养公德心的氛围较差。对此建议掀起“国学”读书浪潮,树立先进个人榜样,竭力主张从周围的一点一滴做起,营造好良好的公德氛围。太过完美的想法并不现实,但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古训并非是一无是处的,看个人,也看周围的环境,看思想的碰状有多激烈。”

第二,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引导、教育和示范作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及行为管理、社团活动指导、心里健康教育、求职择业指导等工作,学校中一切和学生有关的事情几乎都要由辅导员来协调、参与或直接负责。因此,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的作用尤为重要。而辅导员的有一,引导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可塑造非常强的群体,受环境影响非常大,所以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公德修养做起。二,

教育作用

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公德认知和公德行为脱节、分裂的现象加大学生知行一致,言行一致的教育。三,

示范作用。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辅导员老师要想学生的公德行为能够与公德认识到同一高度,则需要自己在日常的一举一行中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公德秩序,让学生在辅导员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的进行公德行为。

第三,抢占网络阵地,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实践证明,网络媒体对于引导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稳定大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虽有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之一,可以成为加强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一种手段。

第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怎么加强呢?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

第五,公德教育重在体验,要坚持让学生“走出去”,“拣回来”,“动起来”。走出去

,大学生应走出校门,去参观,去考察,让自己在实践中亲眼目睹各种道德行为和不良行为,学习好的、杜绝坏的。在亲身感受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弃恶扬善的能力和自觉性。拣回来,

大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课堂的教学活动,因此重温社会的基本公德,有必要抱《论语》、《礼记》等重新搬回课堂搬上荧屏,引入思想,融入生活。动起来,

义务地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为班级、同学、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出一份力。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方面基础素质的增强,而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则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如果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公德意识,缺乏对自己行为承担一切责任的勇气,那么他怎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怎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怎能建设好我们的社会!怎能推动世界良好发展!所以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责任感非常重要。

附表:

1、>样卷

2、问卷数据统计表

附表1: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调查

大家好,耽误大家一些时间做下问卷调查,我们这次是调查一下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支持、帮助。由于一些原因请大家填写学校。谢谢各位的配合。

1.

你的性别是

[单选题]

[必答题]

A、男

B、女

2.

你的年龄是

[单选题]

[必答题]

A、18以下

B、18-23

C、23以上

3.

你对“社会公德心”这一名词的理解是

[填空题]

[必答题]

4.

你认为自己社会公德心怎样

[单选题]

[必答题]

A、很强烈

B、一般

C、很微弱,几乎没有

5.

你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公德心与以前先比有什么变化

[单选题]

[必答题]

A、严重下降

B、没什么变化

C、有所提高

6.

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怎样

[单选题]

[必答题]

A、很好

B、一般

C、很差

7.

当你看到有人有乱扔垃圾,排队插队等行为你会怎么办

[单选题]

[必答题]

A、上前制止其行为

B、在旁边谩骂但不去制止

C、与自己无关我就不会管

D、不闻不问

8.

你对“只要能得到个人最大的满足,违背一点道德规范也没关系”这句话的态度是

[单选题]

[必答题]

A、很赞成

B、有些赞成

C、纯粹胡说

9.

你对大学校园中“课桌文化”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必答题]

A、很感兴趣,觉得不错,应该大力支持

B、感觉有点意思,但自己不会去做

C、与自己无关,自己不做就行

D、这种行为应该坚决杜绝,对于这种人进行惩罚

10.

你对于那些制止别人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的人你怎么看

[单选题]

[必答题]

A、坚决支持,要向他们学习

B、无所谓,既不支持也不讨厌

C、非常讨厌,认为他们没事找事,多管闲事

11.

你认为导致人们社会公德心逐渐散失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必答题]

A、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B、社会压力对人们内心的冲击

C、人的恶性的逐渐发展体现

D、利益的驱使

12.

你认为社会公德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选题]

[必答题]

A、爱护公物,不乱损坏公共财产

B、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

C、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等

D、其他

13.

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人们的社会公德心?

[单选题]

[必答题]

A、从小培养,大力灌输这种思想

B、大力宣传,让人在实践中学习

C、明确奖惩,对于严重违犯社会公德心的人,严肃处理

D、其他方法

14.

你认为社会公德心对人们的约束作用逐渐成什么趋势发展

[单选题]

[必答题]

A、加强

B、继续保持不变

C、减弱

15.

我们应该怎样行动来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心

[填空题]

附表2: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调查数据

数据与分析:

第1题

你的性别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男

120

57.1%

B、女

90

42.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2题

你的年龄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18以下

10

4.8%

B、18-23

200

95.2%

C、23以上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4题

你认为自己社会公德心怎样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很强烈

60

28.6%

B、一般

150

71.4%

C、很微弱,几乎没有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5题

你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公德心与以前先比有什么变化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严重下降

110

52.4%

B、没什么变化

70

33.3%

C、有所提高

30

14.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6题

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怎样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很好

0

0%

B、一般

180

85.7%

C、很差

30

14.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7题

当你看到有人有乱扔垃圾,排队插队等行为你会怎么办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上前制止其行为

40

19%

B、在旁边谩骂但不去制止

70

33.3%

C、与自己无关我就不会管

80

38.1%

D、不闻不问

20

9.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8题

你对“只要能得到个人最大的满足,违背一点道德规范也没关系”这句话的态度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很赞成

0

0%

B、有些赞成

140

66.7%

C、纯粹胡说

70

33.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9题

你对大学校园中“课桌文化”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很感兴趣,觉得不错,应该大力支持

10

4.8%

B、感觉有点意思,但自己不会去做

110

52.4%

C、与自己无关,自己不做就行

50

23.8%

D、这种行为应该坚决杜绝,对于这种人进行惩罚

40

1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10题

你对于那些制止别人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的人你怎么看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坚决支持,要向他们学习

100

47.6%

B、无所谓,既不支持也不讨厌

110

52.4%

C、非常讨厌,认为他们没事找事,多管闲事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11题

你认为导致人们社会公德心逐渐散失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0

4.8%

B、社会压力对人们内心的冲击

130

61.9%

C、人的恶性的逐渐发展体现

30

14.3%

D、利益的驱使

40

1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12题

你认为社会公德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爱护公物,不乱损坏公共财产

100

47.6%

B、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

140

66.7%

C、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等

150

71.4%

D、其他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13题

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人们的社会公德心?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从小培养,大力灌输这种思想

150

71.4%

B、大力宣传,让人在实践中学习

50

23.8%

C、明确奖惩,对于严重违犯社会公德心的人,严肃处理

10

4.8%

D、其他方法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第14题

你认为社会公德心对人们的约束作用逐渐成什么趋势发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加强

110

52.4%

B、继续保持不变

60

28.6%

C、减弱

40

1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0

浪纯 2022-06-30 16:47:43

相关推荐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1、蜉蝣树(拼音pfhnsh)是中国成语,蜉蝣树(蜉蝣:一种大蚂蚁;Shake:摇动)比喻力量本来就很弱,但是你想摇动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就不能随心所欲了。这个成语一般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有贬义。...
展开详情

得意洋洋,反义词(得意洋洋的反义词)

1、得意洋洋的反义词有郁郁寡欢的,有空虚进取的书,有哭天抢地的,有郁郁寡欢的,有失意的,有垂头丧气的,有谦虚谨慎的,有黯然销魂的,有抑郁的。2、“得意”是中国成语,读作:dyyngyng,解释为:得意:明白意图...
展开详情

士大夫怎么读(士大夫)

1、士大夫,在古代是指有官职的人,也指不当官的有名望的学者。2、在中国古代,官员和学者的统称。055-79000:“仆亦承传送门之业,受朝廷调教,使得冠带之端,在士大夫之列。”陈继儒,明朝《晋书夏侯湛传》:“立...
展开详情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什么意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1、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俗语,意思是福祸相依,相互转化。比喻能有好结果,好事也能有坏结果。建议人在富贵时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踌躇满志,狂妄自大,却滋生灾难,由福转祸;逆境中坚持,努力,可以化逆境为顺境,从苦...
展开详情

回眸一笑是啥意思(回眸一笑什么意思)

1、回首微笑,拼音是humuy和ao,中国成语,意思是翻白眼,微笑。常用来形容女人妩媚的表情,诱惑人,引人入胜。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2、唐白居易《长恨歌》:“只要她转过头来笑一笑,就有一百个符咒在施,六宫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