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中庸》般若十大智之心得体会

中年过去就是老年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学习传统文化《中庸》般若十大智之心得体会本文简介:学习传统文化《中庸》般若十大智之心得体会——海伦长发小学温万梅我校一直以来师生都在认真的学习传统文化,细细研读国学经典。我在暑假期间拜读的是李一冉老师编著的《中庸》之般若十大智,在书中李老师详细的阐述了什么是中庸之道以及我们如何运用《中庸》的智慧来修行我们自身。在第一篇章中李老师讲述了水之特点,人类

学习传统文化《中庸》般若十大智之心得体会本文内容:

学习传统文化《中庸》般若十大智之心得体会

——海伦长发小学

温万梅

我校一直以来师生都在认真的学习传统文化,细细研读国学经典。我在暑假期间拜读的是李一冉老师编著的《中庸》之般若十大智,在书中李老师详细的阐述了什么是中庸之道以及我们如何运用《中庸》的智慧来修行我们自身。

在第一篇章中李老师讲述了水之特点,人类与水相依相存,水乃生命之源,生存之本,人体70%是水,水是生命这源。农民对水情人独钟,水启迪了哲人的智慧,论其刚,滴水穿石,论其柔,绣花不载。学习圣贤,就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孔子赞美水月五种美德:德、志、勇、善于教化、道。流动的河水中蕴含着君子着身之道。长流不息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命好似有德。因为它无私为的滋润与奉献,才有了如此可爱的世界。

水虽有千折百回,却始终向东奔流,又好似有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着同一目标,使人人回归心灵家园。从而做到真正的“百川归大海”,让我们的灵性最终回到大道母亲的怀抱当中。“道在自身,身外无道”,通过不断的听闻真理,不断地学习真理,不断地力真理,后天消先天显,自然而然人的天性就会流露,此时就成为了对贤的化身。

《中庸》在四章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智者,圣哲曾经开示,让我们放下自我的心,成见的心,你将发现原来自己错过了许多大好因缘,这里的因是原因的“因”,而不是婚姻的“姻”。

人我之见不能真正放下,再好的人,再好的东西,都被你的主观挡住了。本身自私,才会认为别人有私心,本身多猜忌,才会怀疑别人对不起你,这是骄傲所养成的习气。

修行不能放下,就会自我,有自我就会有许多是非。夫妻不能放下,就会伤和气,有怨恨,朋友不能放下,就会互相折磨,时起摩擦,做事不能放下,就不会心甘情愿。不能放下自已的骄傲,坚持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是对的,就不能转化一切的善恶因缘,如此一天,别人不合乎你的条件、习惯、尺度,你就会起烦恼,时常活在痛苦的深渊。

放下,把心中的石头放下,世界处于多元化的时代,在人我接触当中,除了肯定自己,做好自己的责任之外,更应怀有包容的心胸与态度去欣赏与按捺他人。

所以要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希望别人对你慈悲,你却从未慈悲过,哪能体会慈悲的真实意义。放下吧!把旧有的习气和包袱放下,人间处处是鲜花,何时不自在。

《中庸》般若篇章六中做人要明辨是非。首先要做到不说是非。一个智者对是非曲直的态度,第一点便是不说是非。说话时不随便,不偏激,不虚言,不犯忌,不骂人,不说谎,不无聊,不挑拨离间,不花言巧语,要有口德,但这些不代表包庇,纵容,放任不管,即是说话皆合乎大道,不离自性,自然而然由衷表白。第二点是不听是非。有句格言说得好,是非天天讲,不听自然无。第三点是不传是非。不听是非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耳根清净,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内心清净。俗话说:“是非止于智者”所以不传是非亦是智者所为。第四点是不记是非。人人都有一块心田,人生终点的收成如何与种子的优良有很大的关系。心中种下其善美的种子,便会结出幸福快乐的果实。心中种下是非对待的种子,良田便成了垃圾站。第五点是不想是非。我们的心不做垃圾收购站,亦不做垃圾加工厂,不对是非进行深加工,即不想是非。第六点是不辩是非,不是原则的问题,不是大是大非,不必太较真儿。对一些陌生人,我们也许比较包容,而对家人有时会计较,其实对错并非有定义,而是角度有圆方。第七点是明辨是非。在天地之间必须有人。在人与人之间必须有礼,在事与事之间必须有知。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天道法则,明了是非曲直,明辨是非真伪,对真理不能误导大众,对礼不能含含糊糊,对事不能糊里糊涂。第八点是妙辩是非,妙辩不离自性,巧妙的分辩是非。

《中庸》之道也告诉我们,正如《易经》所说:“随着一切时,善于变化,而要合乎大道”,人也一样,应该不断提升智慧和道德修养,这就叫做善变。

蜥蜴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身体的颜色,我们人也一样。我们在这个社会上都不是独立的一个个体,我们有不同的角色。在父母面前我们要做个好子女,在先生而前做个好妻子,在妻子面前做个好丈夫,在孩子面前做个好父亲,好母亲,在领导面前做个好部下,在朋友面前做个好朋友,这就是“善变”,不变则已,一变则有两个方向:好的方向与坏的方向,所以人生应当怎么变?我们每个人都有驱恶向善的本能,所以变就要从根本上来改变,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变化!

在这本书中,有太多的,真谛和本质,我所理解的这些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以后我会继续解读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完美自己的德性和心境,来开启我们的智慧,进而过上智慧人生。

烟的寂寞 2022-07-15 01:44:06

相关推荐

得意洋洋,反义词(得意洋洋的反义词)

1、得意洋洋的反义词有郁郁寡欢的,有空虚进取的书,有哭天抢地的,有郁郁寡欢的,有失意的,有垂头丧气的,有谦虚谨慎的,有黯然销魂的,有抑郁的。2、“得意”是中国成语,读作:dyyngyng,解释为:得意:明白意图...
展开详情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1、蜉蝣树(拼音pfhnsh)是中国成语,蜉蝣树(蜉蝣:一种大蚂蚁;Shake:摇动)比喻力量本来就很弱,但是你想摇动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就不能随心所欲了。这个成语一般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有贬义。...
展开详情

友谅怎么读(友谅)

1、智,友谅,朋友多听,说明和老实人、老实人、有见识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信任:忠诚和诚实。2、这句话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章。全文是孔子说,“得者有三友,失者有三友。朋友,友谅,朋友多听,有益;友善一...
展开详情

飘逸的字体(飘逸)

1、飘逸是一个汉字,它的拼音是pio,解读为洒脱、自然、有特色;浮动;飘走。通常飘逸用来形容人:气质好,动作自然优美。2、出自唐图《二十四诗品飘逸》:“飘逸:落而欲去,修正不强,山上鹤是山上鹤,花顶云。钟会,高...
展开详情

回眸一笑是啥意思(回眸一笑什么意思)

1、回首微笑,拼音是humuy和ao,中国成语,意思是翻白眼,微笑。常用来形容女人妩媚的表情,诱惑人,引人入胜。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2、唐白居易《长恨歌》:“只要她转过头来笑一笑,就有一百个符咒在施,六宫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