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初探

铁路营业线施工
事故
风险管理
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具有点多线长、作业分散、专业及项目繁多,队伍结构复杂且安全技术水平不一的特点,加之施工中因设计或环境条件等变化的因素,对营业线上既有的设备正常运行和行车安全的影响都非常严重。营业线施工除作业本身的安全外,还直接关系到运输畅通和列车安全。一旦因施工原因发生行车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而且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加强对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已经成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最紧迫、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论文通过分析近几年铁路营业线施工方面的典型事故案例,并结合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要求,提出了加强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对策。
一、相关名词
(一)铁路营业线施工
铁路营业线施工是指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各种施工作业,按组织方式、影响程度分为施工和维修两类。邻近营业线施工是指在营业线两侧一定范围内,新建铁路工程、既有线改造工程及地方工程等影响或可能影响铁路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作业。《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以下简称“铁运280号文”,邻近营业线施工纳入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范畴。普速铁路是指列车运行速度为200km/h以下的铁路运输线,一般具有客运与货运两种功能。铁运280号文规定,既有线提速200~250km/h区段营业线施工按普速铁路管理。
(二)天窗
天窗是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线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按用途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铁运280号文规定,凡60km/h以上区段作业必须全部纳入天窗修,由此带来三个转变,即由零散的作业到相对集中的转变;由点外可以干到坚决不能干的转变;生产组织方式由维修“随意性”到比照大修严格计划性的转变。
(三)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安全生产问题,还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处理风险,涉及财务、安全、生产、设备、物流、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套完整的方案,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特点
(一)遵照执行的规章制度多
普速铁路大都客货共线,列车运行昼夜不停,线路等级标准低于高速铁路,信号通信设备类型不一,所以,其施工组织条件和情况更为复杂,一旦碰到施工和维修,其需要执行的规章更多。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建设、设计、监理、行车组织、设备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在施工过程中,遵照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
(二)牵涉的部门单位多
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作业可能遍及铁路沿线的各个地点,铁路营业线施工条件复杂,现场作业控制难度大,涉及面广,安全管理风险高。确保施工安全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行车组织、设备管理等单位和部门的共同责任。根据施工项目与施工等级,施工过程往往是多专业、多部门、多工种、多种机具共同作业,空中(接触网)、地面和地下全方位立体交叉施工,相互影响,如工务部门负责的大机清筛,其配合的部门有电务段、供电段、通信段与车辆段等;在工程的具体实施中,施工种类项目繁多,各种条件千变万化,有些施工无经验可循。
(三)对运输生产干扰大
营业线施工同时涉及施工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非常严重。据统计,17%的重大行车事故是由于在营业线施工时违章所造成。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既有繁忙干线封锁5小时及以上等方面的Ⅰ级施工,又有影响全站(全场)信联闭6小时及以上等方面Ⅱ级施工,还有更多的除Ⅰ级、Ⅱ级施工以外的Ⅲ级施工。既有更换道岔尖轨、辙叉、基本轨等方面的Ⅰ级维修,也有利用小型养路机械整治线路病害,对轨道(道岔)伤损零部件进行更换或修理等方面的Ⅱ级维修。不管属于哪一级施工与维修,都需要安排天窗或执行列车慢行的有关规定,对列车运行秩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工封锁时间一般较短且工作量集中,组织人员多,体力消耗大,行车人员由于施工而采用某些非正常行车措施导致操作不规律。设备新旧交换,性能不一,未经“磨合”经常出现异常情况等,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常见事故分析
通过对2011―2015年全路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近
90例常见事故分析,事故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一)发生机车车辆碰撞事故
一是盲目按施工封锁点的时间申请开通,违反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小车等设备来不及撤出线路;二是施工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侵限,致使与运行中的列车相撞;三是自轮小车和工程车随意上线作业发生碰撞或遛车事故等。
(二)耽误列车
一是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耽误列车;二是施工封锁点前,提前组织人员上道搬运作业机具,造成列车停车;三是使用轻型车辆、小车及施工机械,未及时撤离而耽误列车;四是拨接、换边、插铺道岔超时(即砸点)事故等。
(三)人员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