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开题报告

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开题报告本文简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李生杰学号:2011301010319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指导教师:黄亚峰日期:2015年4月25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
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李生杰
学
号:
2011301010319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
微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
指导教师:
黄亚峰
日期:2015年4月2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简介:
通常,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与之相对应,把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设备或逆变器。
如上所述,逆变器有多种类型,因此在选择机种和容量时需特别注意。尤其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太阳电池容量和蓄电池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
2005至201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由10.7亿美元增至7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3%。欧洲、亚太地区及北美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光伏逆变器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0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仅20MW,到201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约520MW,是2009年228MW装机量的2倍多。2011年我国新增装机量达到2.9GW,在全球排名第四。2015年我国光伏逆变器需求量将达到5.0GW,2020年将达到10GW。
在我国“十一五”期间,诸如逆变器等光伏发电配套设备多处在研发和创新阶段,较少受到政策关注。“十二五”时期,光伏发电市场的趋势是向全产业链发展,晶硅、组件以外的配套设备将受到市场与政策的进一步关注,发改委将逆变器列入指导目录鼓励类,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2010年,我国光伏并网容量达500兆瓦,逆变器市场在5亿元左右。目前,“十二五”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大幅上调到10GW,较之前公布的目标翻了一番。假设这些装机全部并网,按照1元/瓦造价计算,预计到2015年,国内逆变器市场将达到100亿元。
随着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光伏逆变器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光伏逆变器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光伏逆变器行业中的翘楚!
光伏逆变器是电力电子技术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应用,行业技术水平和电力电子器件、电路拓扑结构、专用处理器芯片技术、磁性材料技术和控制理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另外,功率等级在200
瓦~500
瓦的微型逆变器,可方便地在幕墙、窗台、小型屋面上使用,在最近几年也成为一个细分市场热点。组串型光伏逆变器单相产品以升压电路+单相无变压器拓扑结构为主;组串型光伏逆变器三相产品以升压电路+三相三电平无变压器拓扑结构为主;电站型光伏逆变器以三相桥式电路拓扑为主,同时包括无变压器和有变压器两类。光伏逆变器重点关注以下技术指标:高效率: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寿命周期内发电量的多少。根据产品型号的不同,国际一流品牌的产品的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8%以上。长寿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0
年左右,所以要求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寿命需要达到较高水平。高可靠性:光伏逆变器发生故障将会导致光伏系统停机,直接带来发电量的损失,所以高可靠性是光伏逆变器的重要技术指标。宽直流电压工作范围:因为单块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直流电压比较低,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多块串联,得到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再进行多组并联后输入到光伏逆变器。由于不同功率、不同电压的光伏电池、不同的串并联方案组合,要求对同一规格的光伏逆变器能够适应不同的直流电压输入。所以,光伏逆变器具有越宽的直流电压工作范围,就越能适应客户的实际应用需求。
符合电网并网要求:各国电网对于接入电网的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并网电流谐波、注入电网直流分量、电网过欠压时保护、电网过欠频时保护、孤岛保护等。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接入,对电网的运行、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电网提出了如低电压穿越、无功补偿、储能等新要求。
三、原理
逆变器是一种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电力调整装置,主要用于把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一般由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构成。升压回路把太阳电池的直流电压升压到逆变器输出控制所需的直流电压;逆变桥式回路则把升压后的直流电压等价地转换成常用频率的交流电压。逆变器主要由晶体管等开关元件构成,通过有规则地让开关元件重复开-关(ON-OFF),使直流输入变成交流输出。当然,这样单纯地由开和关回路产生的逆变器输出波形并不实用。一般需要采用高频脉宽调制(SPWM),使靠近正弦波两端的电压宽度变狭,正弦波中央的电压宽度变宽,并在半周期内始终让开关元件按一定频率朝一方向动作,这样形成一个脉冲波列(拟正弦波)。然后让脉冲波通过简单的滤波器形成正弦波。
元器件的构成:
1、电流传感器
光伏逆变器一般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来进行电流采样,从小功率到大功率所采用的电流传感器形式不一,列举一些例子如:
100KW:检测电流是300A左右,一般都会采用JCE308-TS7电流传感器
250KW:检测电流是500A左右,一般都会采用JCE508-TS6电流传感器
500KW:检测电流是1000A左右,一般会采用JCE1005-FS电流传感器
1MW:检测电流是2000A左右,一般会采用JCE2005-FS电流传感器
对于电流传感器要求精度高、响应时间快,而且耐低温、高温等环境要求,目前国内很多厂家都用开环电流传感器来取代闭环电流传感器,如:JCE1000-AXS、JCE1500-AXS、JCE2000-AXS等
2、电流互感器
一般采用BRS系列电流互感器,从几百到几千A不等,输出信号一般采用0-5A为标准
3、电抗器
四:功能
逆变器不仅具有直交流变换功能,还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太阳电池性能的功能和系统故障保护功能。归纳起来有自动运行和停机功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防单独运行功能(并网系统用)、自动电压调整功能(并网系统用)、直流检测功能(并网系统用)、直流接地检测功能(并网系统用)。这里简单介绍自动运行和停机功能及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
1、自动运行和停机功能
早晨日出后,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增强,太阳电池的输出也随之增大,当达到逆变器工作所需的输出功率后,逆变器即自动开始运行。进入运行后,逆变器便时时刻刻监视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只要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大于逆变器工作所需的输出功率,逆变器就持续运行;直到日落停机,即使阴雨天逆变器也能运行。当太阳电池组件输出变小,逆变器输出接近0时,逆变器便形成待机状态。
2、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
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是随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电池组件自身温度(芯片温度)而变化的。另外由于太阳电池组件具有电压随电流增大而下降的特性,因此存在能获取最大功率的最佳工作点。太阳辐射强度是变化着的,显然最佳工作点也是在变化的。相对于这些变化,始终让太阳电池组件的工作点处于最大功率点,系统始终从太阳电池组件获取最大功率输出,这种控制就是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太阳能发电系统用的逆变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包括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这一功能。
参考文献
[1]胡德勇,用宏春.应重视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J].中国能源,2001(8):24-27
[2]赵玉文,吴达成,王斯成,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中)[J]
.太阳能,2008,(7):06-15
[3]李仲明.极富发展前景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J].新材料产业,2003,(7):14-16
[4]朱铭炼.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研究生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5]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丁道宏.电力电子技术(修订版).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年:180~185
[7]廖志凌.太阳能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8]Tunlasakun
K.,Kirtikara
K.,Thepa
S
A
microcontroller
based
islanding
detection
for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Circuits
and
Systems,2004.MWSCAS
`04.
The
2004
47th
Midwest
Symposium
on,2004:iii-267-9.
[9]郑诗程,丁明,苏建徽.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孤岛效应的仿真与实验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2):3085~3088.
[10]刘和平,严利平,张学锋等,《TMS320LF240xDSP
C语言开发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1-2.
[11]周志敏,周继海,纪爱华.逆变电源实用技术—设计与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2]
杨海柱,金新民.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3)50-52.
[13]
王守仁,金新民,杨海柱.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气时代,2006,(3)112-114.
[14]
马幼捷,程德树,陈岚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析与研究.电气传动,2009,39(4).
[15]张敬南,姚绪梁,张强,罗耀华.
基于工程设计法的双向直流变换装置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44(9):83-85
[16]廖志凌,阮新波.
一种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双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8,23(1):97-103
[17]谢文涛,张东,吕征宇.
光伏发电系统中前端DC
/DC变换器的设计[J].机电工程,2007,24(9):101-104
[18]
N.
Patcharaprakiti.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using
adaptive
fuzzy
logic
control
for
grid-
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C].IEEE,2002,372-
377.
[19]
Hudson,R.M.
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of
antislanding
algorithms
for
IEEE
929-
2000
compliance
of
single
phase
photovoltaic
inverters
[C],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2002,1414–1419.
[20]
Yuvarajan
S,Yu
Dachuan,Xu
Shanguang.
A
Novel
Power
Co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
J
]
.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4,135(
1-
2)
:327-
331.
[21]
Woyte
A,Belmansk
R,NjsJ.
Testing
the
Islanding
Protection
Function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s.
IEEE
Tra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03,18
(
1)
:157-
162.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方法(途径):
研究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化石燃料的蕴藏量逐渐减少,为应对此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光伏逆变器得到广泛应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研究光伏逆变器如何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研究的课题内容:
1.
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2.
光伏逆变器的运行原理;
3.
利用仿真软件PSIM,模拟实际情况的光伏逆变器运行;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年*月*日
所在院(系)审查意见:
负责人:*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