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格式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格式本文简介:1.结构要求请将学位论文个部分按以下顺序排序:(1)封面,(2)任务书,(3)答辩决议书(4)北京邮电大学本科设计诚信声明(5)中文摘要及关键词(6)英文摘要及关键词(7)目录,(8)正文,(9)注释(NOTES)(10)参考文献(WORKSCITED),(11)致谢(ACKNOWLEDGEMENT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格式本文内容:
1.结构要求
请将学位论文个部分按以下顺序排序:(1)封面,(2)任务书,(3)答辩决议书
(4)北京邮电大学本科设计诚信声明
(5)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6)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7)目录,(8)正文,(9)注释(NOTES)(10)参考文献(WORKS
CITED),
(11)
致谢(ACKNOWLEDGEMENTS)
(12)开题报告
(13)中期检查进展情况检查表
(14)本科毕业论文信息卡
页面设置等见论文指导手册第7页
(第十章第46条)
2.各部分具体要求
2.1封面
采用校教务处统一印制的封面,文中的封面从模板上下载,封面上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严格按照模板要求控制各部分字体、字号。
2.2任务书
任务书包括论文题目(中文题目在上、英文题目在下)、主要任务及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参考文献以及进度安排。由指导老师下达给学生的语气。论文中英文题目分别用宋体小四及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正文字体为宋体五号;题目分类为1.理论分析类2.非软硬件;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学院,另一份装订于毕业论文中。注意中的字数要求
2.3答辩成绩决议书
该表由教务处网上下载,学生用宋体五号字填写好学生和指导老师相关情况后,装订在论文中。
以下须用手写:
指导教师评语:
不能少于200字,主要包括开题报告、研究内容、工作量、工作态度、论文质量、创新性、应用性、论文写作、文本规范、存在的不足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导师评分满分40分。
答辩决议书中的答辩小组评语:不能少于100字,主要包括研究内容、工作量、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等。答辩小组评分由答辩小组每个成员给出的成绩的平均分计算,满分60分。
答辩决议书中的百分制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分与答辩小组评分相加得出,其相对应的五级分制为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2.4
诚信声明
由教务处网上下载,本人签名和日期手写。
2.5中文摘要
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两字,用小三号字、黑体,加粗。两字之间空一格。“摘要”两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中文摘要在300-500字左右,字体为小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2个字符格式设置。内容简要介绍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摘要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5个。。各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不加标点符号。行距中英文均1.5倍
2.6英文摘要
论文英文题目采用大写字母(三号,加粗),居中打印。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ABSTRACT”,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加粗。
下面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英文摘要一般在400字以内,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
,字体为小四号,加粗,间隔两个字符空格,关键词用小四号,小写,一般为3—5个。
关键词之间间隔两个字符空格,不加标点符号。
2.7目录
“CONTENTS”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书写。目录中不列入Abstract
(因为Abstract
在其前面出现),直接从Introduction开始;目录格式用自动生成方式提取
每章用ChapterⅠ,ChapterⅡ,Chapter
III(I、II、III等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数字”来添加,不要用英文大写字母I来表示,采用小三号,加粗)
每节用1.1,1.2等来表示,采用四号字体,不用加粗
1.1.1,1.1.2
等采用小四号字体,不用加粗,如果有四级标题,仍然用小四号字体,不用加粗,
章节序号的级序为:Ⅰ、1.1、1.1.1,依此类推,最低两级标题,最多四级标题
目录部分采用单倍行距。
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单独成章,不加章节号。
2.8正文
(注意:不要在文章中出现Body这样的字样)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目的;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1000字。
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单独成章,不加章节号。
正文文字一般为7000-8000词,不得少于7000词。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1.5行距,“节与节之间空一行”。段落按照“首行缩进”,空四个字符或TAB键自动生成。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数字编号方法,但分级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章节字体: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三号加粗);下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
每章应另起一页。
毕业论文正文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即每节之间空一行,但每节的标题和该节正文之间不空行,并且正文中每章的标题居中,二级和三级标题均顶格写)
ChapterⅠXXXX
小三号,加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1
XXXX四号字体,不用加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1.1
XXXX
小四号字体,不用加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1.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注意:每一级标题的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大写,每一级标题的第一个单词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首字母都要大写。
注释
分脚注和尾注两种。
对于参考文献的标注,学士论文一般不使用脚注和尾注,而使用简单明了的文内夹注。脚注和尾注的使用范围和方法说明如下:
1.脚注:脚注仅用于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除此以外,一般不用脚注。脚注内容出现在有关页的底端。
方法:在需要加注的词后(词后有标点的在标点之后),点击“插入/脚注和尾注”,在“插入”内选“脚注”,点击“选项”,点“所有脚注”,在“所在位置”中选“页码底端”,在“编号格式”中选“自定义标记”,输入“*”、“**”等。
2.尾注:对文中某一项内容需要补充说明,但又不便作文内夹注或列入参考文献时,可使用尾注。注释内容出现在正文后、参考文献前,另起一页,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粗体居中标明“Notes”,不同注释条目之间要空一行。
方法:1.
在参考文献前面一页的末尾插入分节符(插入/分隔符,在“分隔符类型”中选“下一页”,确定。如果不在必要之处插入分节符,尾注将出现在整个论文的末尾,而不会出现在参考文献之前)。2.
在需要加注的词后(词后有标点的在标点之后)点击“插入/脚注和尾注”,在“插入”内选“尾注”,在“编号方式”内选“自动编号”,点击“选项”,点“所有尾注”,在“所在位置”中选“节的结尾”,在“编号格式”内选“1,2,3,……”,在“起始编号”中选“1”,在“编号方式”中选“连续编号”。
3.
字体、字号取默认值。
文内夹注(即引文出处的标注)
(一)总体要求
1.
凡论文正文中引用他人文献的,都必须在有关之处用圆括号作文内夹注,同时该引文出处的详细信息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内。
2.
文内夹注的基本格式为:(作者姓氏
出版年份:
文献页码),圆括号内的中文姓名采用全部姓名,若该中文姓名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则和英文姓名同样处理,在圆括号内只写姓的汉语拼音即可。
3.
标点格式:在“作者姓氏”和“出版年份”之间空一格;“出版年份”后加冒号,空一格,然后是文献页码。如用中文冒号的,后面不用空格。
4.
中文作者姓名汉语拼音的写法:按汉语习惯,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属于双名的双名连写,中间不用连字号,如Zhu
Yongsheng。
5.
使用引号的直接引文需标页码;不使用引号的转述引用,引自某一部分的,也需标出该部分所在的页码。只有在转述引用文献中的某个概念或思想而又无法确定引自哪一页或哪几页时,才可不标页码。
(二)具体形式举例如下:
1.
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献,姓氏未出现在正文内,姓氏应标出,如:
Human
beings
have
been
described
as
“symbol-using
animals”
(Burke
1966:
3).
This
point
has
been
argued
before
(Frye
2001:
178-85).
注意:句号在括号后面。
2.
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献,姓氏出现在正文内的,夹注内不重复姓氏,如:
Frye
has
argued
this
point
elsewhere
(2001:
178-85).
Yule
(1996b:
100)
also
stated
that
…
3.
同一作者同一年内出版的多篇文献,在不同夹注的相同年份后加“a”、“b”等,以示区别。加“a”、“b”等的依据是该作者同一年出版的文献在“参考文献”中按出版月份排列的前后位置,即排在前面的加“a”,排在后面的加“b”,以此类推。如:
For
example,when
expressing
an
opinion
a
woman
would
probably
say:
Well,em,I
think
that
golf
is
kind
of
boring,don’t
you?
(Yule
1996a:
89).
Yule
(1996b:
100)
also
stated
that
…
4.
夹注中包含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各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
Halliday
stated
(1985a,1985b)
that
…
5.
夹注中包含不同作者的多篇文献,各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
Foreign
researchers
(Halliday
and
Hasan
1985a,1985b;
Schiffrin
1987;
Hubbard
1989)
are
among
those
who
contribute
greatly
in
this
field.
6.
多位作者的一篇文献:
Smythe
and
Jones
(2001)
found
…
…
as
has
been
shown
(Smythe
and
Jones
2001)
…
This
procedure
means
that
“after
a
relatively
fast
translation
of
the
whole
text,the
translator
should
spend
some
time
reading
through
the
whole
TLT
and
make
corrections
and
improvements
until
he
or
she
is
quite
satisfied
with
it”
(谭卫国and蔡龙权
2005:
36-7).
Modern
literary
studies
have
their
origin
in
classic
studies
(Graff
et
al.
1995:
19-35).
注意:作者为两人的,两人姓氏中间加and;作者为三人以上的,在第一位作者的姓氏后加上et
al.,省略其余作者姓氏。也可列出全部作者的姓氏,如(Yule,Graff
and
Boswell
1880)。作者姓氏之间用逗号,最后一位作者姓氏前用“and”。无论用哪种方法,全文要统一。
7.
转引,即引自第二手资料,加“quoted
in”:
Samuel
Johnson
admitted
that
Edmund
Burke
was
an
“extraordinary
man”
(quoted
in
Boswell
1980:
450).
注意:Boswell的有关信息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内。
8.
连续引用同一文献,用“ibid.”标出,表示出处同上。如:(Ibid.:
15),表示与刚才引用的文献相同,但页码不同。页码也相同的只标
(Ibid.)。要注意的是,连续引用不同于重复引用。在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中间没有对其他文献的引用,才属于连续引用,才能使用“ibid.”。
9.
较长的引文:40个英语词以上的引文,单独为一段,左边缩进2个Tab键的距离,右边也缩进相同的距离。字体为斜体,字号不变。也可以字体不变,但字号小一号。
The
European
colonials
sought
to
enforce
systematically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natives:
The
casualness
of
the
fur
trading
type
of
contacts
could
no
longer
be
tolerated.
Hence,with
the
arrival
of
the
missionaries
and
their
Christian
ethic
the
task
of
converting
the
natives
began,and
peaceful
penetration
entered
a
new
phase,based
upon
an
institutionalized
mode
of
cultural
dismemberment.
(La
Violette
1961:
302-3)
注意:单独成段的引文不用引号,文内夹注紧随其后(即不换行)。引文结束的句号在括号之前,这一点跟较短的引文不同。
10.
文学作品的文内夹注:引文来自诗歌等韵文时,可以篇次和行次代替标注中的页码;引文来自剧本等文献时,以幕次、场次和行次代替页码。详细要求可参考《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第五版)》([英]吉巴尔蒂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及其后版本)的有关部分。
参考文献
(一)总体要求
1.
参考文献部分列在正文后面,有尾注的列在尾注后面,另起一页。页面上端空一行(小四号),第二行以Works
Cited为标题,居中,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三号,粗体。标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正体。每段(即每个参考文献)悬挂缩进,
不用标序号,取默认值,即2个中文字符或一个Tab键的距离。
2.
参考文献的条目,应包括在论文中引用过的全部文献。
注意:未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不能罗列。
3.
学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应有10种以上,其中至少要有5篇以上英语文献。
4.
网上文献慎用。
5.
排列顺序:外文文献在前,以姓氏的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在后,以姓氏的拼音为序。同一作者的文献,按出版年份的先后为序;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文献,按月份为序排列。
(二)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1.
参考文献包含的基本项目有: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商,出版年.其它项目见后面的举例说明。
2.
作者为多人的,无论是两人还是两人以上,必须写上全部姓名。
3.
作者姓名的写法:
第一作者的姓和名要颠倒,姓(last
name)在前,名(first
name)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姓必须写全。名可缩写,也可写全,以写全为宜。如有中间名(middle
name)的,中间名可以缩写。作者项最后以句号结束。中文作者姓和名不颠倒,按照中文习惯书写。
第一作者以后的作者,姓和名均不颠倒。姓要写全,名可写全,也可缩写,以写全为宜。
作者项以外的姓名,即出现在后面的姓名,姓和名均不颠倒。姓必须写全,名以写全为宜,也可缩写。
4.
文献名称的写法:
书名(包括期刊名称):用斜体
书的主标题:第一个词和各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副标题:除了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
文章名(包括论文名称):不用斜体,用引号。
文章的标题,无论是主标题还是副标题,除了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
说明:中文文献,无论是书名还是文章名,均不用斜体,不用书名号,也不用引号。
5.
参考文献各项之间的标点符号:
作者项后跟句号,文献名后跟句号,出版地后跟冒号,出版商后跟逗号,出版年后跟句号。
6.
标点符号后的空格:英文标点符号后一般空一格。破折号、连字符号、撇号(后跟“s”)、斜线符号例外,后面不空格。两种标点符号连用时,中间不空格,如“K.,”和“et
al.,”等。
7.
每条文献均以英文句号结束。
(四)各种文献的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专著或一般图书,
例1:一位作者:
Gruen,Erich
S.
The
Image
of
Rome
.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69.
说明:作者项后跟句号。
例2:两位作者:第一作者的姓名后加逗号,加“and”,然后是第二作者的姓名,后加句号。
Okuda,Michael,and
Denise
Okuda.
Star
Trek
Chronology: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
New
York:
Pocket,1993.
说明:该文献的作者项也可写成:Okuda,M.,and
D.
Okuda.
例3:两位以上作者:各作者姓名之间加逗号,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之前加“and”,之后加句号。
Quirk,Randolph,Sidney
Greenbaum,Geoffrey
Leech,and
Jan
Svartvi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don:
Longman,1985.
说明:该文献的作者项也可写成:Quirk,R.,S.
Greenbaum,G.
Leech,and
J.
Svartvik.
例4:编辑的书:在编辑姓名后加逗号,再加“ed.”,编者为多人时,加“eds.”。
Duff,A.
M.,ed.
A
Literary
History
of
Rome.
New
York:
Barnes
Water
so
clear
ad
sand
so
white,backward
birds
fly.
…………………………………………………
Living
in
hard
times,at
my
forested
hair
I
pine;
Pressed
by
poverty,I
give
up
my
cup
of
wine.
方括号的一种用法
如需对引文中的某项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可使用方括号。方括号表明其中的内容为说明性文字,不属于原文,而是论文作者自己加的。如:
Why
she
would
hang
on
him
[Hamlet’s
father]
As
if
increase
of
appetite
had
grown
By
what
it
fed
on….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Hamlet’s
father]
是对him的说明,便于读者明白him指的是谁。又如:
Many
readers
have
taken
seriously
Tennyson
s
exhortation
“[t]o
strive,to
seek,to
find,and
not
to
yield”.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t]o表明原文里用的是To,这里为了使句子合乎语法,论文作者把大写T改产了小写t。再如:
“[O]nly
those
who
have
never
tried
it
for
a
week
or
two,”
writes
Robertson
Davies,“can
suppose
that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does
not
demand
a
strength
and
determination,a
resolve
not
to
be
beaten,that
is
a
special
kind
of
energy.”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O]nly表明原文里用的是only,这里为了使句子合乎语法,论文作者把小写o改成了大写O。
我们英语专业本科论文的格式(英文部分)跟MLA格式绝大部分相同
不同的地方:
正文的引文标注内包括出版年份。根据MLA文内夹注的格式,圆括号内有作者姓氏、文献名简称和文献页码,不注年份。但参照我国通行的做法,我们的格式是:正文的引文标注内注明作者姓氏、出版年份、页码,如(Frye
2001:
178-85),而不是(Frye
17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