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源疗养园区规划及商务会所设计开题报告

香溪源疗养园区规划及商务会所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YangtzeUniversityCollegeofArtsandScience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香溪源疗养园区规划及商务会所设计学部理工学部专业班级建筑5091学生姓名吴先超指导教师陈星星辅导教师陈星星开题报告日期2012.12.22香溪源疗养园区规划设计及商务会所设计学生:吴先超,长江大
香溪源疗养园区规划及商务会所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香溪源疗养园区规划及商务会所设计
学
部
理工学部
专
业
班
级
建筑5091
学
生
姓
名
吴先超
指
导
教
师
陈星星
辅
导
教
师
陈星星
开题报告日期
2012.12.22
香溪源疗养园区规划设计及商务会所设计
学
生:吴先超,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指导教师:陈星星,
长江大学城建学院
一.题目来源
本题目来源于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疗养建筑己经从治疗疾病的工厂转变
为治疗病人的场所,这反映了认识上的一个进步:在以前生物医学模式下,人们
更多关注的是治愈疾病,而忽略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需求。把医疗机构当作工
厂,把病人当作产品,一切都显得无比机械化;而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
模式,对人的整体健康尤其关注,不但注重肌体健康同时更注重心理健康以及疾
病预防,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疾
病,同时更应该是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综合的完满状态。我国十六大也明确的指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这些方面综合可以看出,一场人本主义的变革正全面袭来!我国的疗养类建筑康复空间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迷宫似的布局、冷峻的空间环境、冗长的就诊流线、拥挤的候诊空间、嘈杂的空间声环境、非人性化的空间设计等等。这些问题给那些来就诊、疗养的病人带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病人对康复环境的整体评价,甚至导致最后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者和管理者对使用人员的心理需求和空间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在有些地方的医疗部门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案例,但总的来说与国外的医院相比,我们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希望在新的医疗模式发展的影响下,通过对疗养类建筑康复空间设计的研究,使人们重视康复空间使用者心理需求和空间行为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以供借鉴、参考和启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之余,
人们越来越注重内在生活品质,人们从传统消费模式逐渐转变为“文化消费信息服务”的模式。消费者买的不仅是住房,更是服务和管理。于是,社区的建设中心也由原先的“单纯空间物质环境”向“环境与文化内涵并重”的多功能现代化社区转型。而商务会所的主题经营、活动内容和建筑特征都不同程度体现了社区的精神文明。而且,商务会所以齐全的设备及一流的服务,提供空间和时间进行文化传播,令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休闲文化的熏染,能在家门口休闲,并实现休闲的转换功能,必然会提升对社区的主观满意度。社区是居民的主要居住生活空间,
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场所,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多的是需要一种非功利性的活动,比如说散步、闲聊等等。这就要求会所淡化功能,从社区角度拓展会所空间,通过对会所和社区资源的整合,模糊空间设计,突破“四壁合围”的传统会所概念,突出开放性、参与性,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倡导和谐共生的社区文化,营造出一种真正的休闲交流互动模式。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l]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l):150
[2][美』阿摩斯·拉普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黄兰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2003,15
[3]张铭琦,吕富殉.论医学模式的发展对医院建筑形态的影响.建筑学报2002,(4):40
[4]李纳.医疗康复空间人性化探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08,30一31
[5]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6]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
中经济出版社,2004:111.
[7]马素娜.住区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2003:69.
[8]佚名.养生更需要精神[J].中国健康月刊,2007,29(7).
[9]李璟.唯人是因,以人为本——针对不同人群的疗养康复空间环境研究[D].北京:北林业大学,2010.
[10](美)克莱尔·库珀·马科斯,著.罗华,金荷仙,译.康复花园[J].中国园林,2010.[18]Cooper
Marcus
C.Barnes
M.Healing
Gardens: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Desert.Recommendations[M]New
York:Wiley1999.
[11]Cooper
Marcus.Healing
Havens[J].USA:Landscape
Achiteeture.2005,93(8):107-10.
[12](美)迪特沃克斯,著.刘宪涛,译.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疗养花园[J].景观设计,2006,17(9):18-23.
[13]应君,曹悦燕,胡子良.为健康而设计——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疗养花园设计及其启示[J].域外规划,2008,4(24).
[14]蒙小英,皱欲波.心灵栖所——景观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的花园设计[J].中国园林,2005,1.
[15]莫定.
住区会所功能设计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16]洪蕾.
移植与生长—商业性会所本土化过程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17]陈跃中.
生态与重生
盈科中心商务会所[J].
城市环境设.
2009(05)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疗养园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概念,国外对于疗养院康复性园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现较早,从最初的园艺疗法到如今康复性园林,出现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成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世界上出现了人类追求森林浴和日光浴的热潮。美国、日本相继出现森林医院。他们公认森林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三浴之一(海水、日光、森林)。德国提出了“森林对全民开放”,医疗界经过临床测试,认为森林浴后能人体增强抗病能力和机能调整恢复。目前俄罗斯、美国、日本己有香花医院。在香花医院里治疗不靠昂贵的设备和药物,靠的是四季开放的鲜花。医生让病人吸入一定剂量的花香气,以此作为医疗手段。最近国外出现了旅馆化、田园化、智能化的医疗机构。而且,国外也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医疗健康护理研究和设计机构,如:比利时鲁汉大学的医疗建筑研究小组、日本的医疗福社建筑协会等。他们对医疗机构的建筑、环境质量、未来的发展更新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就医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疗养类建筑建设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峰时期,并且大量的陈旧的疗养类建筑己不能满足现代综合医学模式的要求而急需改造,因此人性化康复环境的创造问题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整个医学界来看,正经历着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模式转化。意味着医学正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生物技术革命等使工业社会步入后工业或信息社会,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都将愈来愈密切,也极大地影响着医疗界。医疗模式的转化,使得疗养类建筑建设的重点将从规模、床位扩展,转向工作效率、环境品质和资源分布的优化与提高。随着现代医学新模式的确立,疗养类建筑的功能将从单纯医疗疾病的场所演变为具有诊疗、预防、康复等多种功能的健康服务中心的转变,人们对康复空间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人为本”、康复保健、环境美化的意识深入人心。
商务会所,这个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香港引入内地的“舶来品”,近些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蓬勃兴起。从原始的简单COPY,到跟风仿制,再到土洋结合、独辟蹊径、“中国特色”,各种商务会所(俱乐部)一路走来,构成了都市现代时尚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综观大江南北商务会所的经营状况却多数不甚理想。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和休闲需求的增多,休闲产业蓬勃发展,商务会所逐渐入住城市社区,成为社区新兴的休闲场所。无论西方俱乐部、沙龙,还是我国古代的公馆、会馆,以及现今的俱乐部、会所,本质上都是一定群体的聚集空间。目前,商务会所不但扮演城市社区人际沟通交流的渠道,而且越来越多地承载起一个城市社区的文化象征,对社区认同、社区依属、社区凝聚和社区满意等社区意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随着城市社区发展的需要,会所的社会功能将愈加丰富和完整。商务会所有传统聚落的氛围,是“家”的感觉的空间延伸与扩大,正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之间以及整个社区联系的中介,不但可以展示社区居民的个人认同,集体认同也能在其中得到培育。因此,通过发展“休闲”来整合社区资源,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依属、凝聚和满意等社区意识。
案例分析:
1.
心灵之栖所
——景观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的花园设计
1.1
融合哲学思想的花园设计理念
托弗尔·德莱尼(Topher
Delaney)的设计不单纯是视觉、实用,而是首先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设计康复型花园?我们想让花园讲述什么样的哲学问题。由此建立起关于思考“源”的哲学对话。“源”既来源场景中万物之源,如光的来源、流水的源头来自哪里又要流向哪里、环境中万物的力量的来源。以物体运动的态势来体现场景的动力源泉,一种生命的体验。
“源”也包括人生命之源,在托弗尔·德莱尼的设计中融入人生命的轨迹,如在花园中融入使用人群的童年记忆。通过场景的构图、构筑物形态、使用建材、人们喜欢的某种物质等表达出记忆中有的生活细节,将这种精神物质根植到场景中,在古普塔花园(Gupta
Garden)和天启花园的设计中就融入了业主儿时去过印象最深的地方的植物,及设计在当时场所做过的事情相似的环境。如,植物的绿、橙、黄等颜色;并设计当时场景的彩色墙壁,强化了业主的记忆,拉进了人与环境的距离。因此,花园就成了人们身心休憩的场所。
在德莱尼设计的花园中仍然用听觉、触觉、嗅觉、视觉感受空间。流水的水声、树叶的婆娑声、栀子花香、玫瑰的艳丽、沙砾、不锈钢、混凝土等都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有更具体更深刻的体验感。她认为创造时间效果也是是花园的主要元素之一,能引发人们产生哲学思考,德莱尼在空间维度上表现出四季变化和光影随时间不同而改变的效果,一天一天周而复始,体现空间的生命力持续循环和环境的永恒。
1.2
莱西塔克家庭式康复花园
莱西塔克家庭式康复花园是旧金山儿童医院康复中心内由旧停车场改建而成的花园。主要受众群是孩子,因此花园的造型和色彩都要求鲜艳活泼用色大胆如桔黄与天蓝色的搭配,再配上绿色的植物场景就变得欢乐活泼,色彩鲜艳对比强,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环境尺寸也要符合儿童使用,熟悉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在莱西塔克康复花园中有许多动物造型的构筑物,看起来调皮又有趣,孩子们能与它们嬉戏。德莱尼主要想通过这些设计来吸引孩子们到花园游玩,而特地设计一个符合儿童乐趣又保证了安全性的空间,这个空间充满了想象力的表现方式,孩子们能爬构筑物来活动身体,并且构筑物有其启示性的寓意能启发人们。
2.
疗养院建筑设计
——德国巴特艾布尔温泉水疗中心
巴特艾布尔温泉水疗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1万㎡,地势北高南低。建筑师利用这样有坡度的地势将建筑嵌入坡度内,以覆土建筑的形式制作屋顶花园。并以地形的流过建筑之势提取“环境之流,洗浴之穹,山水之观”的设计理念。水疗中心坐落在湖边,享受安静的自然环境,外围被树林环绕,植物遮挡内部空间的信息保障了游客的隐私,又不阻挡人与自然的亲近;内外玻璃外墙使游客有充分开阔、毫无遮挡的视野欣赏湖水与树林的自然景观。
建筑虽然为现代的简约风格,但外形以水疗的水为设计意向。水疗中心根据不同的水疗项目分隔出不同的区域,区与区的连接以穹顶为转换空间,因此建筑的外观特色也以穹顶为特色。整体建筑风格如水安静、干净、简单一样简洁大气,穹顶犹如温泉蒸腾的气泡冒出水平面,以水的形态和感觉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感觉穹屋”(Sensual
Dome)营造的是一种幽静适合静心沉思的空间氛围。阳光和树林的新鲜空气透过屋顶部的三个较大天窗而洒进屋内,充分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而开在穹屋侧面的孔洞能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引入不同方向的光线体现静谧的神秘感。“体验穹屋”(Experiential
Dome),穹顶上是如水般的蓝色,犹如水的颜色映射在天花上。这个穹顶上开了许多的小空洞,阳光透过空洞射入,斑驳的光斑映射在墙壁上给人闪烁活泼的感觉。“冷热浴穹(Hot-and-cold
Dome)在设置洗浴内容的同时,以水流声作为背景模仿自然环境,让人更舒适的享受水疗的过程。“放松穹屋”(Relaxing
Dome)实际上是多媒体放映室,而其屏幕是墙壁,通过投影技术将画面在墙壁上放映。丰富水疗项目,增加人的多重感受。在整个建筑形态上,有的穹屋的高度以弧线突出于丛林的高度,除了能将自然光线和森林的负氧离子引入室内节省电能外,还给人们提供了观赏绿色景观的地方。
3.
人与疗养花园
——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疗养花园
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疗养花园是康复景观设计中的经典范例,给康复型景观设计实践做出了参照性强的示范作用。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疗养花园是美国风景园林协会(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它是典型的现代西方园林设计的产物,具体化了康复型园林在空间组织和细节设计上形态。克里夫兰植物园董事希望设计一个兼顾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的花园,美丽清新、郁郁葱葱、给身处在这样环境的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关怀感,并带给他们深刻印象的地方。适用于建造花园的面积约为1115㎡,地形状况为略有倾斜,植被状况良好,保有许多多年生的乔木、灌木利于造景和病人康复。
3.1
在花园营造上体现人文关怀
在康复花园的设计上并没有将正常人的使用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分开,而是将这两类人群都考虑成受众,不会造成歧视现象。这个花园与用餐露台相比邻,分区原则按照人的行为习惯和对空间需求分成3个花园区:沉思区——静思园、探索区——探索园和园艺疗法区——园艺疗养园;这三个区域实质上是紧密相连的三个空间。
静思园是位于整个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疗养花园的入口处,满足人独处沉思需要的疗养型花园。设计线条简洁,在材质的选择上保持与自然质感相当的材质和纹理图案。空间以草坪为主,边沿被岩石步道镶嵌,内部流水喷泉与这个花园的植物景观相容,体现勃勃生机。花卉香气弥漫整个花园,提供新鲜的自然疗养因子;植物不同层次的色彩配合若隐若现的石材材料烘托出宁静的氛围和环境生生不息的永久性。
探索园与静思园只有一矮墙之隔,空间通透,半遮掩引人前往探索新的空间场景。探索园私密性极强,外围由设计师设计的石墙围绕强调其领域性,石墙也是探索园的景观之一。在探索园中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官感受环境,将植物、瀑布、水流、铺地制造成为吸引人流的景观点。石墙上的攀缘植物吸引人去触摸感受大自然的趣味。
园艺疗养园的空间开阔,阳光充足,植物品种丰富色彩绚丽,适合植物生长和观赏植物的自然美。在进行园艺设计时,设计师精心挑选十多种不同时期开花和不同尺寸大小的罗勒属植物做有层次的植物景观,使得不管是行人还是坐轮椅的人、年轻人、老年人都能从不同角度接触和观赏植物,闻到植物释放的芬芳香气。在此,设计有开阔的公共休息区和活动区,在活动区内组织游人参与园艺活动或园艺植物的教学,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互动。
3.2
在公共设施上体现人文关怀
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疗养花园主要的使用人群还是针对那些行动有障碍,身体尚处于恢复状态的人们。在细节方面如:花坛的高度、石墙的高度、草坪形式、道路材质、水景的形式、植物的选择与设计的层次、休息座椅的设计都显现这人观景的需要,并考虑人对环境组成的接受度。对于行动不方便的人员来说,老人行动缓慢、坐轮椅的病人解除不了高度过高的景观等特质,因此对于花坛、流水水景、景墙、地面植物的高度都控制在病人伸手能够解除的高度,并且不会产生疲累感和吃力感。座椅的形式多样化,在沉思空间座椅多以单坐或2-3坐。设计隐于植物中或树木下,以便人不被打扰而也不至于受孤立。在开阔性的空间,座椅外群坐环绕花坛的边沿,便于人们交流和集体活动。材质选用木材,色彩接近树干的颜色,造型沿用生活中椅子的简单化造型,避免使用工业化模式,增加自然亲切感。地面铺装形式整齐,平整既防滑又能使轮椅使用者行驶顺畅,地砖有略微的青苔色给人整体空间各个部分相互渗透融合。
4.
商务会所
——山东临沂《奇园》高端会所
4.1
空间规划
中餐包房:对洗手间及传菜间的面积重新配比(略扩大洗手间),满足功能,提高舒适度
茶室:
用餐前后的休闲、接待区域,私密性高,强调高规格接待,庄重而不缺时尚。
卧房套间:高规格接待的配套卧房兼起居、阅读、商务、接待功能。屏风式隔断设计突破了空间的界定,使原有限的面积得到扩伸,五星级的卫生间、衣帽间的格局设置,从容舒适。
他的方案立足空间及光线的整合,通过对功能的明确定位,重新配比面积,增加舒适度,从而提升该场所的高档程度。外窗整改,北面的原木窗设计成可旋转90度的落地高窗,充分采光、采景,使室内室外一体化,在原建筑室内较沉闷的环境气氛里,着意营造明快的、现代中式的、具国际星级审美的私人高级会所环境。景观与生态的结合、居住形式与经济价值的统——总体布局的双重原则规划设计将小区分为四个部分——独立别墅区、总体鸟瞰联排别墅区、公寓区、疗养院及配套设施区。
4.1
气氛营造
(1)他的方案以“新中式表现主义”为美学主线索,强调稳重、厚实、时尚、简练、奢华。巧妙地运用了“祥云”的元素贯穿整个空间(家具、灯具、纹饰),用桃木面、黄洞大理石,皮质软包,丝质屏风的搭配,突出品质及档次。
(2)家具采用具新中式及传统中式(官帽椅)的多元混搭,丰富而灵巧,释放了空间,规避了家具的笨重、单一。
(3)“祥云”“梅花”的图饰及手绘墙纸、柱式石兽的运用,赋予了室内的高雅情调和气氛。
(4)具主题风格的精量饰品及装饰小家具(花几、玄关柜等)的使用,使室内气氛锦上添花。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5.1
主要研究内容
鉴于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设计以往研究的成果,创新提出基于环境治疗的疗养园设计进行探讨,通过相关论文的写作,进而推演出提升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设计的对策,提出可行的设计建议,其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项:
(1)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整体空间概述。
(2)
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空间概述及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空间设计的意义。
(3)现代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的影响因素。
(4)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空间的类型构成及其特点。
(5)
疗养类建筑(商务会所)空间的设计原则。
(6)从整体外环境、人本空间、空间组合、空间的知觉环境、标识系统及无障碍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空间品质进行研究。
5.2
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
从宏观角度着眼,整合利用全国的疗养资源。同时研究中国传统道家,佛家的核心思想和对养生思想来确定疗养院设计的方向和基调。(商务会所相近于娱乐业,但不同于娱乐业。娱乐业喜欢消费者越多越好,而会所对消费者是有控制的。娱乐业面向大众,会所只为少数人服务。没有特色、没有主题的会所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是会所设计的亮点所在。)
在中观层面上,涉及疗养医学的知识,以及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时探讨人文因素对人思想深层情绪的激发因素。在时间维度上研究国内外疗养事业的发展历史、国外采用的园艺疗法和对康复花园的研究方式;同时对比我国疗养事业的现状,找出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内容,并借鉴国外对康复花园的研究方式,通过对优秀的疗养景观设计案例为疗养院景观建筑提供具象的参考对象(商务会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硬件,而是内容。它是一个不同层次的交流互动平台。从人的心理上满足,让它更加融合更加人性化。)
在微观层面上,景观因子作为疗养(商务会所)元素如何通过对疗养(商务会所)环境的设计发挥作用。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构想来策划疗养院(商务会所)的建设。研究顺序是:在前期评估阶段确定当地的疗养(商务会所)类型和选址,而后组织内外交通流线,确定疗养院(商务会所)的功能分区,最后分区域设计疗养院(商务会所)环境。以环境设计中的专项设计,如道路环境、公共设计等的研究作为对景观设计的完善。并补充低碳环保的理念打造符合现代主题的疗养(商务会所)环境。
5.3
解决思路
(1)文献阅读:文献阅读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书籍及论文为主,提炼其中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为设计的指导思想。国外对疗养型花园(商务会所)的研究专著、以及环境设计相关学科的学术文章。中西理念结合西为中用,取其精华,总结研究方法和结论。
(2)实地调研:选取根据不同自然类型而设置的疗养院(商务会所),从总体布局,到空间、景观环境的设计考察并总结疗养院的使用状况。
(3)访谈:在调研的同时,对疗养(商务会所)环境使用的人群采用访谈形式了解其对疗养院环境的意见及需求。
六.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计算机等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10日-2012年12月22日,查阅文献资料,毕业设计调研;
第二阶段:2012年12月22日-2012年12月31日,完成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第三阶段:2013年2
月27日-2013年
4月30日,方案草图设计;
第四阶段:2013年5
月
1日-2013年
5月15日,对方案进行深入设计;
第五阶段:2013年5
月16日-2013年
5月31日,总结并完成设计。
八.指导老师审核意见
签
字:
年
月日
II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