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本文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等级、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等做了介绍。时代呼唤心理健康,人才需要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本文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等级、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等做了介绍。时代呼唤心理健康,人才需要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标准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人的一生中,总会变换环境,每当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遇到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做了一系列的阐述,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当然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顺利完成学业、拓展视野、培养能力的基石。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1、身心感觉良好
2、智力功能得到充分实现
3、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恰当的情绪表达
4、意志品质优良
5、具有积极向上、协调完整的个性
6、自我评价客观积极
7、积极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8、适应能力强
9、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0、具有较强的心理自助能力
2
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等级[2]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2.1
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
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某一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
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
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2
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被上司批评、家庭琐事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
时间短暂,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
损害轻微—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
(3)
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2.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
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2)
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
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具有心理障碍的人一般很难融入社会活动中,也无法像其他人那样与让人正常的交往。
2.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
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意志消沉,思维迟缓等等。
(2)
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等等。
(3)
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
(4)
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需要心理医生的专业治疗。
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3.1
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3.2
学习问题
大学期间,学习的自主性加强,不像高中那样有老师的管教,加上没有自习时间,一些学生因此不那么重视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3
人际关系问题
来到大学,离开了以前的朋友,面对彼此陌生的面孔,由于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往往短时间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而且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知如何处理和他人的矛盾与分歧,由此而引起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3.4
恋爱问题
一些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系列的恋爱问题,如单恋,分手后仍对该段感情念念不忘,甚至对对方做出报复行为等。
3.5性格与情绪问题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性格方面都难免有些缺陷,但有些人过于为自卑或者怯懦,有的还有些神经质,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接触,有些自闭症。遇到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心胸狭窄。
3.6求职与择业问题
大学毕业将近时,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参加面试时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如何着装等问题,都难免会给大学生带来困扰和忧虑。
3.7神经症问题
有些同学由于长期的失眠、焦虑、抑郁,导致睡眠质量差,无法得到正常的休息,可能会导致神经方面的问题。
4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4.1环境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处理。由于某些学生以前没有住宿经历,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依赖性很强,因此大学生活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另外,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的改变而难以适应,学习成绩没有高中那样优秀而日益苦恼。
4.2学习压力造成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严格,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位证、毕业证。而且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习,到了考试前期靠突击来应付考试,因此往往出现考试焦虑现象。
4.3
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扰
由于现代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往往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因此不善于与他人交际。而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要求学生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迈向社会。但有的学生不善于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导致心理紧张,交流受阻,影响生活和学习。
4.4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谈恋爱史正常的,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
4.5就业造成的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想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很是困难。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学生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而产生消极心理。
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
5.1
学校方面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5.2
自身方面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要学会感受学习的无穷乐趣,畅游在学习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能力。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要有乐观的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愉悦的心情面对人生的挫折。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与他人的相处,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参考文献:
[1]
李笑燃,陈中永.大学生心理自助[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8-10.
[2]
王勤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32(2),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