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开题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简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开题报告洛龙区广利街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德国教育家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
开题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开题报告
洛龙区广利街小学
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德国教育家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他极主张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的教学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在快乐、活泼、生动、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从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高情高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和合作精神。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实验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学生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2、营造轻松愉快数学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
5、
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凝,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
动机激发理论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小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科学地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较大班额授课过程中科学分组,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自信心。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教案设计、活动记录、听课、评课记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一)研究内容
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内容的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3、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品质方面的作用。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5、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教师多少年来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6、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二)研究范围
以现行课改实验教材为内容,以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一年,即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签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逐步在课堂中实践以下几项工作:课堂上小组合作中人员分组、教学内容选定、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合作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定位、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写出教学课例,课后写出教学反思,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
3、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
(2)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
2、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图片集。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组成员(6人):
教导处主任:宁小伟
教研组长:权景瑞
组员:张兴民、樊咏梅、宋春雨、高娜
2、课题组活动方式:
(1)课题组定期集中,由课题负责人领导主持,探讨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状况;分析评点及撰写相关论文;课题组负责人收集、整理研究材料论文。
(2)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交流会,展示研究成果,征求各方意见,及时改进方案。
3、对课题组成员的要求:
(1)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及时积累、分析、记录有关案例,定期完成有关教学评点与论文。
(2)自觉学习有关课堂评价的理论杂志,著作等读物,并做好摘录,更新教育观念,主动投入课题研究活动中,及时地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3)成员之间应相互团结,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不计个人名利。整个研究过程就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气氛。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开题报告
洛龙区广利街小学
数学课题组
201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