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女人花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简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城关镇中心小学肖信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下面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内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城关镇中心小学

肖信菊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下面我来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我在班中对学生注意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敢于质疑。

二、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因此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

看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4.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5.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6、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型、知识型的社会。谁拥有知识、拥有能力,谁就拥有21世纪;谁拒绝学习,拒绝成长,谁将被留在20世纪。要学习,要成长,就得依靠教育。由此,想到自己身为一名当今的教师,倍感肩上责任之重。“怎样培养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这个重大而响亮的问题摆在眼前,提醒自己要转变观念,从实践中切实执行。至此,遐思到小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的浅薄观点即学思结合、由“疑”而新。

学思结合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宝贵经验。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使人越来越迷惑,事实正是这样,一个只是消极地读书学习,不积极思考,没有刨根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在学习上有所获的。

学习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则其中更强调学和思的结合,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习应把学、思、疑、问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化的学习过程,心智过程。

学习是吸收信息的输入,是提供思考的材料。思考是在学习中进行的,不能离开吸收知识去进行思考。因而在学思结合中,学习是前提和基础,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即“学”是思、疑、问的第一步。

学习必须思考。语文教学从小抓起,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会思考,再深思。最后到达精思。而且要求学生在读中精思,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在读中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文章背诵。让学生诵读与思维同步,把诵读与思维发展智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思同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力、思考能力。这一点,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也鲜明地提出来了,因此,教师要从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创造力、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思结合的关键是质疑、释疑。学则须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中应当有问题情景,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问,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问题情景。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在小作文中写道:“老师,有一次上《口语交际》课,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训我别乱问以后,我再也不敢问了,怕问了。”看到这点风震撼了,思绪万千——教师千万别扼杀学生的思考,要有疑而问,有了“疑”才能产生新问、新知。于是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疑”的空间,“疑”的机会,特别是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像,注意自己角色的多变性,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甚至是他们的大姐姐,哥们儿。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不居高临下。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放松、扩大,才能大胆、自由地问,生出宝贵的“疑”来。学生的“疑”产生了,教师要特别注重用赏识的方法给予学生鼓励,不能不耐烦地严加训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由无疑到有疑,开始发现矛盾,自学解决问题,从而获新知,对于学生的“疑”,教师还要注意引导由浅层次的疑到深层次的“疑”。开始多在字、词、具体问题上发生疑问,以后才能就文章句、段、主题上发生疑问,引导了学生质疑,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释疑,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也就是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从而获得新知识、新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须思须疑,而且要让学生有了疑要敢于发问,用外部语言把问题明确提出来。问是学、思、疑的结果。不学、不思、不疑,是提不出问题的,尤其不能提出发展智力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还要让学生敢于辩论,特别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应当向他人提出,不仅要向老师、向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提出,而且也可以向学习跟自己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提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相问题,多向、双向信息交流,以求释疑,真正有获。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最终也是“学会做人”,我们二十一世纪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学、思、疑、问的心智过程,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会做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生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立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凝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削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长期以往,有的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遭同学嘲笑,对自己能否提出问题也产生疑问。针对这些现象,首先教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门紧张感、焦虑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足车全质疑问难的勇气,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一旦学生报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満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大胆提问。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能提出问题。教师要经常启发诱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刚开始时,学生的提问不可能马上提到点子上,这时不要急于求成,可让学生从模仿、提出小的问题入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后,教师问:“口诀‘二九十八’中的18是怎么来的?”、“‘三九二十七’中的27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谁能像老师这样也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因为可模仿,学生纷纷举手:“‘四九三十六’中的36是怎么来的?’‘、“‘六九五十四’中的54是怎么来的?”这样,通过模仿提问题,使学生尝到提问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知道了课堂上提问并不是教师的“***”,从而增大提问的胆量。

二、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未有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质疑,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上质疑,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从课题上质疑等等。例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87×304’,在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法则后,教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间:“乘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在计算过程中只乘两次?这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说明还有学生不理解,敬师必须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着重教学,使学生明白“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的道理。又如教学“样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我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是不是也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样?”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l”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1/3来,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1/3,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我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单位“1”不相等,其1/3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提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代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寻觅知音 2022-07-17 00:08:54

相关推荐

最新唯美语录

1、我的幸福,就是看着你幸福。2、说忘记的人,往往还是记得的。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不知苦的甜,爱的悲哀也在随风遣散。5、你懂得那么多,想必过得也不是很好。6、在物事已非的景色里。叫我如何喜欢...
展开详情

描写令箭荷花的诗句

1、奉得青枝当令箭,敢叫荷花上岸开。果然茎端花频现,疑是观音驾莲来。2、娇艳无双天上来,九天霞彩下瑶台。姹紫嫣红无可比,织女精心巧剪裁。3、潺潺滋雨润,点点浸香萦。漱玉濯清韵,衔珠弄雅情。深凝渐羞赧,轻诉漫吟风...
展开详情

燕子的诗句

1、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李商隐《无题》2、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
展开详情

佛语祝寿词

1、愿您安稳少恼,起居轻利,上下和睦!2、一岁一度是诞辰,百世千身求法缘,愿佛菩萨加持,福寿绵延。3、吉祥吉祥恒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4、法喜充满,六时吉祥!5、佛光普照,佛日增辉。6、一无复始,万象更新,恭祝...
展开详情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1、春来不住听檐声,日色何曾作好晴。方回《清明昼夜大风》2、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3、斜风细雨作春寒。朱淑真《江城子赏春》4、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泉思如涌还是思如泉涌

是思如泉涌。
思如泉涌,汉语成语,拼音是sī rú quán yǒng,意思是才思像喷涌的泉水,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造句:
1、文章的得意之处,必是思如泉涌时而作,而搜索枯肠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对文章进行编辑可以在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你思如泉涌,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近义词:才思泉涌、文思如泉。

衣是独体字结构吗

“衣”是独体字结构,读作yī、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上衣,本义即上衣,古代下衣叫裳。后为衣服的总称。又引申为覆盖在或包在物体表面的东西。以上义读yī。由衣的作用引申出包裹、覆盖的意思。衣也有穿衣的意思,用作动词,读yì。
“衣”的出处:
1、《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2、《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3、《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
“衣”造句:
1、他胆大心细,每一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
2、这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啊!
3、爸爸卖的产品真是天衣无缝。
4、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5、他俩搭配演出的默契,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怎么写诗押韵

写诗押韵的方法:
一、要明确古诗的绝句和律诗是不同的。
对于绝句:五字一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一般由四句组成,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对于律诗:五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二、押韵区别:
绝句在押韵上,根据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其中律绝最严格,和律诗一样,要讲究平仄相对,押韵严格。但是“古绝”一类的绝句就没有这么要求的严格了。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还有一句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于平仄相对,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对“仄”或“仄”对“平”。
三、写好押韵,要注重诗词上下句中,对子的使用。
对子歌,也是人们总结的平仄相对的对子,所组成的一首歌谣,是一种对偶句。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四、通过讲究诗中的“平”、“仄”相对,再配合对子歌,使诗中词语对仗,勤加练习就能写出押韵的诗。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有: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2、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李清照《丑奴儿》
3、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李延年歌》
5、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李白《西施》
6、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