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及培养研究

短发女子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开题报告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及培养研究本文简介:5.6大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及培养研究学院:师范学院专业、班级:小教113学生姓名:何丽颖指导教师(职称)杨闰荣(讲师)2015年3月20日填一、选题依据1.论文(设计)题目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及培养研究2.研究领域小学教育3.论文(设计)工作的理论意

开题报告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及培养研究本文内容:

5.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目:

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

发展及培养研究

院:

师范学院

、班

级:

小教113

名:

何丽颖

指导教师(职称)

杨闰荣(讲师)

2015年3月20日填

一、选题依据

1.论文(设计)题目

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及培养研究

2.研究领域

小学教育

3.论文(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理论意义:从国内外数感研究现状,尤其是我国数感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对数感问题的研究多是教学一线的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来谈的,还不够严谨和深入。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是从心理学层面进行的,数学层面的研究较少且片面、零散。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要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和对《标准》及小学教科书中数感内容的分析与整理,解读《标准》中提出的对数感内涵的定义,并且从数学课程的角度来界定数感的构成要素。

应用价值: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的教育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主要是使他们学会数学地思考,并且能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数感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且还有利于如物理、化学等数学相关领域的学习。史宁中教授也曾表示,小学低年级是数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对于小学生数感发展以及培养的研究有其现实背景。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研究状况:关于数感的研究,国外己有几十年的历史,研究者主要有Dantzig

(1954年),Carpenter(1976年),Judith

Sowder(1988年),Dehanene(1997年),Case(1998年),Robert

Rey,Der

Ching

Yang等6人(1999年),Griffin

(2004年)等。从数感研究的范围来看,研究者们大多是针对某一地区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行研究,但也有研究者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有规模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为数感的发展及后续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从数感研究的内容来看,研究者们除了在数感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特征和培养策略上做了细致且系统的研究,他们还出版了许多关于数感研究的书籍。比如Dehaene在1999年出版的《The

Number

Sense:How

the

Mind

Greats

Mathematics》、Julia

Anghieri在2000年出版的《Teaching

Number

Sense》(由我国学者徐文彬翻译,于200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另外,国外的学者、教育技术工作者还创建了关于数感培养的网站、开发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游戏及App,极大地丰富了数感培养的资源。尽管我国针对数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实验稿》中提出数感以来,数感的研究逐渐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翻开《数学教育学报》等教育类杂志或是在CNKI等数据库里搜索,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数感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从理论高度对数感进行定性分析的研究,如马云鹏、史炳星的《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的《数感、符号感与其它一课程标准大家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的《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郭民的《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等。但绝大多数是经验式的研究即中小学一线数学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关于中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总之,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数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数感的内涵、数感的构成要素、数感发展的个体差异、数感发展水平的评估以及数感的培养等等。然而,在有关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中,我国一线数学教师更多是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数感培养的对策。而数学教育专家和研究者们更多是从理论层面探讨数感的内涵、构成及发展规律。因此,应该综合两方面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究。理论方面,要深刻理解数感的内涵、构成要素及本质,揭示数感形成的心理学基础;实践方面,要形成系统的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方案,加强对数感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发展趋势:目前关于高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以及培养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许多,尤其是对四、五、六年级学生的研究比较多,但关于低年级小学生数感发展以及培养的研究则比较少。一、二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与三、四年级或更高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应如何循序渐进?数感发展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是否有内在关联?这些国内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国内目前还缺少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数感的研究在我国数学教育界起步晚,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课题。目前国内大部分文章理论定性分析比较多,而实践定量分析比较少。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力开展实证性的量化研究应该成为数感研究工作中的重点。根据我国的教育实情,按年龄或按学段制定合适的能够有效评估各年龄、各学段学生数感发展水平的量表,应是目前数感研究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此外,还要开辟数感培养的新途径。

二、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何发展以及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数感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论文写作大纲或设计思路)

(1)数感发展的理论研究

(2)小学生数感发展的相关研究

(3)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研究

3.本论文(设计)预期取得的成果

形成论文《低年级小学生数感发展以及培养的研究》

三、论文(设计)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

(1)文献研究法:查阅、搜集低年级小学生数感发展以及培养的研究理论,跟踪最新研究动态,借鉴有关研究成果。

(2)经验总结法:根据以往研究有针对性地总结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2.论文(设计)进度计划

(1)2015年3月上旬:收集资料查阅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网上资料。

(2)2015年3月下旬: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3)2015年4月上旬:论文第一稿

(4)2015年4月上旬:论文第二稿

(5)2015年4月下旬:论文第三稿

(6)2015年5月上旬:定稿

(7)2015年5月下旬:论文答辩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

[1]

马云鹏,史炳星.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

:

46-49.

[2]

汤服成,郭海燕.“数感”与“数感”的习得学习《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J].江西右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1-4.

[3]

郑毓信.“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

:

31

[4]

谢茜.对我国5,6,7年级学生数感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6

[5]

史宁中,吕世虎.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

(2)

:

9-11.

[6]

章里程,成伟君.对“数感”的一次测量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1-2):74-77.

[7]

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06.

[8]

李士铸.熟能生巧.数学教育学报[J].1996,5(3):42-49

[9]

胡光锑.试论Hands-on发展学生数感[M].华东师范大学,2005:1-234

[10]刘晓婷,刘加霞.解构重构百数表一一深入理解数概念、渗透重要数学思想[J].小学数学教学版.2009,10:56-59

附:文献综述

低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及培养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数学信息,如股市行情、降雨概率、空气质量指数、利息与利率、彩票中奖率等等,各种各样的数学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分析判断这些数学信息需要有很好的数感,近些年来,数感问题己经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概念界定

(一)数感是关于数字(量)的直觉

(二)数感是一种关于数字(量)的感受、感觉

(三)数感是对于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

(四)数感是关于数及其运算等方面的程序性知识

(五)数感是一种能力

(六)数感是一种对数的感悟

二、数感发展理论

(一)生物遗传观

数感发展的生物遗传观认为,数感发展是一种领域特殊性的、生物决定的能力,人类有一种专门性的与数字数量相对应的脑结构,随着这种脑结构的发育与成熟,数感自然得到相应的发展,并遵循普遍的发展规律。

(二)经验习得观

数感并不是一个有或没有的两极化概念,是随着经验和知识逐渐发展与成熟。

三、数感发展的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关于数感的研究,国外己有几十年的历史,研究者主要有Dantzig

(1954年),Carpenter(1976年),Judith

Sowder(1988年),Dehanene(1997年),Case(1998年),Robert

Rey,Der

Ching

Yang等6人(1999年),Griffin

(2004年)等。从数感研究的范围来看,研究者们大多是针对某一地区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行研究,但也有研究者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有规模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为数感的发展及后续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从数感研究的内容来看,研究者们除了在数感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特征和培养策略上做了细致且系统的研究,他们还出版了许多关于数感研究的书籍。比如Dehaene在1999年出版的《The

Number

Sense:How

the

Mind

Greats

Mathematics》、Julia

Anghieri在2000年出版的《Teaching

Number

Sense》(由我国学者徐文彬翻译,于200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另外,国外的学者、教育技术工作者还创建了关于数感培养的网站、开发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游戏及App,极大地丰富了数感培养的资源。尽管我国针对数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实验稿》中提出数感以来,数感的研究逐渐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翻开《数学教育学报》等教育类杂志或是在CNKI等数据库里搜索,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数感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从理论高度对数感进行定性分析的研究,如马云鹏、史炳星的《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的《数感、符号感与其它一课程标准大家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的《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郭民的《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等。但绝大多数是经验式的研究即中小学一线数学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关于中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总之,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数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数感的内涵、数感的构成要素、数感发展的个体差异、数感发展水平的评估以及数感的培养等等。然而,在有关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中,我国一线数学教师更多是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数感培养的对策。而数学教育专家和研究者们更多是从理论层面探讨数感的内涵、构成及发展规律。因此,应该综合两方面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究。理论方面,要深刻理解数感的内涵、构成要素及本质,揭示数感形成的心理学基础;实践方面,要形成系统的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方案,加强对数感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发展趋势:目前关于高年级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以及培养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许多,尤其是对四、五、六年级学生的研究比较多,但关于低年级小学生数感发展以及培养的研究则比较少。一、二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与三、四年级或更高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应如何循序渐进?数感发展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是否有内在关联?这些国内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国内目前还缺少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数感的研究在我国数学教育界起步晚,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课题。目前国内大部分文章理论定性分析比较多,而实践定量分析比较少。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力开展实证性的量化研究应该成为数感研究工作中的重点。根据我国的教育实情,按年龄或按学段制定合适的能够有效评估各年龄、各学段学生数感发展水平的量表,应是目前数感研究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此外,还要开辟数感培养的新途径。

三、总结

数感在课堂上“风起云涌”般源源不断的现象不多见,但是小学生在生活中、数学游戏中经常会灵光闪现,会奇迹般的感觉到学生的“数感生态圈”迅速扩张。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与体验。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数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加深对数的体验。要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充分体会数的概念,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感、发展数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对选题情况、研究内容、工作安排、文献综述等方面进行评阅)

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字:*年*月*日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签字:*年*月*日

公章:

叶落知秋 2022-07-19 20:42:50

相关推荐

无人与我是什么

无人与我,意思是:没有人和我一起。“无人”,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没有人才、没有人、没人在的意思,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展开详情

人不如旧 衣不如新的意思

人不如旧,衣不如新的意思是: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旧的好。(因此旧的东西或朋友不可轻易舍弃)形容事物的前后比较。“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以用作宾语、定语,一般常用作书面语。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晏子春秋·第五卷内篇杂...
展开详情

古人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并从中借鉴一些好的读书方法。1、董遇:“三余”读书法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
展开详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春天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收,一天最宝贵的时间是早晨。这句话一般用于激励人刻苦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出处有:1、南朝·梁·萧绎《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展开详情

集中注意力的基础是

集中注意力的基础是对大脑进行科学的锻炼,促使脑神经变得发达和强壮。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省略号五种常见的用法及举例

省略号五种常见的用法及举例:
第一种: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例如:她磕磕巴巴地说,一句话丌能流畅地表达完整。
第二种:表示列举的省略,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例如:说上面这个,什么都有,它包括稻鸡、角鸡、鹁鸪等等。
第三种:表示说话的中断:例如:由于穿长袍的丌认识戴礼帽的兄弟,所以问到这位是的时候突然中断,随即后面戴礼帽的回答。
第四种: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例如:“你这个人真是”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作者欲言又止,都丌知道该怎么说了,这就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无限的遐想的空间了。
第五种: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即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时用省略号代替。例如:我在几十分钟内想了很多,重复很多-次,说明我内心想的东西之多。

陀螺的作者是谁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
高洪波,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及《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图画书“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版权输出到法国、韩国、越南等国家。

籴和粜是什么意思

“籴”拼音是dí,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粜”拼音是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籴粜”组合在一起就是买卖粮食的意思。
例句:
1、籴: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2)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3)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2、粜:
(1)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2)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4)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雍熙乐府》

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作者豁达、豪爽,大丈夫当率性而为,视死如归的思想情感。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赏析:古诗描写边塞将士们很难得的一次欢聚的酒宴,表现出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边地荒凉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的写照,具有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