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展望

年轻是一种可笑的武器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展望本文简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展望忙碌而紧张的2004年在一声声迫近进的爆竹声中,一点一点的离我们远去了,给我们留下的有欣喜,有回味,有苦辣,更有失败。回首一年的工作历程,能给我们警醒的有很多,现将工作中的成与败、得与失总结如下。一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奠好教学改革的基石教育要发展,教师要先行。为了能够更快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展望本文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与展望

忙碌而紧张的

2004

年在一声声迫近进的爆竹声中,一点一点的离我们远去了,给我们留下的有欣喜,有回味,有苦辣,更有失败。回首一年的工作历程,能给我们警醒的有很多,现将工作中的成与败、得与失总结如下。一

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奠好教学改革的基石

教育要发展,教师要先行。为了能够更快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进程,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校在本学期加强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

1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指导教学行为本学期伊始,我校就购入了一批新书,专供教师学习之用。如《小学生学会提问的实验研究》,《新课程理念的探索实践》,《自主愉快创造性的学习》等,老师们借阅并做了笔记。此外,我们充分利用每周四教研时间,学习课标,探讨教学方法。在与书本对话的同时,我们倡导教师间的同伴互助,相互交流。每周,老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反馈上来,我们在校内展开讨论,两个人,三个人,抑或几个人,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不断的争鸣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想法难以站住脚根时,就会自发的回过头来学习理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具有争议的问题,校长结合理论在教研时间给以解答。本学期,我校就“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如何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等几场讲座。很好的做到了有疑必问,有问必答。另外,我校倡导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学理论知识,利用自己手中的书籍,和学校所有的报刊杂志,以及塔小的网上资源,开拓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2坚持听课,把好上课关。上课,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关键时刻。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各种活动来优化课堂教学。首先是推门课和邀请课相结合。开学初,我听了一年级*

老师的汉语拼音课《我是一只小鸽子》。课前,我先听了她的说课并给做了指导,然后听她上课,再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后做有针对性的指导,收效不错。我们还搞了“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并推选出了**

和**

两位老师的两节课,在全校老师面前展示,各位老师都写出了深刻的评课材料,对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11

月,市教委的**

老师来我乡,我校的**

老师有幸上了一节课,经过杨校长的精心指导获得了好评

。*

老师的邀请课《让小球动起来》,开始在四二

班上的并不理想,缺乏让学生探究的理念,经过相互的交流,她重新设计教案,在四一

班上的很成功。这就是我们说课,讲课,评课三结合的循环往复的工作路线,将研究课和家常课相结合,将推门课和邀请课相结合。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事业观。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树立爱学生,爱岗位,爱事业的思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发生。二﹑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重视备课的质量,而不在字数的多少。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月检查备课一次,要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强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能力的培养。并要求教师每课都写出教学反思,思索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每月写两份教学论文,挑选好的上交教育组。其中,涌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教学论文。另外,要求教师不留重复性作业,讲究作业的针对性,开放性,增进学生得学习兴趣。每月检查学生作业一次。首先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要求,要求人人写规范字,并组织了作业展览,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本和日记本是这学期检查的重点,结合“精品天天读,感悟天天说”开展了广泛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并加以运用,要求教师给以评价,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提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仍旧是六年级的毕业汇考的质量问题。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也稳定了学生的情绪。跟踪六年级教师听课,端正教学思路,上好每一节课,既要教会知识又要教会方法,使学生能灵活应变,举一反三。对于后进生因材施教,从基础抓起,提高成绩。本次期末考试成绩理想。

三﹑

对于来年的展望今年,教导主任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忙乱的,但我相信明年会更好。下学期,我会依据上级的要求制定更加周密的计划,有任务的布置,还要有检查的记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步骤,更系统化。作业和备课,定期查与抽查相结合,开展作业与备课的展览活动,并评出奖。对于作业和备课的要求要更加具体化,让教师和学生们有章可查,有法可依。坚持听推门课,开学就开始,使优化课堂的脚步加快。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对待工作,学习理论,分析教学现象,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我自身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学习,多请教,学做事,学做人,遇事多角度考虑,想在前,做在后,不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在下学期,走入课堂,潜心教改,争取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今年的工作中虽有许多不足之出,但我也摸到了许多门道,抬头看,前路漫漫,手握披荆斩棘的利剑,斩妖除魔,让一身的正气浩然在天地之间!

紫色风铃 2022-06-30 16:42:13

相关推荐

前途的意思

前途原指前面的路程,比喻将来的光景;将行经的前方路途,引申为目标和价值。出自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出处:晋-左思《吴都赋》:“先驱前涂,俞骑骋路。...
展开详情

丼怎么读

jǐng或dǎn。读作jǐng时,同“井”。读作dǎn时,意为投物井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可用作姓。中文丼字来源甲骨文,甲骨文即有丼字,或为今“丹”字,井中的一点,为丹砂的象征符号。又因为从“井”得字,所以也指井,...
展开详情

闭门反思的意思

“闭门反思”的意思是关上门反省自己的过错。形容自身冷静下来好好单独地想想所犯之过错,作出深刻反省。成语出自:《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畅姬扳肯殖厩帮询爆墨。”...
展开详情

芝麻油是上火还是降火

芝麻油有降火功效。一般黑芝麻食用,白芝麻榨油。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
展开详情

进退裕如是什么意思

进退裕如,汉语成语,意思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出自《耆旧续闻》。成语的出处: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须鞭勒,无不当人意。”成语的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进退自如。示例:清薛福成《庸盦笔记...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霍尔系数计算公式

霍尔系数计算公式:η=G/nF。霍尔效应(Halleffect)是指当固体导体放置在一个磁场内,且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的电荷载子受到洛伦兹力而偏向一边,继而产生电压(霍尔电压)的现象。电压所引致的电场力会平衡洛伦兹力。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立冬喝茶的诗句

立冬喝茶的诗句:
1、《寒夜》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暮雪》清代大须: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
3、《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宋代徐照: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梅远误春花。
贫喜田新长,吟令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4、《晚起》唐代白居易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5、《春日山中对雪有作》唐代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希腊神话中,谁是最高神?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神王,统治世间万物至高无上的天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神。罗马神话中对应宙斯的神祇是朱庇特(Jupiter或Jove)。
宙斯被称为“众神之王”或“奥林匹斯之王”,同时也是天空与雷电之神。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天上就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当他愤怒时,天空就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因为古希腊人及罗马人崇拜宙斯,因此在神话里将宙斯说成是自己的祖先,奥林匹斯的许多神祇和许多希腊英雄都是他和不同女子生下的子女。他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两个兄弟波塞冬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冥界。宙斯守护的星座是射手座。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很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辛弃疾从小就习武练剑,饱读诗书,也一直把霍去病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人物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要影响:

一、文学:

1、词: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2、诗:

辛弃疾的诗,据辛启泰所辑《稼轩集抄存》收诗111首。邓广铭辑校《辛稼轩诗文抄存》清除误收,增补遗漏,得诗124首。其后,孔凡礼的《辛稼轩诗词补辑》又新补诗19首。现存辛诗,共133首。辛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可与其词相证,其中《送别湖南部曲》,自写政治遭遇,可与《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对读;“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干人不知”(《鹤鸣亭绝句》),感叹英雄失意,也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合拍,而“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与《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合拍。正是置闲期间所反复咏吟的歌词题材。“剩喜风情筋力在,尚能诗似鲍参军”(《和任师见寄之韵》),辛弃疾以鲍照自许。他的诗风格俊逸,在当时“江西”“江湖”两派之外,自有掉臂游行之致。而且,他的某些抗战诗,悲壮雄迈,也未必在其抗战词之下,但是,辛弃疾毕竟是以词之余作诗,其诗作成就,自然无法与词相比拟。

3、文:

除去诗词方面的成就之外,辛弃疾的文笔势磅礴,充满豪情,颇为值得称道。辛弃疾的文,据邓广铭所辑,计17篇其中除几篇启札和祭文外,多为奏硫。这类奏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所存在的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系统地陈述了辛弃疾对于抗金、恢复事业的见解及谋略,充分体现了他经纶天下的“英雄之オ”和“刚大之气”。辛弃疾曾明确宣称:“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九议》其二)辛弃疾其文,犹如其人,世充满着虎虎生气。所谓“笔势浩落,智略辐湊,有权书衡论之风”(《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正体现了辛文的特色。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二、书法:

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去国帖》曾经过元人赵孟頫,明人黄琳、项元沛及清人永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三、军事:

1、军事活动:

辛弃疾不仅是词中高手,同时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为将,可冲锋陷阵,有万军之中勇擒张安国之壮举;为帅,可指挥若定,有一月平定茶商军之功绩。

辛弃疾曾提出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这种登陆作战是与陆地进攻相配合的。他的这一构想,富有军事创意,他自己说这与当年楚汉战争时韩信绕过中原、直取齐地,有异曲同工之效。

2、军事思想:

辛弃疾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美芹十论》中。《美芹十论》又名《御戎十论》,是辛弃疾的一篇军事政论文。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在辛弃疾向宋孝宗进献《美芹十论》后,后人将“美芹”作为忧国忧民、悲国家之颠覆的代名。《美芹十论》分为十个篇章,分别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致勇》《防微》《久任》《详战》,详细构建了从精神到物质再到军队管理的治国策略,陈述任人用兵之道。最后一步步地向孝宗展现了南宋进攻金国的战略构想,系统地表现了辛弃疾高瞻远瞩的战略方针与远见卓识,足以体现其军事战略水平与军事谋略。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