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人地关系思维评价体系开题报告表

评价体系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也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核心部分。
1.2研究意义
(1)帮助高中地理老师更好地提升学生人地关系思维
(2)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人地关系的内涵
“人地关系”内涵的界定,取决于研究者对“人”、“地”以及“关系”这三个要素范围的界定,与研究者各自研究领域有关。针对本文,高中地理中的“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人的生存活动、生产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总和;人地关系中的“地”是自然条件的全部,相当于自然环境。据此可以定义:人地关系是指人的生存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高中生人地关系思维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步骤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评价高中生人地关系思维,第一个是知识评价,第二个是过程评价。
3.1知识评价
以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为主要的评测依据,测量高中生人地关系相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1.1知识评价指标
知识层面大致有四个主要的评价要素,分别是人口,资源,环境,人地协调。
3.1.2实证分析
(1)各测验项目难度分析
通过被试对该项目的失分率来衡量
(2)各测验项目区分度分析
项目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对其知识水平不同的考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本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测验项目的区分度:
一方面本研究统计了各分测验项目与总体测验分数的相关度;另一方面,通过鉴别指数来评量每个条目的区分度。
3.2过程评价
以地理探究学习方式为载体,考察学生应用人地关系思维关系的能力,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的方法得出学生人地关系思维的水平。
4.结论
得出高中生人地关系思维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初步完成开题报告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五、导师或指导小组意见
导师签名:*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