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架体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装夹具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尾架体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装夹具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尾架体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装夹具设计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主任时间2009年2月23日~2009年6月19日1、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现代尾架体加工技术主要取决于现代加工技术,反映在零件材料、毛坯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规程上。较为先进的是在材料上采用PC材料既聚
尾架体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装夹具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尾架体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装夹具设计
二级学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系
主
任
时
间
2009年2月
23日~
2009
年
6
月19日
1、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现代尾架体加工技术主要取决于现代加工技术,反映在零件材料、毛坯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规程上。
较为先进的是在材料上采用PC材料既聚合物树脂混凝土,聚合物树脂混凝土(PC)材料是近些年研制的新型工程材料,由于它具有比铸铁高数倍的阻尼值及其它性能特点,目前在机械、电子、化工机械行业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应用。将其作为机床基础件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有其独到之处。PC材料是一种粘弹性材料,具有很好的阻尼特性。PC材料中占重量的80%左右为天然石料。其导热系数小,受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小,热变形小,热稳定性高。可在室温下浇注,精确成型,固化后构件内部残余应力小,成型精度高。PC材料比重小,为铸铁的l/3。因此用其制造机床构件可节省大量金属材料,降低能耗。另外PC材料化学稳定性优于铸铁,对水、酸碱、润滑油、切削液不敏感。吸水率很低,不存在对油和切削液的渗透问题。
在加工方面,超高速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及其更为先进的刀具材料使更加容易达到工件加工要求,加工中心也更容易保证加工质量,在夹具方面,液压夹具和气压夹具也使夹具的加紧机构得以简化更便于操作。
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只限工科类)
1.任务要求:
本课题主要是设计某机床尾座体的加工工艺及夹具、刀具、量具的设计,在设计中采用先设计该尾座体的加工工艺再根据加工工艺来选取夹具的设计的方案和夹具的具体设计;然后选取合适的刀具及其量具的设计。而设计的重点是夹具的设计,并画出夹具全部零件图及其装配图。
2.可行性:
a,自身条件:通过大学期间对机械制造装备及机械制造工艺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实验与研究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零件加工时的定位理论、工艺和装备尺寸链理论、加工精度理论等;了解到影响加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能够分析研究加工质量的方法;能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部件、产品装配工艺过程的方法。通过对机床夹具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专用夹具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整个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有能力设计出本课题设及的相关夹具,通过对金属刀具设计课程的学习,掌握了金属刀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有能力设计出本课题相关的刀具。
b,外部条件:学校图书馆储存大量图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能够满足我们毕业设计的基础需求,还可以借助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了解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可以为我们的毕业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再加上毕业实习最直观的学习了解为毕业实习给了最直接的支持。
3、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的加工关键部位是:
1.的通孔加工精度要求高,且表面粗糙度要求高(),
圆度要求0.006;
2.整个零件的厚度38mm精度要求,两面的平行度要求0.01;
3.阶梯孔的加工较困难,且有一段为锥度孔。
此零件的加工难点:
R135的一个小台阶的加工较困难();
对于此零件的加工关键部位的技术要求较高及其存在加工难点,
需要更为合理的规划加工工艺以及设计较好的夹具以保证加工零件的高精度。
解决思路:
1.对于的通孔的问题可以采用粗镗-半精镗-精樘加以解决;
2.两个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进行粗铣-半精铣-精铣便达到要求;
3.阶梯孔初步定为用成型刀进行加工;
4.R135的小台阶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5.采用一面两孔进行定位基本可以加工。
4、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
1)
工具书
通过学校已发的专业书籍和图书馆借阅以及自己的购买即可
2)
计算机
通过AUTOCAD2006和word等软件完成各个零件图、装配图和相应的说明书
3)实验及其它
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即可完成自己课题的实验,其它的和导师交流讨论即可完成
5、工作方案分析及进度计划(工作思路)
1)工作方案
a、工艺规程设计
(1)画工件零件图
(2)填写工艺卡片
b、夹具设计
(1)根据工艺规程设计相应的夹具
(2)画夹具的装配图和所有的零件图
c、刀具及其量具的设计
(1)根据工艺规程设计刀具
(2)由零件的精度要求设计相应的量具
2)进度计划
1-4周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
5-6周完成方案设计及论证
7-14周完成结构设计
15-16周上交设计资料和答辩准备
17周毕业论文答辩
报告人:*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年*月*日
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发的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