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好好爱自已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本文简介: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掌握英语并能灵活运用是许多人都想做到的事,掌握英语,首先必须学好语音、语法,然后就要开展大量的阅读。阅读分为精读,泛读,朗读,默读等几种。阅读可以保持学习外语的持久兴趣,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

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内容: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掌握英语并能灵活运用是许多人都想做到的事,掌握英语,首先必须学好语音、语法,然后就要开展大量的阅读。

阅读分为精读,泛读,朗读,默读等几种。阅读可以保持学习外语的持久兴趣,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阅读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面向世界,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包括大量的非语言性的知识,阅读在很多情况下,正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没有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对一门外语的掌握不可能是全面的牢固的,更谈不上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

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掌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想在本文中就我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查阅法

查阅法是一种查寻式阅读,它是从阅读材料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确。即没有必要通读全文,只要能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关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

在考试中,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这一方法就可以应用,即学生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读一遍,看清每个题干是什么意思,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就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必要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弄清楚,而仅能回答问题即可。总之,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在不连贯的、跳跃式的阅读中能够迅速掌握所需信息。

二、猜测词义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新词就不知所措,总是去查字典以求得正确解释,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从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也使阅读量大打折扣。

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既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阅读时,应切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

至于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推测词义。

1、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2、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

3、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

对比法常用的词或词组有:but,while,however,yet,otherwise...通过使用这些词,我们可以对生词进行对比猜词义.

4、通过定义或同位语来理解词义

三利用构词法派生和合成

派生: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变成一个新词,这种方法叫派生。

词缀有前缀,后缀两种,通过加前后缀派生的新词,在意思上与原来的词相关。但前缀改变词义,例如:happy(高兴的)—unhappy(不高兴的)、like(喜欢的)—unlike(不喜欢的)、regular(规则的)—irregular(无规则的)。后缀改变词类,例如:kind(adj和蔼的)—kindness(n和蔼);、help(n)—helpful(adj),由名词转化为形容词或由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由此可见懂得前后缀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便于我们阅读的进行。

合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作合成。合成的词义也很容易从每个词原来的词义中推测出来。

四、理解句义的技巧。培养学生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

五、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一般地说,多次阅读的过程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往往开头难但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逐步明白其意义了。有些难懂的句子,根据上下文,仍可以猜出它的意思。一篇短文,如果我们能看懂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意思容许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误差,这是正常的现象

六、利用标题猜测

我认为,当拿到一篇陌生材料时,不要急于通读,更不要放弃,而应先看标题,理解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的大意;最后弄清一些指代关系,尤其注意文中的斜体或黑体的醒目的部分,因为这些可能是文章的重点之处或关键词语。如果做到耐心、冷静地去阅读一些新材料,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而且要靠课外辅导。目前中学教材后都有补充读物,必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但课外要注意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很多教师想了不少办法,如办手抄报,或成立课外阅读小组等。

做到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我就在课下收集了大量的幽默,笑话,谜语,谚语,成语,小故事,加以精选改编。如在一张卡片上编了这样一个谜语:

灵活的取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多数人来说,它本身也是一个目的。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中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提高更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中年白发 2022-07-14 02:44:53

相关推荐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1、蜉蝣树(拼音pfhnsh)是中国成语,蜉蝣树(蜉蝣:一种大蚂蚁;Shake:摇动)比喻力量本来就很弱,但是你想摇动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就不能随心所欲了。这个成语一般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有贬义。...
展开详情

得意洋洋,反义词(得意洋洋的反义词)

1、得意洋洋的反义词有郁郁寡欢的,有空虚进取的书,有哭天抢地的,有郁郁寡欢的,有失意的,有垂头丧气的,有谦虚谨慎的,有黯然销魂的,有抑郁的。2、“得意”是中国成语,读作:dyyngyng,解释为:得意:明白意图...
展开详情

如法炮制的意思和造句(如法炮制)

1、如法炮制(拼音:rfpozh)是一个成语,起源于西汉的司马迁《史记魏世家》。2、如法炮制(炮制:一种将中药焙炒的方法)是指按照制造方法制造中药;比喻按照现成的方式办事。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状语。3、出...
展开详情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春白雪)

1、杨春白雪。2、杨春白雪,中国的一个成语,发音为yngchnbixu,最初指战国时期楚国比较高雅的歌曲,后来指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3、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仲英有歌者,其开头为:《对楚王问》《下里》。全国...
展开详情

依草附木的理解(依草附木的意思)

1、草乌,中国成语,拼音为ycofm,意为鬼神有所依靠,善于造化;比喻依靠他人的力量后,作恶多端;也比喻不能自立,依赖他人。从《巫庙》。2、出自五代和纣王的诗《巫庙》:“天有福报,老人为精灵,循草而沾木,无虚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彩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彩是平舌音。平舌音是指由舌尖抵住下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即汉语拼音中以z、c、s开头的音节。
彩是汉语一级字,读作cǎi,最早见于汉魏两晋时代,本义是指丰富美丽的颜色。另说其本义为文采,文章才华。即《说文》:“彩,文章也。从彡,采声”,用作名词是指彩色的丝织物,引申为游戏、竞赛中获胜者所得的奖品,又引申为对胜利者或成功者的称赞、负伤流血等。

曦月的寓意是什么

曦月的寓意:前程似锦、光辉、积极向上、明朗、贞洁、洁净、智慧、爱与美的象征之义。
曦月,读音为xī yuè,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文中的日月。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日光,在文中指太阳。)
曦,汉语二级字,读作xī,汉字,意思是多指(早晨的)阳光。
曦出处:《聊斋志异·促织》:“东曦既驾。”
曦相关组词:曦月、晨曦、春曦、曦光、斜曦、曦轮、赫曦、曦舒、霆曦。

尽在是什么意思

“尽在”的意思:都在,全在。尽:完全,都,全部。
“尽在”造句:
1、雪已经停了,田野里洁白一片,冀中平原尽在红装素裹之中。
2、有些人尽在细节上面吹毛求疵,令人生厌。
3、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破釜沉舟,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4、生活平静得就像一杯白开水,波澜不惊,又平淡无奇。又像一杯苦咖啡,人间百味尽在其中。
5、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云之苍苍江水泱泱山高水长什么意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意思: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出自《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译文: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福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