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答案魏毅东版

再见昨天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艺术概论答案魏毅东版本文简介:1、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艺术与形式的关系。由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

艺术概论答案魏毅东版本文内容:

1、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艺术与形式的关系。

由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西方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问父亲:什么是抽象?父亲想了半天回答道:“抽象就是不能触摸的东西。”孩子似有所悟,喊到:“我明白了,抽象就是上帝和毒漆树一样的东西。”这个故事说明,人们习惯用“抽象”来形容无法感知的事物,而把“具象”当作平常所能看得见的物理事物,即其“意味”。

事实上,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东西,是人们认识主客世界的需要,也是人们反映世界的一种方法。在文艺作品中,抽象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如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张支离破碎的被打散而重组构成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画”,作者并不是以绘画再现的情节象征某种精神,而是运用变形、分解几何形体的抽象形式去揭露法西斯的暴行和人民的苦难。同样都反映法西斯暴行,《格尔尼卡》的艺术感染力比起中国同时代用具象写实手法表现灾难题材的作品《流民图》就要强得多。这个例子说明,抽象的东西反而能给人提供一个更大的心理补偿空间,让人按照自己对美的追求来领会和完善。抽象的成份越大,它的包容量就越大。

艺术创作中的“具象写实”是指面对自然对象写生,达到立体的三度空间逼真效果,其主要理论来源于古希腊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绘画大师达芬奇说“镜子为画家之师”,三度空间的逼真幻觉一度成为古希腊人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理想。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的出现,使写实绘画的基本矛盾即忠实对象的写生再现与概括对象的形式特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个矛盾关系到艺术本体的重要问题。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

尔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可见,艺术本体是形式,而点、线以及美术作品物质材料属性所产生的“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问题(吴冠中语)”。大家都用笔墨画虾,但齐白石笔下的“虾”非一般人所能及;同样都笔墨画马,但徐悲鸿笔下的“马”使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中国画的笔墨自身审美价值也是一种抽象美,用笔的轻重疾缓、用墨的浓淡干湿形成不同的节奏韵律,能给人以不同的情绪感染。“造物在我”,每个绘画者的学养、技术水准、性格、气质对其作品的品位和格调起决定性因素,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

可见,艺术作品中,抽象并不是指概念、判断、推理一类思维程序,而是指艺术家抽取纯形式因素和媒介因素,直接构成作品。抽象艺术把我们从有限的、表面的物象视觉中解放出来,把人的视觉思维能力推向无限广阔的领域,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

1艺术是通过固定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表达作者个人观念的行为.

(联系本专业)2比如,我专业是室内设计,我就通过设计这一形式,来营造特定的某种美感,并通过设计营造的室内效果来表达我的设计理念,我的思维状态,我的审美观.艺术的表象受制于特定的表达形式(我的设计作品),但完成品传达出的是我想告诉观者的.艺术作品与表达形式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这就是我认为的,艺术与形式的关系.

总结;艺术的表达形式有无数种模式,但所有的模式都是为一点,即表达作者的思想而服务的.

2、(1)艺术的本质是一个漂浮着的“能指”(物质),(2)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如何理解以上两个论断?论述现当代美学与艺术学对艺术的本质问题所做的主要思考成果。

没找到具体答案,这些是关于艺术的本质的一些认识

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符号如绘画、诗歌、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来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言等等。书法家梅湘涵指出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等艺术形态。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的发生基础;如果人们相互间语言不通,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交流。

有句成语叫“画饼充饥”,是对艺术的最形象的诠释:人由于饥饿想吃饼子,没有饼子,只好画一张大大的饼子来自慰,饥饿的人看到画中的这张饼子,主观上能够获得些许的满足感,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出些许的喜悦。古人有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这实际上是对艺术的发生原理和社会功能的最生动和精辟的阐述。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3、为什么无论是艺术还是宗教都很重视情感体验?谈谈艺术体验与宗教体验的异同。

1、宗教与艺术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都是一种意识形态,但都与政治上层建筑不同,它们不是直观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要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表现经济基础,因此并不是完全依靠于物质资料的集中,而是一个有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很广义的)的过程,是发展的高级阶段,所以,在艺术与宗教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思想、意识等等增起到了重要的支配作用。由此看来两者则有必要重视类似情感这方面的教育。

但宗教与艺术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艺术来自于生活,宗教也自然来自生活,虽然两者起点相似,但却是两条发展方向,其表现的作用也自然有很大差异,像马克思说的,宗教是统治人们思想的那些自然力量与在人们头脑中幻觉的、颠倒的反映,而艺术则是用具体的生动的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与宗教的区别的根本就应该是艺术是真实的,使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而宗教则完全脱离了现实,走向乐不可知论,最终导致了客观唯心主义。

另见

幻灯片99页至108页以及

课本62至65页重点

4、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主要有哪些?当前,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这将对艺术产生怎样的影响或冲击?就此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联系与区别)课本78页至80页划得重点

2、(影响与冲击)课本80页至83页划的重点

具体看法可参照课本所划要点之后的具体事例

幻灯片118页至121页

5、

结合自己的艺术经验,论述艺术与情调的关系。

情调与艺术

情调既然与形式难解难分,那么,表现和传达情调的最好方式,也就是创造形式。事实上,不诉诸一定的形式,我们就无法体验、表现和传达情调,

‘个苗族姑娘如果不穿上她的民族服装,不佩戴她的银首饰,就没有什么民族情调可台;而一个苗寨如果用马赛克贴墙的水泥房取代了吊脚楼,苗家的风情也就会荡然无存。相反,一个中国的城市或社区如果有着某种西洋的建筑形式,它就多少会有某神异国情调或欧陆风情,就像我们在上海淮海中路衡山路一带看到的那样。总之,形式存,则情调存;形式亡,则情调亡。要让他人体验到某种情调,就得让他“看到”(感受到)某种形式。这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让他人都看到我们看到的事物。这又是容易的。因为我们只要让他看到事物的形式就行了。于是就有了摹仿,有了摹仿的艺术。实际上,摹仿,或者准确地说,艺术的摹仿,并不是要摹仿对象的实体,而只是摹仿对象的形式,对象的情调。人们说康斯太勃“真实地再现了英国乡村的场景”,以至于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那“一定是英格兰的某个地方”。这难道是因为他把那些树、那些房子、那些干草车画得特别逼真特别像?不。更重要的,还是他真实地再现了那“英格兰乡村情调”,这才让人立即产生了认同感。同样,人们认定卡皮托利尼山上的雕像是罗马皇帝马可

?

奥勒留,则是因为那雕像有一种这位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特有的优郁表情,有一种“奥勒留情调”。可见,在摹仿的艺术中,情调比外形更重要。画匠只能画出外形,画家才能画出情调。画外形还是画情调,正是画匠与画家的重要分野。真正的画家都不会拘泥于外形的酷似。他更要追求的是“神似”,是“传神”,而“传神”也就是“传达情调”。或者说,通过表现情调来再现心灵。实际上,任何摹仿都难免“走样”、“变形”。

而且.为了艺术的需要,有时还要故意“走样”,故意“变形”。只要情调“不走样”就行。否则,谁也没见过林黛玉,凭什么说某某人画得“像”而某某人画得“不像”

?

摹仿的艺术如此,表现的艺术就更是这样。因为如果不同时表现情调,就不能表现情感。这就等于说没有表现。实际

L

,某些艺术和艺术品甚至只表现情调‘、比如某此音乐作.结就是、.奥地利形式主义美学家汉斯立克(

Hansli

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明确的情感”能在音乐中得到体现,因此音乐与情感无关,只不过是一种”乐音的运动形式”。这话他只说对了一平。音乐确实不能表现“明确的情感”,却可以表现这种情感的调子

冲青调:优郁的、欢快的、激昂的、宁静的等等。事实上音乐就是表现情调的‘

汉斯立克说奥菲欧的咏叹调“我失去了欧里狄西,我的不幸无与伦比”,完全可以将歌词改为“我找到了欧里狄西,我的幸福无与伦比”,这也并不错。但奥菲欧的歌词改得掉,这段乐曲的“奥菲欧情调”却改不掉。不管他是‘’失去了欧里狄西”,还是“找到了欧里狄西”,是幸福还是不幸,他表达情感的调子都是“奥菲欧的”。乐曲表现的正是这种“奥菲欧情调”,是他在幸福或不幸到来时特有的那种情感气质和情感方式。而且,正是这种情调,使我们感动。图案、纹饰、抽象绘画和抽象雕塑也如此。它们也都总是有着各自的情调:高雅、朴拙、优美、雄壮、粗犷、细腻、轻柔、厚重等等。这些情调有的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有的是艺术家赋予的,但都体现于艺术品的形式。正是这些和艺术品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的情调,使我们虽然“看不懂”艺术品的内容,却仍然能够欣赏它们,并把我们的情感对象化。

可结合课本中艺术的审美性谈即课本的中编

艺术种类中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可根据自己专业具体谈。

审美性是艺术的本质特性。

在此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非艺术品。

在此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非艺术品。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应该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这种统一是通过其审美性体现出来的。艺术中的“真”

和“善”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和善,它是作者依据客观现实,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加以提炼、糅合而成的美。如《清明上河图》。

在此,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艺术中不存在“艺术丑”,只存在“艺术美”,艺术所要表达对象的丑恶是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呈现的,丑恶形象能够带给人们的愤慨其实也是另一种艺术审美价值的体现。凡是一个艺术形象,不管它的内容所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感动、愉悦,还是痛斥、愤怒,我们都说,这种艺术形象就是成功的,都具有审美价值。

文学中通过描写丑恶的形象反衬美善道德的例子很多。如《巴黎圣母院》中的主教富洛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每一种艺术

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内容,和与内容相适应的艺术形式。艺术美只有在两者和谐统一起来之后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

6、关于艺术起源的经典学说有哪些?请分别论述它们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各自的理论缺陷

一、艺术起源于“摹仿”。这个观点是最古老的一种。

1、代表人物及言论。

德谟克利特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亚里士多德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经典故事:

画家宙克西斯和巴拉休斯当众比试画艺。当宙克西斯揭开蒙在画面上的那块布时,全场为之雀跃。因为宙克西斯化的葡萄实在太像、太逼真了,竟然骗得空中飞鸟扑向画面,争相啄食。这是,宙克西斯便得意洋洋的对巴拉休斯说,先生,请掀起你的画帘来,让我们看看你都画了些什么?然而巴拉休斯却向他谦恭地一鞠躬,说:对不起,我画的正是这块布帘。

2、合理之处:因为早期的原始人类壁画中的很多形象描绘得非常生动逼真,显然都是摹仿动物形态而来。“摹仿”的确是艺术产生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说法也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社会现实。中国的“五声”也认为是摹仿动物的声音而来。

3、欠妥之处: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试问,原始人在洞窟壁上描绘野牛等形象,目的是为了审美吗?显然不是。

鲁迅先生说过: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悠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也称“席勒—斯宾塞理论”。

两个条件:人类具有剩余精力

将精力用到没有实际效用的活动中(获得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愉悦,就是艺术的美。)

1、代表人物及其言论:

席勒(18世纪德国)当狮子不为饥饿所迫,无须和其他野兽搏斗时……雄壮的吼声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了享受。

斯宾塞(19世纪英国)人作为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这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游戏就是为了自由消耗剩余的精力而获得快感和美感。

2、合理之处:

a、这种说法肯定了艺术审美活动必须在人们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理需求基础上才能产生。

b、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审美性在本质上是超功利的特性。

3、欠妥之处:

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角度出发,将游戏看做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这是错误的。动物是本能,人类是建立在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容。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这种观点在中国《毛诗序》中也有所体现: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代表人物及言论:

克罗齐(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一切艺术归根到底都是情感的表现。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2、合理之处:

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可以说没有情感的艺

术作品是不存在的。

3、欠妥之处:

表现情感只是艺术产生的一个催化剂,也是艺术产生的一个目的,而不是最终的起源。另外,也并非一切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这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艺术起源问题上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石是人类学对现存原始部落的研究。

1、代表人物及言论:

爱德华·泰勒(英国)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万物有灵,并且可以与人交感。

弗雷泽(英国)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自然界,失败之后,又创立了宗教;宗教失败后,又创立了各门科学。

“当……黑人在表演舞蹈时,这种舞蹈全部都是对狩猎活动的模仿……这些模仿有一定实践的目的,因此一场野牛舞,在原始人看来就可以强迫野牛进入猎人的射击距离之内来。”——希尔恩

2、合理之处: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与巫术有关,当时的巫术活动为艺术形象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巫术活动的精神需求也与艺术的审美特质具有相同之处。

3、欠妥之处:巫术只是艺术产生的一个载体,但将艺术的起源归结为巫术是不合理的。因为巫术活动的产生是由当时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决定的。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说法。

1、代表人物:

普列汉诺夫(俄国)

普列汉诺夫1900年在其《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舞蹈、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的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提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有从属的意义。”

“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

2、劳动产生艺术的过程。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其中劳动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最鲜明地体现了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也说明了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产生于非艺术这样一个过程。

3、从劳动到艺术的诞生,经历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中间阶段,最终才形成了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原始歌舞其实是原始劳动的一部分,原始人在从事雕刻、绘画、舞蹈时,并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同他们在进行种植、狩猎、采集一样,同样具有实用和功利目的。原始礼仪中的歌舞及其道具从起初单纯的实用价值逐渐延伸出了精神愉悦的审美功能。

4、从艺术这个词含义的历史演变,也可以看出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艺”字原作“埶”或“蓺”,在甲古文中,它是人在种植的象形,象征着劳动技术。拉丁文中的“Ars”和英文中的“Art”原义也是技术的意思。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艺术同“劳动”紧密的关系。

7、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请分别概述其内容;艺术的“三功能说”是指什么,它有哪些理论缺陷?

1、(社会功能)课本38页至46页

艺术的功能即艺术的社会功能,因为艺术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产物,它所发挥的任何功能都是指向社会的

艺术功能的特性。

尽管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但审美价值应该是艺术发挥各种功能的前提。正是由于审美价值渗透于艺术的其他各种功能中,才使得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功能。如艺术的审美的认知功能不同于科学的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不同于道德教育的功能。

在艺术的各种功能中,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三项功能比较突出。

审美认知功能

1、含义:

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表现为两个方面:

a、可以观风俗之兴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人生的作用。因为艺术本身往往能够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

马克思评价狄更斯等人的作品:

“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从这里面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b、如孔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艺术还具有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功能。主要是将各种科学知识用比较形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观众更容易地接受。

……详见幻灯片67页至78页

8、论述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

课本319页至332页划的重点

雨中漫步 2022-07-16 01:07:00

相关推荐

描写令箭荷花的诗句

1、奉得青枝当令箭,敢叫荷花上岸开。果然茎端花频现,疑是观音驾莲来。2、娇艳无双天上来,九天霞彩下瑶台。姹紫嫣红无可比,织女精心巧剪裁。3、潺潺滋雨润,点点浸香萦。漱玉濯清韵,衔珠弄雅情。深凝渐羞赧,轻诉漫吟风...
展开详情

最新唯美语录

1、我的幸福,就是看着你幸福。2、说忘记的人,往往还是记得的。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不知苦的甜,爱的悲哀也在随风遣散。5、你懂得那么多,想必过得也不是很好。6、在物事已非的景色里。叫我如何喜欢...
展开详情

燕子的诗句

1、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李商隐《无题》2、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
展开详情

心灵鸡汤经典语录励志唯美短句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我愿为你遮风蔽雨无需抚慰因为我从未远离3、推销产品,要靠品质;推销自己,要靠品行。4、过去的没办法改变,但未来还在你的掌握之中。5、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会愿意为他/她改...
展开详情

佛语祝寿词

1、愿您安稳少恼,起居轻利,上下和睦!2、一岁一度是诞辰,百世千身求法缘,愿佛菩萨加持,福寿绵延。3、吉祥吉祥恒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4、法喜充满,六时吉祥!5、佛光普照,佛日增辉。6、一无复始,万象更新,恭祝...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小聪明是什么意思

小聪明,汉语词汇,拼音:xiǎo cōng ming,释义:在小事情上或枝节方面显露出来的聪明,多损伤大局或不利于长远。常含贬意。是指此人虽聪明伶俐,但不能做到大智若愚,为人处事时总以为别人想不到,而运用自己的谋划和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引证解释:
1、元·汤式《湘妃引·和陆进之韵》曲:“使聪明休使小聪明,学志诚休学假志诚。”
2、清·金松岑、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威毅伯笑道:‘只是小儿女有点子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
3、鲁迅《故事新编·非攻》:“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
4、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我得弄点小聪明,就是装假也不要紧。”
造句:
1、张剑总喜欢在同学们面前卖弄那点儿小聪明。
2、耍小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常常把事情弄糟。
3、你就爱耍这种小聪明,但哪一次不是弄巧成拙,整了自己?

反常必有妖怪的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事出”,全句是“事出反常必有妖”。意思是事情反常就一定有奇怪的地方。
出自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玉马精变》,原文是:越七八日乃萎落,其根从柱而出,纹理相连,近柱二寸许,尚是枯木,以上乃渐青。先太夫人,曹氏甥也,小时亲见之。咸曰瑞也,外祖雪峰先生曰:物之反常者为妖,何瑞之有!曹氏亦式微。
译文:
花叶繁茂下垂,过了七八天才枯萎谢落。花的根从柱生出,纹理与柱相连;靠近柱子二寸光景,还是枯木,往上才渐渐发青。先母太夫人是曹氏的外甥女,小时亲眼见过厅柱的牡丹,当时都认为是吉祥征兆。我的外祖雪峰先生说:“反常的物就是妖,哪有什么吉祥征兆?”后来曹氏门庭也衰落了。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诫子书是什么体裁

《诫子书》的体裁是书信,《诫子书》是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正余弦公式互换

正余弦公式互换有: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cos(π-α)=-cos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互换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sine),数学术语,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由英语sine一词简写得来),即sinA=∠A的对边/斜边。
余弦(余弦函数),三角函数的一种。在Rt△ABC(直角三角形)中,∠C=90°(如概述图所示),∠A的余弦是它的邻边比三角形的斜边,即cosA=b/c,也可写为cosa=AC/AB。余弦函数:f(x)=cosx(x∈R)。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